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四) 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不形容职务:是指那些不能由一人兼任,否则既可弄虚作假,又能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 不相容职务分离:职务由两人以上担任,以利于相互监督。 不相容职务一般有:授权审批职务与申请职务,授权审批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执行业务职务与监督审核职务,执行与会计记录业务职务,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职务,明细账与总账记录职务,执行业务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与财产核查职务等。 对于不同的而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 1. 货币资金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点: (1) 管钱的不能管账,管账的不能管钱; (2) 负责应收款项账目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账目的工作,负责应付款项账目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目的工作; (3) 保管支票簿的人员既不能同时保管印章,已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目和银行存款账目的调节; (4) 负责银行存款账目调节的人员与负责银行存款账目、现金账目、应收款项账目及应付款项账目登记的人员应当相互分离; (5) 货币资金支出的审批人员与出纳人员、支票保管人员和银行存款账目、现金账目的记录人员应当相互分离。 另外,对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定期进行职务轮换或强制休假。 2. 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点: (1) 请购与相关审批: (2) 市场价格调查与供应商的确定; (3) 订立采购合同与审核不能由同一人执行; (4) 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5) 付款的申请、审批与执行职务; 另外,定期进行职务轮换 3. 存货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点如下: (1) 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职务; (2) 存货的采购与验收付款职务相分离。 (3) 存货的保管与相关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 (4) 存货发出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职务; (5) 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 另外,职务轮换。 4. 对外投资业务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 (1) 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职务相分离。 (2) 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相分离。 (3) 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相分离。 5. 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点如下: (1) 提出项目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负责项目决策的职务分离; (2) 分别设置专门的职务来编制工程项目概预算和对概预算进行审核 (3) 分别设置专门的职务进行工程项目决算和工程项目实施; (4) 负责项目实施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价款的审核与支付; (5) 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要由不同的人员来执行; (6) 竣工决算与审查 6. 固定资产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点: (1) 固定资产投资预案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职务相分离 (2)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与款项支付职务相分离。 (3) 固定资产投保的申请与审批职务相分离。 (4) 固定资产出自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职务相分离。 (5) 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 7. 计算机信息系统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点: (1) 系统分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制定设计或修改程序的方案; (2) 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系统分析员的设计和修改方案: (3) 计算机操作:负责欲行并监控应用程序; (4) 数据库管理:综合分析、设计系统中的数据需求,维护组织数据资源; (5) 信息系统库管理:在单独的信息系统库中存储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文件,并保留所有版本的数据和程序; (6) 数据控制:负责维护计算机路径代码的注册,确保原始数据经过正确授权,监控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协调输入和输出,将输入的错误数据反馈到输入部门并跟踪监控其纠正过程,将输出信息分发给经过说全的用户; (7) 终端:终端用户负责记录交易内容,授权处理数据,并利用系统输出结果; (8) 系统开发和变更过程中不相容职务(或指责)一般应包括:开发审批、变成、系统上线、监控。系统访问过程中不相容职务。一般应包括:申请、审批、操作、监控。上述职务中的任意两个都必须分开设置。 8、 第三章 全面预算控制(一)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控制概述 一、全面预算的概念与业务流程 (一) 全面预算的概念 1. 预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结合业务目标及资源调配能力,经过综合计算和全面平衡,对各项活动做出的一系列量化的计划安排。 2. 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监督、控制、评估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广义的预算控制:是指通过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环节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控制; 狭义的预算控制:是指利用预算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控制,也可以称为事中控制。 3.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一般包括: (1)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 (2) 支出预算,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组织体系支持全面预算的实施 (二)预算编制存在多方面缺陷,使得全面预算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1.预算编制的过程简单 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3.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 第一,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 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时,有业务项目名称,但无响应的与武安经济指标列支内容。 第三,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相过节,预算编制不全面。 (二) 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1.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 2.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3.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三) 只注重预算的编制,不注重预算的控制、考核与评价 (四) 预算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面临的风险 (一)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体系不健全,岗位职责分工不合理,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学法约束或盲目进行。 (二)预算管理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源费或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四)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分析不正确、监控和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控制的目标(应对措施)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二)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严密,对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情况检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五、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的控制 (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1、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职务相分离。 2、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职务相分离。 3、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职务相分离。 (二)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 1、预算管理组织设置的控制 (1)预算决策机构(预算委员会或预算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领导,主管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预算内部空子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预算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年度预算方案的制定。单位最高权力机构负责预算方案的审批。 (2)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等,具体负责本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处理行政事业单位日常预算管理工作及与预算相关的日常
第三章 全面预算控制(二) 第三节 预算执行控制 一、建立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一) 预算指标的分解 第四章 人力资源控制(一) 第一节 行政事业人力资源控制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特点 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1.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 这一能力要能够对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 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人力资源具有潜在的效应和可开发性。 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时效性和连续性:开发和利用均受时间限制;使用后还能继续开发。 2. 能动性和智力性。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人力资源的智力具有继承性,能得到积累、延续和增强。 3. 再生性和时代性。 4. 社会性和两重行。人具有社会性;人力资源本身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相关概念的辨析: 1. 人力资源不同于人口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的总量。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即优质的人力资源。 2. 人力资源不同于人力资本。 首先,人力资本是由投资而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而人力资源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它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人力资源将人作为财富的来源来看待,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