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04课时 关心社会,承担责任

第04课时 关心社会,承担责任


导 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2)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
核 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考 (3)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


活。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5.列举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责任缺失现象。


(1)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导 (2)编造传播谣言。

(3)贩卖他人信息。
核 (4)伪造学历、职称。

考 (5)给食品中添加危害健康的化学添加剂。

梳 (6)虚假宣传。

(7)监督管理失职导致矿难、爆炸、交通事故等。

(8)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






6.联系实际谈一谈,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导 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
核 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

考 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4.为什么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

思 (1)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其能、各

思 (1)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努

导 力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2)承担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核 (3)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负责,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负责,对

考 自己的言行负责。

梳 (4)对家庭负责。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知 考点一 个人与社会
识 思
维 1.置身社会生活有何意义?

图 (1)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
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心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
考 点
准备为之分忧。



考 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9.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思 (1)对自己: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承担社会责任,践

导 行亲社会行为,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对他人:有利于使受助者获得切实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核 (3)对社会: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营造“我为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2.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思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个“结


点”。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

份。





【易错警示】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
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身份承担的责任自然也是不同的。

思 (1)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

导 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

过程。

考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8.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

思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

导 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
核 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3.社会对人的成长起着怎样的作用?

思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导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亲社会行为有哪些?
心 考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5.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6.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思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导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

他人之所急。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7.服务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思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

导 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

价值。
核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

考 展,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考 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互帮

梳 互助、相互关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知 识
考点二 角色与责任

维 1.责任的含义及来源分别是什么?

图 (1)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来源: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第 4 课时
关心社会,承担责任
【考试要求】 1.了解、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2.体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 4.知道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明确自己的不同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5.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考 2.责任与角色的关系是什么?

梳 (1)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

(3)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3.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思 (1)代价:承担责任不仅理
(5)对他人负责。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6)对集体负责。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