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制暴不是正义
“以暴制暴,以牙还牙”是原始社会的行为准则,原始社会人类的行为规范尚不健全,导致人类只能用“你伤害我多少,我就伤害你多少,或者更多”的方式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人们逐渐发现“以暴制暴”并不是正义。
《史记.伯夷列传》有言,“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意思是,用暴力对付暴力,暴虐的统治并没有改变,正义也并没有得到伸张。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发现以暴制暴不是正义,所以,人类才在几千年以来,不断地健全法律法规,以保障人和人之间的暴力冲突能够得到公平的判罚。
所以,我方认为以暴制暴不是正义,理由有二:
对于个人及群众而言,靠“以暴制暴”来求取正义,其实是在挑战社会的法治底线。
因暴力而失范的法治秩序,是需要以法治而非暴力来恢复,“以暴制暴”只会带来更大范围的秩序失范,并不是真正的正义。
2014年4月19日上午9点,温州苍蓝发生的一起城管与民众冲突事件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
面对城管人员的暴力执法,围观群众与城管人员发生冲突,以暴制暴,使得5名城管工作人员被打伤,其中两人休克、伤情危重。
而参与挑头滋事的15名嫌疑人员,以及参与殴打他人的3名违法城管工作人员,均已被拘留。
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以暴制暴就是正义的话,那这些用拳头伸张正义的人又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跳出苍南事件看开去,“以暴制暴”的事情数见不鲜。
“陕西一男子本是滋事受害人却因以暴制暴被判刑”、“央视评首都机场爆炸案:以暴制暴不会得到正义”、“央视评冀中星行为:以暴制暴永远不会得到正义”,这些主流媒体的报道更让我们坚信,“以暴制暴”不是正义,更不会带来正义。
暴力不仅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更有甚者会触犯法律。
“以暴制暴”就是一种“滥用私刑”的行为,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并不是真正的正义。
靠“以暴制暴”求取正义,也许能够解决一时的小问题,但却更可能激化问题双方的矛盾,甚至挑起更恶劣的对抗情绪,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不文明、社会越来越不讲求正义。
“以暴制暴”会使被害者和肇事者无异,“以暴制暴”反而让正义的一方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以暴制暴”会导致社会走向混乱,“以暴制暴”是抛弃现代人的理性思维,“以暴制暴”不是法治社会的行为准则,更不是我们追求的正义。
对于国家而言,
(1)
近期,巴以冲突急剧升温,使用武力不断升级,造成越来越多人员伤亡,血的代价正在堆积新的仇恨,其实巴以双方都不愿意看到本轮冲突最终成为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导火索,但面对国内民众要求凶手“血债血还”的怒火,他们被迫走上“以暴制暴”的道路,但这并不是正义的道路,不断升级的冲突只会带来双方大量的人员伤亡,只会使两个民族的仇恨进一步加深。
各方也在呼吁冲突双方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保持理性,采取更多利于局势稳定的有益举措,而不是一味地“以暴制暴”,因为“以暴制暴”并不是正义。
外交部长王毅27日在第6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言时指出,化解国际冲突应坚持政治解决、兼顾各方利益、推进民族和解、践行多边主义。
王毅说,从加沙到伊拉克,从中非到南苏丹,世界很不安宁。
如何打开持久和平的大门?中国的回答是:
第一,坚持政治解决。
铸剑为犁固然费时费力,但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以暴制暴,不会换来持久和平;使用武力,产生的问题将多于答案。
(2)
即使我们说对于国家而言,“以暴制暴”也代表运用强制手段如军事打击等,防御外敌,稳
定内政。
但是我们并不能承认这样的“以暴制暴”就是正义。
以核武器为例:
爱因斯坦就公开呼吁控制核武器,呼吁对原子能进行国际控制,并最终消灭核武器。
1950年,他曾在埃莉诺•罗斯福主持的节目中呼吁反对研制氢弹。
倡导一种新的政治伦理。
1945年12月爱因斯坦在纽约第五届诺贝尔纪念餐会上发表演说,这样说道:“战争是赢得了,和平却还没有”。
在演讲中他指出:“物理学家们发现他们自己所处的地位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没有什么两样。
诺贝尔发明了一种当时从未有过的最猛烈的炸药,一种超级的破坏工具。
为了对此赎罪,也为了良心上的宽慰,他设置奖金来促进和平,实现和平。
”很显然,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后悔发明了核武器,诺贝尔也后悔发明了炸药,他们都明白了,暴力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更不是带来正义,只能酿出惨祸。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有强制力量保证的力量就是以暴制暴,但是实际真的是这样么,我们说今天经济制裁,完善立法,以及国家间的外交手段都在一定层面上具有强制力,难道对方是要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暴力手段么
“以暴制暴是正义。
”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命题?
正当防卫与以暴制暴。
以暴制暴实则成了一种必要的防卫权。
只是,防卫有正当与过当之分,超过了必要限度的防卫就会滑向防卫过当。
反例: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
正不获意则权。
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
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方,信见信。
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也。
译文
古人以仁爱为根本,以正义的方法处理国家大事,这就叫做政治。
政治达不到目的时,就要使用权势。
权势总是出于战争,而不是出于中和与仁爱。
因而,杀掉坏人而使大众得到安宁,杀人是可以的,进攻别的国家,出发于爱护它的民众,进攻是可以的,用战争制止战争,即使进行战争,也是可以的。
因此,[君主应该]以仁爱为民众所亲近;以正义为民众所喜爱;以智谍为民众所倚重;以勇敢为民众所效法;以诚实为民众所信任。
这样,对内就能得到民众的爱戴,借以守土卫国;对外就能具有威慑力量,借以战胜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