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罐基础知识

油罐基础知识

证管道安全。
作用: 防止在收发油作业停止、进出油阀门关闭后库区管线内存油
因受热膨胀产生巨大压力导玫管道或管道法兰密封面破坏而造成 漏油。 注意:
用同一管道连接、储存相同油品的各油罐,只要装一根胀油管 即可。
二.轻油罐专用附件:呼吸阀和阻火器 (1).呼吸阀:
• 浮顶有两种: – 双盘式:有上下两层盖板,隔热效果好,用来 存放轻质油等,多用于5000m3或更小的罐; – 单盘式:周边为环形浮船,中间为单盘,多用 于5000m3以上的罐。
单盘浮顶结构
• 环形浮船:由隔板分隔成若干互不渗漏的舱室; 舱室的数目根据需要确定。
• 立柱:设置若干立柱的目的有两方面: – 当液面处于较低的位置时,浮顶下降并支承 在立柱上,避免与罐内附件碰撞; – 检修时的浮顶支于立柱上。
侧装有铜或铝制导向槽,便于沿槽下尺以减少测量误差,并避免 钢尺与侧壁摩擦产生火花。
注意:因量油孔启闭频繁,易受损漏气,应经常检查其垫圈的密封 性。
e.进出油管线 形式:双线互用四阀,单线并用三阀。位于罐结构允许的较低处, 罐内部份管线底缘距罐底大于200mm。 目的:充分利用油罐容积,避免底水和杂质随油放出。 连接:罐外侧大多采用金属软管与厍区管线相连。
3 、收发油设备: 主要有:装卸油鹤管,栈桥等,用于进行收发油操作。
4 、码头设施: 码头,趸船,栈桥,输油臂,收油胶管等。.
5、 仪表设备: 计量、测温、测压仪表。 计量仪表设备主要的是液位计和流量计。 液位计:钢带式,差压式,雷达,超声波液位计。
流量计大致可分为速度式和容积式,速度式流量计大都用于 计量粘度密度较小的油品,而容积式流量计主要用于计量粘度 密度较大的油品。
目的:适应油罐沉降需要;地震产生时可防止因罐管振动不协调导致 管线或油罐破坏。
f.放水管及排污孔 g.保险阀门
进出油管线罐内一侧的备用安全装置,作用类似于安全阀,
平时用钢索将阀盖吊起,处于开启状态,一旦油罐根阀毁坏,松
刚开钢索,阀盖靠自身重力落下,并在油品静压下紧压在阀座上 ,以防止罐内油品外泄。
油罐基础的一般做法是最下层为素土层,往上是灰土层, 砂垫层和沥青砂防腐层。
素土层是把开挖好的基槽底面上的素土夯实而成。
灰土层是将石灰和土以3:7的比例掺和后铺平 作用:用以 增强罐基地稳定性。
砂垫层含泥量不超过5%的粗砂或中砂铺成中心高周边低的 锥形 厚20~30CM.砂的毛细管作用小,地下水穿过砂砾层 上升的高度不超过15CM,因此砂砾层起防止罐底潮湿并减 轻罐底腐蚀的作用。另外,砂颗粒间的粘结力小,具有弹 性,当罐有不严重的不均匀的沉陷时,能将罐压力重新均 匀分布在地基土壤上,因此可起到限制油罐不均匀沉陷进 一步发展的作用。
h.胀油管 两种:
第一种:DN20~25的管线,一端安装在进出油管道阀门外端 ,另一端连于罐顶,并与罐相通,顶端管线上设有安全阀。
第二种:DN20~25的管线,一端安装在进出油管道阀门外端 ,另一端连于油罐根阀内侧,两端之间设有单向阀或安全阀。
胀油管安全阀设定压力: 0.4~0.7MPa。太小,收油时易发生混油事故,太大,难以保
弱的地区建罐,设计上允许基础油较大的沉陷时,可在砂
基础外围做钢筋混凝土圈梁,以防基础下沉时罐底四周的 沙砾层被挤出。
4.底板: 由边缘板和中幅板组成。
5.边缘板: 厚度在6~12mm之间,较厚,板之间采用对接,铺设平整,
便于安装罐壁板。原因:装油后在罐壁板与边缘板之间会产生 较大边缘应力,受力情况复杂。
6.中幅板: 厚度在4~8mm之间,板之间采用搭接,受力情况不严重。
注意:
整个罐底板因与基础底面直接接独,容易受潮和受到腐蚀
,且不易检查和修理,防腐要求较高。
7.罐壁: 主要受力构件,承受液体静压,壁厚与直径、高度和油品
密度有关,且随罐壁高度而变,由下至上逐渐变薄,但考虑到抗 风稳定性,最上面2~3层罐壁板厚度由刚度条件决定,一般不小 于5~6mm。除此之外拱顶和罐壁之间设有包边角钢,且沿罐体 还要设2~3道加强圈。 8.组装:
流量计:涡轮,椭圆齿轮和萝茨流量计等。 测温测压仪表:温度计和压力表 6 、油罐附件: 呼吸阀,阻火器,量油孔,透光孔,通气孔,人孔, 进出油管线,放水管,排污孔,胀油管,放气管等。 7 、其它设备: 电机、电器、压缩机、过滤器和法兰等。
第二节油库设备管理
重要性
油库设备管理主要特点
1. 复杂性 2. 危险性 3. 技术性 4. 经常性 油库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 2. 提高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 3. 重视设备可靠性与可维修性 4. 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第二章 油罐及油罐附件
油库所用油罐主要为圆柱形金属油罐,大多为拱顶和浮顶 油罐。 油罐发展趋势:大型化。目前世界最大油罐容积达到30万m3,我 国10~15万m3油罐也已广泛应用。 大型化的主要优点: a.节省钢材; b.减少投资; c.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管理; d.节省 管线、管件和阀件。 大型化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油罐基础均匀性要求高,发生事故所 造成的后果大。
安装:与进出油管线相差不大于90度。 c.透光孔 DN500,设于罐顶,数目同人孔数相同,其中一个位于进出
油管线上方,多于一个时则沿园周分布。
主要作用:油罐安装检修时采光和通风用。
d.量油孔 DN150,一般为铸铁,为防止关闭孔盖时产生撞击产生火花,
孔盖上镶嵌有铜、铝等软金属或塑料、耐油橡胶垫圈。沿内壁一
9.拱顶 a.结构
由中心顶板、瓜皮板和包边角钢焊接组成,板厚一般为4.5~ 6mm,但按最新设计规范最大不超过12mm。1000m3以上油罐在 拱顶内部必须采用加强肋板。
b.承压能力 不能承受很大压力,最大承压为10kPa(1m水柱),呼吸阀呼气
压力为2kPa(200mm水拄)。 c.设计特点 弱顶原则:罐顶和包边角钢之间按弱顶原则焊接。 目的:发生火灾时能容易掀掉罐顶,以避免火灾情况下因整个罐 体烧塌而造成更大危害。
拱顶罐最大经济容积:1万方,过大,拱顶稳定性要求提高,单
位容积耗钢量迅速增大,不经济,且过大的拱顶空间不能用来储 油,反而增加了油品蒸发损耗。
10.内浮顶 在拱顶罐内增加了内浮盘,用于储存汽油。
主要作用: 降低油品蒸发损耗,按美国石油学会(API)试验报告,采用内
浮顶后油品蒸发损耗可降低85%以上。 内浮盘特点:
b.人孔:DN600,中心距罐底750mm,在内浮顶罐情况下, 沿高度方向相同距1.8m处还应设一个人孔。3000立方米以 下的油罐设1个人孔,3000-5000立方米的油罐设1-2个人孔, 5000立方米以上的油罐设两个孔。
安装人孔的目的
便于油罐安装、维修、清洗人员方便进出油罐、通风用,也 有采光作用,故至少应有一个人孔设在透光孔对面。
油罐基础知识
净化车间 王刚
第一章油库设备及设备管理
第一节油库主要设备
1、 储油设备:油罐 分类: a.立式圆形金属油罐
锥顶罐:主要用于储存润滑油} 拱顶罐:主要用于储存柴油、煤油、汽油、重油) 内浮顶罐:主要用于储存汽油 外浮顶罐:主要用于储存原油, b.卧式油罐 地上:大多用于储存润滑油,也有用于加油站地上储油罐和 LPG储罐 地下:主要用于加油站地上和地下储油罐
油罐装油后,基础将发生下沉。随地基土壤孔隙比的不同, 油罐的沉陷量也不同,严重时下沉量可达到数十厘米,甚
至更多。因此在进行油罐基础设计时,应根据勘探资料计
算地基沉陷量,并做好油罐于管线的弹性联接,以免油罐
下沉时扯断管线。砂质土的沉陷较快,一般在油罐的试水 阶段基础沉陷就可达到稳定。油罐注水试验应持续在72H, 要求基础均匀下降,沉降量不应超过50MM,72H后发现基 础仍有明显下降,就应延长注水试验时间。考虑到基础沉 陷和为了排水的方便,油罐基础必须高出地面至少40CM, 要求沉陷后仍高出地面,以防在基础处积水。在土质较柔
第二节油罐附件
一.油罐一般附件 a.盘梯和栏杆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罐壁盘梯,有些小油罐也可以使用靠墙式斜梯。 梯子坡度一般为30-40度,踏步高度不超过25cm,踏板宽度为20cm, 梯宽为0.65m。梯子外侧设1m高栏杆作为扶手。 罐顶四周设0.8-1.0m高的栏杆, 或至少在量油孔或透光孔旁的罐顶 四周设局部栏杆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从梯子平台通向呼吸阀 或透光孔的区间应做防滑踏步。
a.因不用考虑雨水可能造成浮盘下沉,可以使内浮盘设计得比 较轻巧;
b.目前广泛采用的装配式内浮盘可以避免罐区动火所可能产生 的危险。
内浮盘形式: 钢浮盘,铝浮盘,不锈钢浮盘,玻璃钢,硬泡沫塑料,各种
复合材料。
内浮顶主要结构: 立柱,浮盘,密封圈,静电导出装置,通气孔。
• 外浮顶油罐是在大中型油罐罐顶中最常见的结构 形式;
2、输送设备 主要有:管线,阀门,机泵。
管线敷设在库区,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比较容易出现 问题,或者我们与之关系密切的主要是阀门和机泵。.
机泵和阀门是油库的主要设备。
油库用泵类型: 收发油泵:离心油泵,螺杆泵,而重油收油也有用往复泵。 扫舱扫线泵:齿轮泵,真空泵(往复式和水环式),往复式泵等。 消防泵:清水泵和泡沫泵,大多使用多级离心泵(D型).。 常用阀门类型如下:闸伐,截止伐,球伐,旋伐,单向伐,安 全阀,减压伐,节流伐等。
• 浮顶上有中央排水管:由若干段钢管组成,管 与管之间有活动接头。
• 自动通气阀:使罐底与浮顶之间的空间接通大 气。
• 转动扶梯:作为从罐壁盘梯的顶平台到浮顶的 通道。
• 导向装置:防止浮顶转动或偏移。 • 人孔:每个舱室上应设置船舱人孔,定期进入
舱室检查有无渗漏或渗油处。浮顶上至少设置 一个人孔,以便油罐排空后在检修进行通风、 透光和便于检修人员的出入。
两个相邻舱室同时破裂时浮顶不沉没;对于双盘式 浮顶,设计应做到任意两个舱室同时破裂时浮顶不 沉没。 (2)在整个罐顶面积上有250mm降雨量的水积存在 单盘上时浮顶不沉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