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勘探与储量分类

地质勘探与储量分类

• 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地质理论,选择相应 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查明地层、地质构造、 矿体(煤层)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正确评 价矿床的经济意义,划分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资 源/储量。
第一节 地质勘查技术手段
一、遥感地质调查

遥感是遥远感知的意思,“遥”具有空间概念;
“感”表示信息系统。即在遥远的空间,不与目标物 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信息系统去获取有关该目标物的 信息。
3、详查
在普查圈出的详查范围内,通过各种勘 查方法和手段,采用比普查阶段更密的探矿 工程,基本查明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
工作成果可以作为矿区总体规划或作为 矿山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获得详查资源量 。
4、勘探
在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矿床或矿区总体规 划划定的勘查(精查)区,通过加密各种勘 查工程,详细查明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
程度,获得的地质资料详细程度的不同,则对矿床的了
解(即地质可靠程度)是不同的,划分的资源储量级别
也是不同的。

地质可靠程度是指通过各种勘查手段,对各种地
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达到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认
识、了解的程度。

所以,地质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是一一对应的。
一、勘探阶段划分
1、预查
指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对有希望的地 质远景区进行勘探工作和极少量工程验证。
般无钻探条件,或钻探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生产
又需要时则采用巷探。
• 六、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物探”,是利用具有不
同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波传播速度、
放射性等)的岩层和矿体对地球物理场所产生的异常,
来寻找矿体、圈定含矿区域、推断地质构造及解决其他
地质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
3.次边际经济的
• ① 地质可靠程度已达到探明或控制程度。
• ② 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当时市场 条件下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要大幅 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后方能转 变为经济的。
4.内蕴经济的
• ① 地质可靠程度已达到探明或控制、推断、预测程度。
• ② 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对普查、详查、 勘探工作取得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勘查资源,通过概略 研究作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

• 矿床经过详查工作后,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地质
信息和基础资料,能大致确定未来矿山建设和开发 中的技术经济指标。

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技术经济评价,目的是为
矿床能否转入勘探以及矿山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
从技术和经济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预可行性研究评价在进行经济分析时,可直接
选用经过调查了解后的参数进行动态的经济评价。
并对岩心进行测量和描述,以获取地质信息,然后
绘制原始钻孔柱状图。

钻孔到达目标深度并提取岩芯后,按规定必须
对钻孔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最后对钻孔进行技术封
闭,以免给以后矿井生产带来突水等隐患。
• 钻探工程由地表往下钻进一系列钻孔,这 些钻孔都是呈网络布置的。其网形有正方形、 长方形、菱形等。
• 在网络中,垂直岩层(或矿体)走向方向 若干钻孔连成的线称为勘探线。用勘探线上的 钻孔资料绘制勘探线剖面图,然后据此再编制 其他地质平面图,以了解和掌握煤层或矿体在 地下的赋存状态。
煤矿项目考察基本知识 ——地质、勘探、储量预算
2011.2.13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一节 地质勘查技术手段 第二节 地质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 第三节 可行性评价与经济意义 第四节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 地质勘查是运用地质科学和技术来分析、 研究、探测矿床。
• 目的是为矿山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可靠 的地质资料,保证矿产资源经济、合理、安全 开发。

探测目标物主要是通过探测目标物的电磁辐射来
获取目标物的信息。

目前,比较常用的遥感技术手段有:摄影遥感、
多光谱遥感、红外遥感、雷达遥感、激光遥感、全息
摄影遥感等。

• 二、地质填图

• 地质填图又称地质测量,是勘探中的基础工作,也
是基本的技术手段。

它是应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地在含矿
地区进行全面的地表地质研究,即对天然露头和人工
工作成果应指出有无开展普查的价值,提 出可供普查的范围。
获得预查资源量 。
2、普查
在选定的普查区内采用露头检查、地质 填图、较少的探矿工程及物探方法,大致查 明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也包括有地质可靠 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部分。
工作成果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 值或圈出详查区范围。
获得普查资源量 。
• (二) 探井
• 当表土厚度大于3 m、小于20 m时,可采 用垂直挖掘探井的方法,来揭露一般倾角比较 平缓的岩层、煤层、似层状矿体及其他地质现 象。
• 探井工程比探槽难度大,应尽量少布置, 一般沿岩层、矿体走向布置,配合探槽和地质 填图使用。
• (三) 探巷(硐)

有时为了揭露煤层,了解煤层(或矿体)厚度和
• 三、坑探工程

坑探工程是在覆盖层较薄的地区,用人工
方法为地质测量揭露岩层、煤层、矿体及地质
构造等
• (一) 探槽
• 在表土较薄(一般小于3 m)、岩层倾角较 陡或较平缓的地段,垂直岩层、矿体走向挖掘 出一条槽沟称为探槽。
• 利用槽沟可以直接测量和描述所揭露的地 质现象,据此可以辅助绘制剖面图及其他图件。 探槽是最普遍的技术手段,常配合地质填图使 用。
矿床经过普查工作之后,获得的地质信息 和基础资料较少,只能是概略地设想。
目的是计算矿床具有内蕴经济意义的资源 量,为矿床能否转入详查,从技术和经济方面 提供决策依据。
概略研究详查工作一般由承担评价矿床普 查工作的地质勘查单位完成。评价之后应提交 概略研究评价意见书(或概略研究报告)。
(2)预可行性研究评价阶段
资源量、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


两个层次,前者是整体,后者是部分,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从使用角度讲,各有各的用途,在
建矿之前考虑全区较多,在开发阶段考虑块段较多。
第三节 可行性评价与经济意义
一、可行性评价
1.概念
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学科成果,对一项工程在 建设投资决策前进行技术论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由于不确定的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
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显然,上述内容
说明,勘查阶段与地
质可靠程度,可行性
研究评价与经济意义, 它们之间密切相关,
勘查阶段和可行性研 究评价阶段是过程,
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
济意义是这个过程产 生,经济意
义是核心。
第四节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1.经济的
① 地质可靠程度已达到探明或控制程度。 ② 通过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每 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格足以满足回报要 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在其他扶持措 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2.边际经济的
① 地质可靠程度已达到探明或控制程度。 ② 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当时市场
条件下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 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 与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转变为经济的。
获得预测资源量 。
2.推断的
在普查范围内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品位、 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 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量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的连续性 是推断的,估算矿产资源量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 度较低。
获得推断资源量。
3. 控制的
在详查范围内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矿床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级及开采技 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估算矿产资源量所 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其经济评价指标可采用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动态
的投资回收期等。
(3)可行性研究评价阶段

• 矿床经过勘探之后,获取了大量系统可靠的地质资
料,对矿石的质量和技术加工特性及其空间分布,矿床 的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方面等有深入的研究, 储量计算的参数比较精确,能较为准确地确定未来矿山 建设和开发中的技术经济指标。
• 钻探工程是最重要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它 适用很广,尤其在表土覆盖很厚的地区,可能 成为直接探测深部岩层、煤层、矿体唯一的重 要手段。
• 钻探工程不仅在地质勘查各阶段使用,而 且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时期也常被采用。
• 五、巷探工程

运用矿井中的巷道来探测地质现象,称为巷探。

它是矿井地质工作中常用的勘探技术手段。一

目前,在地质勘查中应用的物探手段主要有重力勘
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
第二节 地质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

• 自然界的矿床都是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人们不
可能一下子对其规律搞得清清楚楚。一般对客观地质规 律的认识都是逐步深入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点到面.

因此,地质勘查也是分阶段的。按照各阶段工作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121 122 111b 121b 122b 2M11 2M21 2M22 2S11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资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源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量 预测的资源量
2S21 2S22 331 332 333 334?
主要包括:通过调查研究,综合论证一个工程项 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是否实用及可靠,在经济上是 否合理,在财务上是否盈利,从而决策项目是否可行。
2.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1)资源赋存状况 (2)矿产品市场供需及价格分析 (3)矿山建设、开采、加工方案 (4)经济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