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动火专项施工方案
为加强建筑工地防火管理,确保本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有
关防火规范,特制订以下施工方案。
一、施工现场防火管理制度
1
、 建筑工地必须实行消防责任制,加强防火安全管理,确保国家、
集体财产和人身的安全。
2
、 工地的防火、保卫工作有现场施工单位(包括土建、安装、装修
单位)负责。责任人系该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或承包负责人或土地
承包负责人,责任人应根据建筑工地大小, 及时配备值班纠察人员,
该做好施工现场防火安全、保卫工作,选派专人管理。
3
、 工地应该落实防火、保卫责任制,施工现场危险品管理、安全用
电管理、动用明火审批规章制度,及时配备值班纠察,监护人员,
做到不定期地对工地各项规章制度的检查和有效落实。
4
、 工地内易燃易爆仓库或场地所应设置明显标志,严禁吸烟,对不
再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及时清理和处理,工棚和临时宿舍内,严
禁明火取暖,严禁使用“热得快”等各类电器炉灶等。
5
、 建筑工地临时动火,必须符合动火的规范要求,填写动火审批表,
并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方可动火。
实行“预
二、施匚现场防火措施
1
、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材料堆场、仓库、易燃废
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
2
、 施工现场夜间应有照明设备,保持消防车通道畅通无阻,加强
值班巡逻。
3
、 施工作业期间需搭设临时性建筑物,必须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
人批准,施工结束应及时拆除。但不得在高压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性 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
品。
4
、 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指定专人维护、管理、定期
更新,保证完整好用。
5
、 在土建施工时,应先将消防器材和设施配备好,有条件的,应
敷设好室外消防水管和消防栓。
6
、 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电石桶和乙块发生器等危险物品的距
离不得少于 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 30M;如达不到 上述要求的,
应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
7、 乙烘发生器和氧气瓶的存放距离不得少于 2M
;
使用时两者的
距离不得少于
5Mo
8
、 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气火灾。
9
、 严禁在屋顶用明火熔化柏油。
三、禁火区域划分及审批规定
1
、 施工现场的动火作业,必须执行审批制度。
2
、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一级动火:
1)
禁火区域内;
2)
油罐、油箱、油槽车和储存顾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容器一
级连接在一起的辅助设备;
3)
各种受压设备;
4)
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
5)
比较密封的室内、容器内、地下室等场所;
6)
现场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3
、 一级动火作业由所在单位行政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报
公司保卫部门及消防部门审批批准后,方可动火。
4
、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动火:
1
)
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
业
2)
小型油箱等容器
3)
登高焊、割等用火作业
5
、 二级动火作业由现场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表,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报本监理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6
、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均属三级
动火作业。
7
、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 经现场负责人及监
理单位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四、灭火器材配备措施
1
、机房、垂直运输设备的操作室、值班室、临时动火作业场所
等,配备不少于 1个;
2
、
集体宿舍,每 25nf内不少于1个;
3
、 易燃易爆物品仓、可燃物堆放场、木制作场所等,
配备不少于2个,每增50nf增配1个;
4、 施工办公室、水泥仓、厨房等 100
打以内配备不少于
每增50 itf增配1个;
5、在建建筑物,施工层在 500 m
2
以内,配备不少于2个,每增
500
增配1个。
五、焊、割作业“十不烧”规定
1
、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准进
行焊、割作业。
2
、 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作业,未经办理动火审
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3
、 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不得进行焊、割作业。
4
、 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得进行焊、割作业。
5
、 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
清洗,或未排除危险之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6
。 、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冷却层、隔音、隔热设备的部位,:
火星能飞溅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作业。
7
、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焊、割作业。
50 nf
以内
1
个,
8
、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
的安全措施前,不准焊、割作业。
9
、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准焊、割作业。
10
、与外单位相连的部位,在没有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在危
险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准焊、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