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语文。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理解“情不自禁”,把文和诗巧妙地连接起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爬山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去游览的一座名山。
(出示课件,边播放图片,师边简介华山:它位于陕西省华阴市,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
师:这就是华山,板书:华山。
给“华”字注音。
师:我们一起来拼读这个生字。
生:h-u-ὰ——huὰ,华山。
师:你是怎样记住“华”字的。
生1:我是这样记住“华”字的,用加一加的方法,化+十就是“华”。
师:你能巧记“华”字,真棒!请同学们跟老师写写“华”字。
师范写“华”字,生描红华字。
师:华是多音字。
生1:我知道还有一个读音念huá。
师:掌声送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师:看了图片之后,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1:很高。
生2:很美。
师板书高、美。
师:下面咱们就去领略华山的高,欣赏华山的美。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书可认真了,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
(课件出示生字)谁来读?他读准确了,我们就跟他一起读,好吗?请你。
生1:华间与齐称代岁
生跟读。
师:掌声送给她,字正腔圆。
师:小朋友们把生字都读准了,相信这些词语也难不倒你们。
我们开火车读一读。
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你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跟先生登()时咏诗赞()的事。
)生1:(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三、品读课文第二段,感受华山的高。
师:古时候寇准跟先生去爬华山,他们艰难地爬上山顶。
站在华山顶上,他们情不自禁地说:——(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生:啊!华山真高哇!
师:看看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有两个感叹号。
师:那我们该怎样把这个句子读好,读出感叹的语气。
谁来读一读。
生1:啊!华山真高哇!
师:你读出了感叹的语气,真了不起!谁也来试试。
生2:啊!华山真高哇!
师:我听出了你对华山的赞叹。
师:你们知道华山有多高吗?它有700多层楼那么高。
所以他们会说—生:啊!华山真高哇!
师:是啊,华山真高啊!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个句子也写出了华山的高,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找的句子?
生1: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你真会读书,(课件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老师想把这“远远近近的山”画出来,该怎样画呢?利用白板画图。
师:这么多的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
边说边画。
师:谁能读好这一句。
生1: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远远近近要读得缓慢一些,我们才能感受到所有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你再来读一读。
生1: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这就是进步,还有谁也能像他一样读?
生2: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我已经感受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我们来看这个词“远远近近”,前面两个字一样,后面两个字也一样,像这样的词语,我们把它叫做AABB式的词语,像“远远近近”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吗?
生1:高高低低。
生2:多多少少。
生3:来来往往。
生4:大大小小:
生5:左左右右。
师: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呀,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这样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生:前前后后、大大小小、来来往往、日日夜夜。
(课件出示)
师: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生:因为华山太高了。
师:是啊,华山太高了,所以说——(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生:啊!华山真高哇!
师:还有哪一句也告诉我们华山真高啊?
生1: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真不错,你找到了。
你们觉得太阳应该画在哪里呢?
生:画在山顶上。
师:太阳为什么会显得那么近啊?
生:因为华山太高了。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1: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要把“显得”读重音,这样太阳好像就在我们的头顶,你再来试试。
生1: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呀,华山多高呀,太阳好像就在我的头顶。
谁再来读?
生2: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越来越高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太阳。
我们一起读。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白云在哪里呢?
生1:山腰间
师:同学们,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腰,在身体中间的部位。
那山腰间在哪?也是在山的中间。
老师来画画白云,边画边问:只画一朵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书上怎么说的。
生:朵朵白云。
师:这儿一朵,那儿一朵,这就叫朵朵白云。
朵朵白云飘荡在山腰间,所以说——(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生:啊!华山真高哇!
师:此时,如果你站在华山顶上,你最想说什么呀?
生1:华山真高啊!
生2:华山真美啊!
师:我们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来赞美华山,这就叫作:(课件出示:情不自禁)。
生:情不自禁。
师:情不自禁就是指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课件出示情不自禁的意思。
)师:宋代寇准登上华山顶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激动,他也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作的诗。
(板书:咏)齐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课件出示文中的诗文。
)谁想来吟诵?
生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字字正确,句句连贯。
吟诵要有停顿,看老师划线的部分就表示停顿,谁能按要求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划了停顿的诗文。
) 生2: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是啊,我们吟诵古诗要做到音段气不断,这就是你的进步。
生3: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你能按要求来读,真了不起!谁也来读一读?
生4: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真美呀!我们一起来。
生: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刚才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已经知道了描写华山高的句子,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哪一句是描写“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其”的意思呢?
生1: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你真了不起。
拿“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呢?
生2: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你真是个爱开动脑筋的孩子。
太奇妙了。
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也可以用一句诗来表达。
师:老师想请男孩子们读古诗,女孩子们读古诗的意思,老师来开个头。
引读:啊!华山真高哇!
生女: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生男: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生女: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生男: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我们再吟诵这首诗,如果加上动作也许就更美了。
起立。
生: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四、指导书写
师:你们读得真美呀,让老师好像看到了高高的华山。
现在,我们也来美美的写写生字吧。
师:(课件出示:间、与、齐。
)齐读。
生:间、与、齐。
师:谁来给它们组词。
生1:中间。
生2:与会
生3:整齐。
师: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与”字。
学生描红生字。
板书咏华山
高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