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高阻抗模拟电路的印制电路板设计

高速高阻抗模拟电路的印制电路板设计

( , , ) G u a n H u a C o l l e e C h a n c h u n U n i v e r s i t C h a n c h u n 3 0 0 3 3,C h i n a 1 g g g y g
: u a r a n t e e a r a s i t i c a r a s i t i c r o b l e m A 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t h e b a n d w i d t h o f t h e a n a l o c i r c u i t t h e c a a c i t a n c e m u s t b e r e d u c e d .T h e i s g g p p p p m o d e l e d a n d a n a l z e d u s i n t h e m e t h o d s o f l u m e d c i r c u i t t h e o r a n d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l i n e t h e o r . A c c o r d i n t o a n a l z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P C B o f h i h y g p y y g y g h i h i m e d a n c e a n a l o c i r c u i t i s d e s i n e d w i t h t h e m e t h o d o f r e m o v i n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i f t h e o u t u t s e e d r o u n d l a n e . E x e r i m e n t a l g p g g g p p g p p , i m e d a n c e i s n o t l a r e t h a n 2 0 0o h m s f o r 1 0 0MH z u l s e i n u t t h e s i n a l u a l i t a n d c i r c u i t b a n d w i d t h c a n b e u a r a n t e e d t h r o u h c h a r a c t e r - p g p p g q y g g ; i s t i c i m e d a n c e m a t c h w h i l e t h e o u t u t i m e d a n c e i s l a r e e n o u h t h e c i r c u i t b a n d w i d t h m u s t b e t h r o u h s h o r t e n t h e r o u t e o f t h e u a r a n t e e d p p p g g g g P C B t o r e d u c e t h e a r a s i t i c c a a c i t a n c e f u r t h e r . p p : ; ; ; r i n t e d K e w o r d s h i h s e e d h i h i m e d a n c e a n a l o c i r c u i t c i r c u i t b o a r d p g p g p g y
0 引言
印制电路板 ( P C B) 是构成电路系 统 的 一 个 重 要 部 件 。 随 着电路工作速度的不断提高 , 印制电路板不能被认为是理想 的 1] 。 互联 , 必须考虑印制电路板的寄生问题和传输线效应 [ 在一些应用中传感器的输出阻抗较大且工作速度较高 , 这 些应用归属为高速高阻抗模拟电路 。 由于输出阻抗较高 , 在 输 出节点的任何电容都将限制电路的带宽 。 这时印制电路板的 寄 生电容就成为限制电路带宽的重要因素 。 如果输出节点的印 制 电路板走线较长 , 则还会出现信号反射等传输线效应 。 为了 保 证高速模拟电 路 的 带 宽 , 必 须 尽 量 减 小 印 制 电 路 板 的 寄 生 电 容 。 为了保证高速模拟电路的信号质量 , 则要进行特性阻抗 的 匹配设计 。 所以对印制电路板的寄生参数分别从集总参数电 路
· 3 0 9 6· 来自计算 机 测 量 与 控 制 . 2 0 1 3. 2 1( 1 1) C o m u t e r M e a s u r e m e n t & C o n t r o l p
文献标识码 : A
算法 、 设计与应用

; 。 收稿日期 : 2 0 1 3 0 6 1 0 2 0 1 3 0 8 0 8 - - 修回日期 : - - 基金项目 : 吉林省教育厅“ 十 二 五”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2 0 1 3 5 7 4; ) 。 2 0 1 1 4 5 0 , 作者简介 : 张淑艳 ( 女, 吉林磐石人, 工学硕士, 讲师, 主要从 1 9 7 8 -) 事嵌入式系统应用方向的研究 。
] 2 3 - 。根据 分 析 结 理论和传输线理论 两 种 情 况 进 行 建 模 和 分 析 [ 果 , 采用去除地平面的方法 , 对高速高阻抗模拟电路的印制 电
1 . 1 集总参数电路理论分析 基尔霍夫的集总参数电路理论的前提是信号在导线上的传 输不需要时间 。 这 表 明 导 线 上 的 各 点 电 压 在 同 一 时 刻 是 相 同 的 , 也就是说 导 线 可 以 认 为 是 一 点 。 由 于 导 线 的 各 点 电 压 相 同 , 因此电路理论里信 号 只 是 时 间 的 函 数 而 不 是 空 间 的 函 数 。 这时只要用集总参数电路理论的元件就能描述电路板走线的寄 生情况 。 即我们需要提 取 走 线 的 等 效 电 阻 R 等 效 电 感 L 和 等 效电容 C。 获得了 R L C 等 效 参 数 后,就 可 以 和 电 路 的 内 阻 一 起进行分析了 , 如图 1 所示 。
第1 1期
张淑艳 , 等 : 高速高阻抗模拟电路的印制电路板设计
· 3 0 9 7·

也是空间 的 函 数 。 因 此 , 线 上 的 电 压 和 电 流 会 沿 着 走 线 而 变 )和 ( 。可以看 化 。 解方程 ( 1 2) 可 以 得 到 方 程 ( 3) 和 ( 4) / 出这两个方程 是 典 型 的 波 动 方 程 。 它 们 的 解 具 有 f ( t-v z) / 或f ( t + v z) 的形式 , 分别代表信号沿正反两个方向传播 。 2 2 ) ) V( z, t V( z, t ( ) C 3 -L =0 2 2 z t 2 2 (, (, ) ) zt zt I I ( ) C 4 -L =0 2 2 z t 给定边界条件后 , 就能求出方程的特解 。 从方程组可以 获 得 的 一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参 数 就 是 特 性 阻 抗, 用 Z 表 示, Z= 。 如果特 性 阻 抗 和 端 接 电 阻 匹 配 , 就 不 会 有 信 号 反 射 。 C 槡 传输线的模型如图 2 所示 , 如果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 等于源端 , 那么信号会完全传输到负载而不会反射回源端 。 输出电阻 R s , 那么 特 性 阻 抗 只 是 4 为1 0 0 0m i l 0 6 . 2 6 Ω。 所 以 , 对 于 高 电 路输出阻抗的情况 , 采用传输线的方法就不可实现 。 那么只 能 通过缩短走线的方法来降低寄生电容和减少传输线效应 。 仍 然 ) ,电路 设置上述走线参数 , 即电路板厚度为 2mm ( 即7 8m i l ,信号走线宽度为 5 板介电常数 为 4, 铜 走 线 厚 度 为 1 . 2m i l , , 。如果 地线宽度为 信 号 线 和 地 线 的 间距为6 m i l 5m i l 3m i l 走线较长 , 例如 5 0 0 0m i l长 , 那 么 提 取 出 的 寄 生 参 数 为 : 电 阻 R 较小 , 可以忽略 ; 电感 L 为 1 3 4n H; 电容 C 为 3 . 2 5p F。 ,那么寄生参数为:电阻 R 较 如果控 制 走 线 的 长 度 为 5 0 0m i l 小 , 可以忽略 ; 电感 L 为 1 3 . 4n H; 电容 C 为 0 . 3 2 5p F。 走线 长度缩短既降低了寄生参数 , 也减小了传输线的反射等问题 。
P C B D e s i n f o r H i h S e e d H i h I m e d a n c e A n a l o C i r c u i t g g p g p g
,W , ,W , , Z h a n S h u a n, Z h u J u a n a n C h a o X i a o P i n i n a n J i n l i T i a n J i a L i X i a o u a n g y g g p g g y g g
1 . 2 传输线理论分析 实际上基尔霍夫集总参数电路理论由于忽略了信号随空间 的变化 , 因此只是低频近似理论 。 当电路工作频率提高 时 , 信 号就会出现反 射 等 现 象 。 这 时 就 需 要 用 传 输 线 理 论 来 进 行 分 析 。 传输线理论可以利用分布参数的方法进行分析 。 它把长 线 分割成无限短的短线 , 然后在例如电路理论来建立方程 。 所 以 可以通过解 传 输 线 方 程 来 确 定 传 输 线 的 行 为 。 方 程 ( 1) 和 ( ) 。 2 描述了传输线的情况 ) ) I( z, t V( z, t ( ) 1 =-C z t ) ) V( z, t I( z, t ( ) 2 =-L z t 式中 :L 为走线 单 位 长 度 的 电 感 ,C 为 走 线 单 位 长 度 的 电 容 。 一般情况下等效电阻很小 , 因此这里忽略电阻 , 即为无损传 输 线方程 。 从上面方程可以看出 , 电压和电流不仅是时间的函 数
( ) 文章编号 : 1 6 7 1 4 5 9 8 2 0 1 3 1 1 3 0 9 6 0 2 TN 7 0 9 - - - 中图分类号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