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报告—以桂林市阳朔县为例开题报告书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报告—以桂林市阳朔县为例开题报告书
自1998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 华夏城乡游“以来,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 这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围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快速增加。随着乡村旅游开发的逐步进行,乡村旅游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越发显得重要,理论与方法的文章总体上表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旅游与乡村发展的研究也得到大量学者的关注,随着出游乡村的人数增加,旅游规模扩大,旅游经济效益显现,对旅游主体、政策、市场以及乡村活动等方面的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
孙冬玲(2007)从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层面等着重分析了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
2.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可持续发展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责任。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产品和客源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其根本特点在于其“乡村性”,对其实施保护,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乡村旅游产品,必须随着时代更替而更新,满足旅游者不同时期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层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乡村旅游客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者,没有稳定的客源市场,再好的产品也得不到发展,也会毫无经济和社会价值,是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所在。
2009年乡村旅游的研究从开发模式的研究,步步深化转向乡村旅游与环境的保护、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上,同时不断地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管理和控制,是无法实现其最初目标的。
卓志远(2OO9)指出乡村旅游不仅仍处在低水平开发阶段,而且存在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和产业组织自发化的五大问题。要避免旅游产品低俗化、趋同化、城市化等问题,进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必须以乡村文化为核心,向本土化、系列化深度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附件2
XX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XX
黄敏玲
学号
6
专业
农村区域发展
班级
农发0941班
指导教师
陆维研
职称
未定级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XX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以XX市阳朔县为例
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可加附页)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西方国家早在19世纪60年代,便开始了乡村旅游活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O年代初加拿大有一位叫南思·史尔斯依托的人靠着加拿大东部仅存的一段原始海滨,建立了一家公司,开展了致力于荒野行、动植物之旅、观鸟之旅“后院”等乡村旅游。在西方国家,作为农业和旅游活动融合产物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一种手段,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高谋洲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时,应提高乡村旅游地农民的参与X围和程度;在保持乡村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和乡村旅游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加大政府的指导和管理力度,保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董志文,X萍。2009)。
(三)政府主导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有关政府在旅游中作用研究,缪婧晶、梁修存、丁登山(2002)指出,当代经济学意义上的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依附性等特点,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旅游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发展是政府的首要任务。
(二)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在欧洲,政府扶持乡村旅游的措施主要就是制定开发政策,提供人力、财政支持,设置专门管理部门、服务机构。20世纪50年代英国开始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中央政府农村发展委员会、农业、渔业和粮食部等政府部门,为乡村旅游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景点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西班牙政府相续出台了很多乡村旅游的行业标准,有一些是强制性行业标准以确保乡村旅游的质量,从而在立法上确立了乡村旅游的地位。德国政府大力推行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只有经检验合格才会颁发度假农场的认证标志,这一制度从1972年制定至今,已经多次修订,使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王永强,2009)。
何景明(2006)认为现阶段农家乐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家乐的先天的弱质性(资金不足、技术低下)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管理农家乐,但是目前政府在农家乐的管理中存在着“缺位”以及“越位”的行为。他认为政府不仅要扶持包户农民的利益,更要培养农户的竞争力。
林辉、金颖若、何玲玲(2009)指出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扶持的侧重点主要是偏向硬件的建设。注重政府的“推力”的作用.较少考虑建立合理的制度去实现社区居民和政府以及游客的“多赢”。
(一)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的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开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说明大部分学者强调实用性,也说明促进乡村发展才是乡村旅游的第一要务;而对于需要与乡村旅游配套的旅游保障系统、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旅游政策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今后要加大对这Hale Waihona Puke 面的研究,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1.乡村旅游与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李德明、程久苗(2005)进行了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析,邵琪伟(2006)在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上指出 “发展乡村旅游比较有利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XX’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是大有可为的” 。
X建宏(2006)从乡村旅游特征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建设的影响,指出乡村旅游的多样性功能,让乡村旅游在整个乡村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优势;只有将乡村旅游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才能保持乡村旅游旺盛的生命力。
乡村旅游是指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它主要包括农业旅游、民俗旅游、森林旅游、牧场旅游、渔村旅游和水乡旅游等,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较为独特的专项旅游产品,能够突出中国旅游特色,适合于都市各职业层、年龄层和各种兴趣的旅游爱好者,通常所说的民居旅游也可以看作它的一种类型。它既能满足旅游者精神方面的需求, 又能给人提供物质方面的享受。乡村旅游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改革与建设,和乡村缓慢的改变进程相互对比作用下产生的。从本质上来讲,乡村旅游是与都市旅游相对应的旅游方式,是以各种具有乡村背景的旅游形式,以乡村田园、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节奏、农家餐饮等为旅游特色,以农业及农村特色资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乡村旅游最早于19世纪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O世纪50年代引起旅游研究者的关注。乡村旅游第一篇文献是1958年Ager所研究的关于山区旅游及其对山区农民的重要性,但更多集中在农场旅游研究方面;在1960—1970年代,旅游为欧洲农民带来经济实惠,学者们开始了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乡村旅游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起,XX省首先选择少数民族村寨进行试点并取得显著效果,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则是以1992年杨旭发表在《旅游学刊》的《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为标志的。在1980—1990年代,研究的领域得到了延伸,研究从农场和农场主(农民)转向乡村旅游对当地社区的经济、社会影响和规划、市场促销的意义方面。
李小玲(2001)、秦国民(2005)、李娟(2007)通过不同的文献表述了政府要规X自身行为、转变职能、合理分配权利、提高效能,把我国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同思想。
黄蓉等(2006)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三大问题:人才、资金以及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缺乏,这是农民自身无法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在借鉴了XX的经验以后,提出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协调、引导、培训、宣传以及立法上。
(二)国外研究概况
西方国家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乡村旅游概念、农场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关系、乡村旅游和农业的关系、乡村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乡村旅游中的性别差异、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组织和政策、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但对于专门涉及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作用研究的内容较少。
X海鸿(2007)对从我国开展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环境和文化的保护已经成为关系乡村旅游发展能否实现町持续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某些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认识偏差,已经转化为制约甚至破坏乡村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传承的不利因素。
许贤棠,胡静(2008)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许多厨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对资源进行因人而异的开发,需要构建核心产品域、辅助产品域、扩X产品域三个层次的产品体系;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众多的学者从资源开发利用、社区参与等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朱索娟(2009)认为旅游业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要旨在于,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充分而合理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引导、规X各旅游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旅游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
X海鸿(2OO9)提出,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要重视保护乡村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对乡村旅游的重要调控作用,要强化目的地居民的参与性.要重视乡村旅游者的体验性和精神追求。
(二)选题的目的
本论文力图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对XXXX市阳朔县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XX乡村旅游的缺陷与不足;2.归纳并总结XX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和教训;3.通过对XXXX市阳朔县乡村旅游现状的论述和分析,提出完善XX乡村旅游发展体系的若干建议。
(三)选题的意义
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XX”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共同的归宿,因此,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应积极倡导低能耗和低污染。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使农村的面貌有较大改善,使广大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基于此,中央政府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和新风尚这样的倡导口号,以此来推动乡村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