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经验分享
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我们应该根据子女的思想实 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 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 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 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 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及时放下姿态和孩 子平等沟通交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容易 多了。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可能事事顺心,总要经历一些 不大不小的沟沟坎坎。从孩子经历第一次挫折起,比如当孩子 面对陌生的面孔和教室时感到无所适从,应该及时和孩子做心 理沟通,告诉他,要长大,这是必经之路,学着和新同学认识, 交流,试着去适应新环境;又比如孩子某次考试考砸了,此时, 父母不应是非打即骂,而是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一次失利并 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总结经验,养精蓄锐,以更积极的态度 来对待学习,诸如此类的沟坎经历个三五个,孩子的内心就会 越来越强大,孩子的性格也就变得更乐观、自信了。挫折是人 迈向成功的催化剂。(分享乐乐的考试历程).
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的
不要让孩子缺爱
一、不缺爱不代表溺爱!
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艰苦经历的影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孩子 身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产生了“绝不能让孩子遭一点罪、受一点委 屈”的心理,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对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很 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无时无刻、无代价的爱造成孩子觉得什么都是理所 当然,从而变得自私自利、不珍惜爱、不会给予他人爱的个性特征。 溺爱就是过分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从而导致孩子产生各 种不良习惯。还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妨碍孩子独立发展。而导致孩子 变得毫无独立性。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好孩子需要好的家庭教育
分享人:三(六班)许芝乐妈妈 分享时间:2018年6月
1
2 3 4 5 6 7
树立榜样 环境熏陶 说服教育
指导课外阅读
表扬奖励 批评惩罚
不要让孩子缺爱
P A 1 R T
树立榜样(教育的极致是行为影响)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强大的,有着无所不能的权威, 所以日常生活之中当孩子遇到其认为的危险情境时,总 是往大人后面躲,挨了别人的欺负时也总是寻求爸爸妈 妈出面摆平。当孩子开始步入学习知识与信息的需要时 期,他们通过观察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这时如果我 们家长的榜样能做到位的话就经常能够看到一些让你感 到欣慰的画面;反之…(分享许芝乐同学 关于“公共场 合不的态度对待爷爷奶奶)的故事)。可见,家 长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应该处处为孩子着想,为她 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和环境。我认为教育孩子不仅 是孩子的成长过程更是家长人生变化的过程,当你的孩 子一天比一天进步了、优秀了,那你也一定比以前的自 己更优秀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就是镜子里的自己!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可见, 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做为父母,肩上的担子的确不 轻。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千差万别的孩子。有些孩子会成为促 进和改变社会的精英;有的孩子会成为社会上平凡的普通人;有的孩子 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孩子从出生之日起,他的身心就在随着环境 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漫长而潜移默化的过程。孩子们的身上 都留下了父母的身影,也都在发生着不同于父母的改变。在不知不觉中, 孩子变成了一个让父母觉得熟悉而又陌生的人。那么,家庭环境究竟会 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呢?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自己的家庭氛围是和谐的、 温暖的。这种和谐和温暖,如同春天的阳光,让人快乐让人焕发出盎然 生机。它能使人的精神状态处于一个最佳境界,使人愿意去尝试任何美 好而积极的东西,也愿意接受他人的好的建议和意见。反之,如果家庭 氛围是压抑的、剑拔弩张的,孩子的心里就会受到冲击和煎熬,他们就 无法维持好一个平和的、积极的心态,这不但对他们的身心带来严重损 伤,也会使他们说出或做出一些有悖常理的话和事,严重者会给自己或 家庭带来麻烦或灾难。很多家庭悲剧都是由于当事人长期心理压抑和失 衡造成的。所以,父母们不能将家庭当作自己随意发泄愤怒与不满、以 及彼此对峙和博弈的场所,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言行,还孩子一 个健康的生活空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 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 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 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 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 陶先生曾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 课外。”我国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说: “许多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 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 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句话,良好 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开启学生智慧的 金钥匙,如能长久坚持,必将终生受益。
批评与惩罚
“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是不听话?为什么我一天到晚不停地说, 他还总是犯同样的错误?为什么我的批评不管用?”到底是孩子 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我们不应该一天到晚 拿着放大镜找孩子的缺点,然后不断地批评纠正,而应该理性的 去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一定要批评也应该讲究方式方法: 一、动不动就批评,但批评又不具体,往往是该批评时不批 评,不该批评时乱批评 二、批评缺乏针对性。每当孩子犯错,不少家长就把他所有 错误一并摆出来数落 三、批评时过度情绪化,只顾自我发泄。孩子一旦犯了错误, 家长就开始发火,很多情况下是脸色发青,双目怒视,音量大幅 度提高,语速极快,甚至口不择言,“你真笨!”“我真后悔当 初生了你!”诸如此类的侮辱性语言犹如一阵狂风暴雨,更甚者 还伴有身体惩罚,真可谓酣畅淋漓呀!
二、不能因为不能溺爱而不爱!
当大人把“不要溺爱孩子”当做偷懒的挡箭牌,孩子是种什么感受?
(小故事) 很多的父母,打着要孩子独立的招牌,躲进自己的世界里玩乐或者 清净。明明在玩手机游戏,却跟拉着自己手的孩子说自己有事要忙。明 明是想看一场球赛,却推开孩子说爸爸忙。很多时候,找着借口,推开 孩子的手。其实你推开的不是孩子,而是在伤害孩子对你的依恋之情。 要知道,播种爱才能收获爱。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态度,往往影 响着孩子将来的待人处事。 如果有一天你老了,你需要孩子为你做点事的时候,会不会得到种种推 诿呢?如同你当年糊弄孩子那样。
指 导 课 外 阅 读
表扬奖励
通过表扬和奖励,我们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 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同时也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孩子一旦履行了父母的要 求、希望,父母就要对孩子给予表扬、奖励;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哪怕还只是苗头,也可给予表扬、 奖励;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表现了勇敢的品质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扬和奖励;孩 子获得了光荣称号,父母要给予表扬、奖励。这里说的所有表扬和奖励都不仅仅是随便夸孩子“你很棒、你 很优秀、你表现得很好”,而是夸奖孩子表现好,具体好在哪方面。 比如还孩子考了100分,回到家,妈妈说“哎呀,宝宝真棒!”过一段时间孩子又考试了,95分,妈妈说 “怎么回事,上次都是100分…”这样的表扬让孩子摸不到头脑,他们心里一定想:“我妈妈不爱我,更爱 我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