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秘多宝鱼养殖基地违禁药品怎样进入多宝鱼的养殖过程,对此进行的监管是否存在漏洞?11月22天上午,记者赶到山东省莱州市朱旺村多宝鱼养殖基地,对此展开调查。
山东省是我国多宝鱼的主要产地,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统计,年产值约30亿元。
而朱旺村多宝鱼养殖基地是该省最大的养殖基地,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
给鱼“嗑药”并非秘密提起多宝鱼,当地一名知情者说,多宝鱼“嗑药”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几年前,投资约40万元的一个养殖大棚,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刚开始养多宝鱼那几年,大家都不用违禁药。
近几年多宝鱼养殖户越来越多,在竞争形势激烈的情况下,难免有人想办法使用违禁药。
朱旺村多宝鱼养殖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滕家麟说,近几年因为获利丰厚,周边许多地方也开始养殖多宝鱼,一些养殖条件差、养殖密度又大的养殖户就可能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国家违禁药品另一名养殖户说,一些人为获利便使用催生药,原本养殖1年才能上市的鱼,用催生药只需要8个月就可上市。
此外,如果养殖密度偏大,鱼在水中容易因碰撞而擦伤,为防止鱼体腐烂,有些养殖户还会用甲醛做药浴和各种抗生素类的违禁药。
因为循环用药,导致鱼种退化,而要保证鱼成活,养殖户往往不断加大药量。
现在养殖户用得较多的是高锰酸钾、氯霉素、环丙沙星,甲醛等违禁药。
多名养殖户还告诉记者,有一些鱼贩专门来低价收购病鱼、死鱼,冷冻后作为生鲜鱼出售。
有些鱼贩为增加多宝鱼的色泽,会在冷冻材料中加入违禁药物孔雀石绿。
违禁药品监管存在漏洞记者随养殖户进入一个多宝鱼养殖大棚,在大棚内记者发现一个箱子中有几瓶甲醛。
养殖户说,甲醛不是禁药,他们用甲醛来刷池子消毒用。
而此次多宝鱼事件中,我国多个地方均检测出多宝鱼体内甲醛超标。
对此,莱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一名官员称,甲醛不属于禁药,但在鱼类体内的残留不能超标,因此,根据有关规定,在多宝鱼上市前一个月内,不能在养殖池中使用甲醛。
至于这一规定如何实施监管,这名官员未予回答。
记者了解到,对于违禁药品的监管分属不同的部门——药监局负责监管药物的销售环节和对销售药物部门的管理,而渔业局则负责管理养殖户对药物的使用过程,告诉养殖户哪些药物不能使用。
调查组官员称,现有的养殖场检查制度尚有漏洞,如果有养殖户私下购买药物,并且在养殖过程中偷偷使用,很难对其进行系统把关。
比如,被列为养殖鱼类不能填加的环丙沙星等药物,却可以使用在养殖牲畜中,并不是完全的禁药,所以这些药物是可以公开销售的,这也对监管造成一定难度。
朱旺村的多名养殖户均称,他们所饲养的鱼在出养殖场时无须任何检疫措施,只是每年烟台的药监部门会随机抽样一两次拿出去检测,检测合格后就能拿到证书,全年都可以销售养殖鱼。
当地养殖业深受影响在养殖基地内,记者遇到一位从外地赶来准备收购多宝鱼的鱼贩。
他说,因为现在政府暂停多宝鱼出货,他已经在这里呆了好几天,正在等解禁的消息。
朱旺村的养殖户滕家俊说,这场风波已经使多宝鱼无法出货,令他心急如焚。
他养了10万尾鱼,总投资300多万,其中贷款200多万,现在刚好到了出鱼期,但现在却因为一些养殖户给多宝鱼填加某些药物的问题,停止了所有多宝鱼的出货。
不管检测结果如何,这次风波肯定会对多宝鱼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他正在考虑养殖其他的鱼种。
但现在有些大菱鲆是有户口的了?不过有的是.有些还是黑户.而这些鱼贩子从那里的价又较低,又卖高价卖给大酒店和大饭店,吃这些的又都是有钱人,象我们这样的老百姓又吃不起,所以不用担心了2.. 多宝鱼非致癌食品据悉,由于多宝鱼本身抗病能力较差,不法养殖者往往大量使用违禁药物,用以预防和治疗鱼病,导致多宝鱼药物残留超标。
但专家提醒,多宝鱼目前只是含有致癌物质的食品,而非致癌食品,市民不必过度恐慌。
据了解,此次上海检出的呋喃唑酮目前还是一种人用抗生素(痢特灵片),人用最低治疗剂量一般为300 mg /天,也就是说本次多宝鱼中检出的违禁药物的最高值也仅是人用治疗剂量的三百分之一,还不至于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危害。
“有抗食品”的危害害猛于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家也表示,硝基呋喃类药物、氯霉素、环丙沙星等在国际国内均为禁用渔药,如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
长期食用含抗菌类药物残留的动物食品也将导致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而影响临床疗效。
使人体产生耐药性,从而在人们患感染性疾病时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因为经常摄入“有抗食品”,食品中的抗生素会进入人体,并产生蓄积,时间长了,体内的细菌都会由于不断接触各种抗生素,从而在其作用下产生变异,出现耐药的细菌株,并不断传代,形成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株。
由于“有抗食品”中可能含有各种抗生素,因此细菌可能对各种抗生素都会产生耐药性,一旦这样的细菌感染机体,那么各种抗生素都难以对该类细菌发生作用,从而使得疾病难以控制,甚至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3.违禁药暗渡陈仓——违禁药物在水产行业潜行不是所有农资店的老板都能抗拒利润的诱惑,于是,在这些人数钞票的时候,一斤斤的黄粉被搅拌在水中,泼进鱼塘。
汉叔的水产品农资店深藏小巷,最近却屡有不速之客光顾。
来人中有推销员,有送货司机,也有不甚熟悉的乡邻,他们的共性是先试探,再游说,后允诺,希望汉叔从他们手中购买违禁药物。
来人的要求被汉叔严词拒绝。
这位曾在政府农业技术部门工作多年的“倔老头”认为,既然国家规定不准使用违禁药,任何人都不能为了赚钱去铤而走险。
违禁药物的利润委实丰厚,以黄粉(痢特灵的俗称,学名为呋喃唑酮)为例,前几年一公斤卖八块钱,贴上“违禁”的标签后,价格飙升至六、七十元。
“越是违禁药,越是利润大。
”汉叔叹了口气。
不是所有农资店的老板都能抗拒利润的诱惑,于是,在这些人数钞票的时候,一斤斤的黄粉被搅拌在水中,泼进鱼塘。
令汉叔感到欣慰的是,国家规定呋喃唑酮等药物为违禁药品后,多数养殖户已经改弦易辙。
偶有街坊到他店里买违禁药,他都尽力规劝。
“我跟他们说,现在呋喃唑酮卖这么贵,又是违禁药,千万不能用。
”汉叔说,“但光劝是没用的,有些养殖户根据经验,觉得某种违禁药很有效果,就一定要买。
”因此,汉叔只得跟对方分析鱼病,再推荐几种自己认为有把握的药物。
倘若养殖户的困难得以解决,“干这行的就少了一个用违禁药的人”,不过,如果鱼病得不到根除,汉叔的小店就少了一个熟客,接下来的事情如何,汉叔就不愿多讲了。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养殖户会在明知某药已成违禁的情况下主动用药。
才哥养了十几年海鲈,自打知道呋喃唑酮等是违禁药后,就不再使用了。
这几年,他最大胆的事情,不过是在鱼得病后,买了三斤硫酸铜,一包漂白粉,兑水泼到十几亩塘里。
鱼一发病,就象吃了摇头丸一样,大批大批浮上水面,鱼头乱摇,等到“摇头鱼”越来越多,再老练的养殖户都坐不住了。
“很多农户没办法,问我,我就教他怎么做。
”才哥很得意。
但也有农户去问一些农资店老板,这一问,接下来的事情便扑朔迷离起来。
鱼病一出,很多农户会去找农资店讨教。
在很多地方,农资销售商便是本行业的专家。
如果农户找到阿良这样的大型农资店,运气会好很多。
阿良的店有实验室,有技术员,哪家有了鱼病,马上派技术员去查看,再取点水样,带两条病鱼进行化验。
即使阿良他们诊断出鱼病出自何因,需要如何治疗,他们也不会建议农户使用违禁药,而是建议农户将多种成品药配合使用,只求有效,不求速效。
事实上,以水霉病为例,当前市面上的成品药效果难望呋喃唑酮、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项背。
在阿良的店里,柜台后方赫然挂着一张大表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表格列举了兴奋剂类、性激素类等21类上百种违禁药物。
“我挂了这个,就不会再卖(清单里的药物)。
”阿良说,“不能为了赚钱砸自己的招牌。
”但是,如果农户找到一些小店,或者是黑心老板的大店,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通常情况是,老板也会到实地勘察一番,然后将鱼病病情描述得非常严重,回家后,弄一些对该病有特效的违禁药物,再加入一些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原粉,炮制出一桶“特效药”。
这些药往往十分有效。
农户心情放松的时候,可能不知道,很多违禁药已经溶入自家鱼塘。
而配置“特效药”的老板,则获取了丰厚利润,有时,“特效药”的价格是成本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比如呋喃唑酮,一瓶十块钱,医治桂花鱼的时候,有的老板把它加点维生素,就能卖到一千多块钱。
”有知情人说。
这些“特效药”是很难检测成分的。
自家拥有药厂的农资店老板黄叔说,那些不良农资店老板配出的“特效药”,根本不告诉农户配方,如果想拿一点去广州检测,检测一个项目最低也要300元,又有哪个农户肯出这个钱?因为,“检测十项很难查出成分,但这十项就要花去3000多元检测费。
”不少人提议封杀违禁药物源头,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黄叔说,象孔雀石绿这样的东西任意一家化工店都能买到,因为这个药虽然不能用在水产养殖上,却可用在工业方面。
此外,呋喃唑酮等违禁药品,制作工艺相当简单,一个家庭作坊就能制造,只是含量高低的问题。
质量好的一桶(25公斤)1400元左右,论斤卖出去35元一斤,整桶卖一斤便宜2-3元;质量差点的利润更高。
黄叔说,现在它们成了违禁药,价格飞涨,做起来就更赚钱,许多不良厂家开始投身其中。
汉叔所遇到的推销员,不少都是来自这样无牌无证的小作坊。
但是,这些小作坊产品的主要客户并非农民。
有知情人说,他们把违禁药主要卖给鱼苗场和鱼贩。
在珠三角地区,不少地区的鱼苗场被大老板垄断,而鱼苗培育过程中,呋喃唑酮、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可大派用场。
同样,在收购的水产品里添加一点孔雀石绿,已成鱼贩的潜规则。
虽然一车鱼只须加一支孔雀石绿,鱼却变得卖相好、有精神、损耗小。
“只要是运活鱼,我们一般都加(孔雀石绿)。
”一位鱼贩说。
而这些,并不为人们熟知。
4.孔雀石绿事件2005年7月,被称为“苏丹红第二”的“孔雀石绿”禁用兽药,在国内一些水产品市场被发现使用,本次事件被称为“孔雀石绿”事件。
7月7日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经调查发现,在我国河南、湖北等水产品高产地的水产养殖和运输时,普遍使用“孔雀石绿”对车厢、鱼池进行消毒,防止鱼类在运输时鱼鳞脱落,延长鱼的生存时间。
“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残留在鱼体中,人食用后对人体危害极大。
受本次事件影响,我国水产出口遭受巨大损失。
如福建烤鳗出口呈现负增长,较往年同期下降约25%、24%。
5.韩国从西班牙产冷冻猪肉中检出合成抗生素韩国兽医科学检疫院2009年2月18日公布对2009年2月9日进口申告的西班牙冷冻猪肉(颈骨带肉23吨)进行不合格处理,原因是经精密检查检出该产品含有超过标准值的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
韩国国内允许残留标准值为0.1ppm,此次被检出量为0.7ppm。
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是恩诺沙星的体内代谢产物)是合成抗生素,在牛、猪、家禽等发生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和尿道感染时作为治疗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