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计划管理规定

综合计划管理规定


确需调整概算的,应先按规定申请调整概算,再按审批概算安排投资计 划。
5. 并购投资 (1)集团公司已批准立项的并购项目,可安排前期工作费用。 (2)根据项目并购实施进度安排并购投资。 6. 科技开发与信息化投资 (1)科技开发按总投资、资本性支出和科技单列分别统计。资本 性支出包括基建、技改中的科技项目投资和科技单列项目投资。信息化 投资同上。 (2)已在国家部委、省级地方政府科技计划中立项的项目,直接 并入科技项目计划;基建和技改中开展的有科技含量的专题列入科技项 目计划;其它科技项目按科技项目管理规定立项后纳入科技项目计划。 信息化项目按相关管理规定立项后纳入信息化项目计划。 (3)按项目年度实施目标安排投资计划。 7.公务车辆购置 按照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严格控制采购标准和数量。 (二)生产经营指标 1.发电量 (1)煤电:按利用小时不低于当地同类型机组平均值原则安排发 电量计划。**电厂按不低于**统调火电同类型机组平均值考虑。 (2)水电:按以水定电原则,根据多年平均来水和水库年初水位 安排发电量计划。 (3)风电:存量机组综合考虑区域电网预计平衡情况和风资源状 况安排发电量计划,利用小时数原则上不低于上年同期区域平均水平。 新投机组原则上按可研设计水平安排发电量计划。 2.售电量 售电量=发电量×(1-综合厂用电率)。 鉴于售电量与发电量的这一钩稽关系,有梯级补偿、送出工程线损
等额外消耗的电厂应将这部分消耗计入综合厂用电。 3.售电价 原则上以国家批复价格确定分厂电价,按分厂电价和上网电量计算
管理。
5.营销管理部门:负责电力生产(发电量)、销售(售电量、电
价)和燃料(综合标煤单价)等计划管理。 6. 集控管理部门:协助管理水电生产计划,负责水电厂发电耗水
率计划管理。 7. 生产、安全与环保管理部门:负责技改投资、电厂设备检修、
综合厂用电率、供电煤耗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综合能耗等计 划管理。
5.集团公司审批、下达二级单位年度综合计划。 六、综合计划执行与控制 (一)综合计划下达后,应将主要计划目标分解到月,提出月度预 期目标,其中:发电量分解到厂到月、固定资产投资分解到项目到月、 利润总额分解到独立核算单位到月。 (二)公司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公司下达的年度计划。 强化计划刚性,加强管控力度,加强过程控制,及时协调执行过程中的 问题,确保完成年度综合计划。除不可抗力或国家政策调整因素影响 外,对于新增产能、发电量、利润总额等关键指标,预计常规管理手段 难于保证时,应上报公司采取强化措施确保完成。 (三)因不可抗力或国家政策调整因素影响,经努力仍无法完成 时,可以申请调整。综合计划调整由相关部门提出,计划管理部门统一 归口,经公司审定后报集团公司批准,计划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应与集 团公司对口部门充分沟通、协调。 (四)每月进行综合计划执行情况跟踪分析。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 工向计划管理部门提交专项计划跟踪分析报告及附表,次月3日前提供 报告附表,次月5日前提供分析报告;计划管理部门向集团公司提交综 合计划跟踪分析报告及附表,次月4日前提供月度报告附表,次月8日前 提供月度报告。 (五)每季度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向计划管 理部门提交经济运行分析专项报告及附表,季末次月3日前提供分析报 告附表,8日前提供分析报告;计划管理部门向集团公司提交经济运行 分析报告及附表,季末次月4日前提供月度报告附表,15日前提供分析 报告。 七、附件 附件1 公司综合计划主要指标编制办法 附件2 集团公司月度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电力模板) 附件3 集团公司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电力模板)
3. 开工规模:电源项目必须满足公司《电源项目开工管理规定》 要求,具备主体工程施工条件。集团公司关于项目开工的定义:
(1)水电--大坝或第一期围堰截流; (2)风电--浇注第一仓塔基混凝土; (3)火电和**--浇注第一仓基础混凝土。 4. 大中型基建投资 (1)坚持效益优先,重点保证投资效益好的项目,严格控制效益 一般和市场风险大的项目。 (2)安排投资计划的项目必须经集团公司批准立项,取得集团公 司项目编号。 (3)投资计划应按“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其它费 用(其中征地移民费)”分类统计,并按“资本金”和“融资”分类统 计资金来源。 (4)投资计划与项目节点进度匹配,与工程量匹配。 施工准备:水电项目根据移民协议及移民实施进度安排移民投 资,按工程量安排建安工程投资。 开工及续建:水电项目根据现场建设条件及计划工程量安排建设 工程投资,根据移民规划、移民总概算、移民协议安排当年移投资。新 能源项目当年投产按总投资的85%安排,争投按总投资的60%安排,不投 产按总投资的50%控制。 收尾项目:原则上新能源项目按预留10%质保金、水电项目按预留 5%质保金安排。 前期项目:水电项目按勘察设计合同及付款进度安排前期勘察设 计费用计划,参考项目定员及费用标准安排项目人工及管理费用。内陆 风电项目5万千瓦以下核准前按300万元控制、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按每 增加5万千瓦增加100万控制。光伏发电项目2万千瓦以下核准前按200万 元控制,5万千瓦及以上项目按每增加2万千瓦增加50万控制。 (5)严格按项目概算控制投资计划,不得超概算安排投资计划。
模板内容。
2.增加附件《公司综合计划主要指标编制办
法》。
解释 计划发展部 部门
综合计划管理规定
一、目的 落实公司战略与规划发展目标,增强综合计划管控能力,构建“制 度完善、流程清晰、控制有力的”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盈利 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单位编制公司系统年度综合计划。 三、综合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落实规划目标,对主要 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协调、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 方案,是实现公司年度目标的重要手段。综合计划管理包括综合计划编 制、执行、跟踪分析和调整。 (二)综合计划包括综合计划报告和附表。综合计划报告内容主要 包括:上年度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及分析、本年度市场预测、指导思想、 编制依据、计划目标和相应措施等。综合计划附表是综合计划目标的具 体量化,涵盖全部综合计划指标。 (三)公司现阶段综合计划指标主要包括: 1.企业发展指标:新增、淘汰及期末生产能力,前期、开工、核 准、在建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大中型基建、并购、技改)、科技与信 息化投资、车辆购置; 2.生产经营指标: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产品产量(发电量)、产 品销售量(售电量)、原料价格(发电标煤、油料价格)、期末职工总 数、全员劳动生产率; 3.资产质量指标: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 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EVA率)、三项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4.节约环保指标:万元增加值能耗、供电煤耗率、水电厂发电耗水 率、综合厂用电率、火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碳交易。
本次 1.适应集团公司2012年新修订的综合计划管 修订 理办法 原因 2.定期完善、修订管理制度
1.根据集团公司2012年新修订的综合计划管理 办法,调整指标系统(增加“经济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值
率”、“三项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
本次 修订 主要 内容
重”和“氮氧化物减排”指标,减少不再列 入集团综合计划的“设备可靠性”和“工资 总额”指标),完善《月度综合计划执行情 况分析报告》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8.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大中型基建投资、投产项目新增产能等计划 管理。
9.科技与信息管理部门:负责科技、信息化投资等计划管理。 10.各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及所属电厂和项目综合计划管理,配合 总部职能部门计划管理工作。 (三)综合计划工作小组 成立公司综合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综合计划编制、实施、跟踪分析 和调整过程中的协调联系。工作组由计划管理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 门、二级单位和电厂(电厂筹建处)指定专人组成。 五、计划编制原则、依据与流程 (一)综合计划编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 素优化配置的原则,加强各项计划指标的综合平衡,科学合理地确定计 划目标,努力实现公司总体效益最优。综合平衡的原则是企业发展、生 产经营、资产质量、节能环保指标同步提升。 (二)综合计划编制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集团公司发展 战略和规划目标,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集团公司和公司有关管理 制度和标准要求,企业实际情况等。 (三)综合计划编制流程 1.每年9月底前,计划管理部门组织启动下年度综合计划编制工 作。 2.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组织专项计划编制,10月上旬提出专项计 划。 3.计划管理部门组织对各专项计划进行优化、协调和综合平衡,形 成公司综合计划建议;公司综合计划建议经公司领导批准后,于10月底 前报集团公司。 4.电厂(电厂筹建处)填报集团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中要求三级单位 提供的计划资料,公司计划管理部门填报要求二级单位提供的计划资 料。
四、职责分工 (一)归口管理部门职责 计划管理部门(计划发展部)是公司综合计划归口管理部门,负责 组织对各专项计划进行优化、协调和综合平衡,形成公司综合计划建 议;组织分解和下达经批准的综合计划;组织综合计划执行情况跟踪分 析;协调综合计划编制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负责新增、淘汰和期末生 产能力,前期、核准、开工、在建规模和碳交易等计划管理。 (二)相关部门及单位职责 公司各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对综合计划进行专业管理,提出所管 理指标的计划建议,编制专项计划建议说明;配合综合计划的优化、协 调和综合平衡;按职责分工对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细化分解、组织 实施和跟踪分析,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1.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公务车辆购置计划管理。 2.人资管理部门:负责期末职工总数、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管理。 3.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并购项目新增生产能力、并购投资、营业收 入、利润总额、资产质量(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生产成本、三项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 比重、工业增加值、投融资等计划管理。 4.会计管理部门:负责项目资金到位、投资来源、融资安排等计划
制度管理控制表
制度 名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