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三防 注 防碰碎爆裂 意 事 防测量不准 项 防意外发生
注意事项(一)
1.测量体温前,清点体温计数量,并检查体温计 2.注意各部位测温的禁忌与注意点
*口温测量禁忌: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 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
*腋温测量禁忌: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 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 *肛温测量禁忌: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 死者
测口温
若不慎咬碎 立即清除碎屑 延缓汞的吸收
促进汞的排出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三 测腋温 、 体 腋下有汗应 温 先擦干
测 量 技 术 水银端放于 腋窝正中,紧 贴皮肤,屈臂 过胸 测温7-10min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三 、 取好体位 体 润滑肛表 温 插入深度:
测 量 技 术 3-4cm 测量时间: 3min 禁忌:腹 泻、直肠或 肛门手术者
情景病例
病例:女,35岁,以持续高热1周为主诉入 院,体温在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
1 ℃以内, 脉搏108次/分,呼吸24次/分,意
识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燥,食欲不振。 请说说你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学习目标
掌握体温的正常范围
掌握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掌握正确测量病人体温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 项 熟悉发热程度的区分及临床常见的4种热型
40℃以上填写内容: 用红笔纵向填写入院 时间、分娩、转入、 出院、死亡的时间( 具体到时和分)及手 术(手术不写时间) 。手术病人由送手术 室者在体温单40℃以 上写“手术”两字。
40℃以下填写内容:①高 热物理降温30分钟后测得 的体温,以红圆圈表示, 并用红虚线与降温前的温 度在同一纵格内相连。若 体温不下降反而上升则用 红虚线飘灯笼,若原位不 动不作标记,只在护理记 录内描述。体温低于35℃ 者,则在35℃以下写“体 温不升”,前后不连线, 但有脉率仍需连线;
3、常见热型
(2)弛张热 体温在39.0 ℃以 上,但波动幅度大 ,24小时内温差 在1.0 ℃以上。最低 仍高于正常水平 。 常见于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
二 、 (3)间歇热 异 体温骤然升高 常 体 至39℃以上,持续 数小时或更长,然 温 后下降至正常或正 的 常以下,经过一个 评 间歇,体温又升高 估 ,并反复发作,即 高热期和无热期交 及 替出现。 护 常见于疟疾等。 理
测量T、P、R次数:新 入院无发热患者连续测 量4次后改每天一次,根 据病情随时监测;体温 39℃以上或35℃以下者 ,每4小时测量1次,体 温37.5℃~38.9℃者每日 测量4次,连续测3天体 温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告病重病人、告病危病 人根据病情q4h或按医嘱 测量生命体征。手术后 、分娩的每日测量3次。
生命体征的 评估及护理
复习旧课
什么是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复习旧课
什么是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症,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 状态正常与否的可靠指标
◆
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T 36.3-37.2℃ R 16-20次/min P 60-100次/min
BP 90-140/60-90mmHg
测 量 病人准备 技 术 环境准备
病人整体状况 测温局部情况
情绪稳定
休息30min
用物准备
(三)测量体温技术
1.评估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2.计划
3.实施
核对解释 ↓ 放置测量 ↓ 检测记录 ↓ 整理消毒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部位: 水银端斜 放于舌下 热窝处 嘱病人 闭口用鼻 呼吸 勿用牙咬 勿说话 测温 3min
注意事项(二)
3.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
防止意外
4.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予复测 5.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及时处理: *清除玻璃碎屑 *口服蛋清或牛奶
*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
6.传染病患者体温计专用,以防交叉感染
想一想
病人李某,发热一周,体温持续在39-40℃,拟 诊发热待查,于上午8时入院。测T40.3 ℃,P110次 /min,R28次/min,BP135/90mmHg,神志清楚,面 色潮红,口唇干裂,体质消瘦,卧床不起,食欲差。 上午8:20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38.9 ℃,大量出 汗,口干,下午2 :00体温升至39.8 ℃。 请问:1.李某发热呈何热型?依据是什么? 2.入院时的发热程度?为什么? 3.请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措施。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㈠ 体温过高
1. 定义
2. 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37.5-37.9℃
中度热 38.0-38.9℃ 高热 超高热
39.0-40.9℃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吸和心率加快、头
痛头晕甚至惊厥昏 迷
(一)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特 点:产热<散热
体温恢复正
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轻度↓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2、 发热的过程
(1)体温上升期 特点 产热 > 散热 骤升 方式 { 渐升 (2)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 ===== 散热
(二)生理变化 一 、 影响因素 正 常 体 昼夜 年龄 性别 运动 用药 其他 温 及 生 理 性 一般波动范围不 变 超过0.5-1.0℃ 化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一)体温过高
1. 定义
又称发热,由于各种原 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 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 昼夜波动在1℃以上。 要素一:病因 要素二: 作用部位 要素三: 作用结果
(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3)退热期
特点
方式
{
散热 >产热 趋于正常 骤退 渐退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3、常见热型
(1)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0--40.0℃左右,达数日或 数周, 24小时波动范 围不超过1.0 ℃
常见于:肺炎 、
急性传染 病如伤寒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呼吸
以数字表示,在呼吸栏相应时间内填写, 人工辅助呼吸的病人,在35度以下相应的 时间格内每天标记一次“辅助呼吸”或“ 暂停辅助呼吸”或“停辅助呼吸”。辅助 呼吸期间呼吸栏内不需记录呼吸参数(ICU 有监护记录单除外)。
脉搏短绌表示法
脉搏短绌病人测脉搏的同时必须测心率, 并在体温单上描绘结果,以红圆圈表示心 率,红圆点表示脉搏,两者之间头尾用红 线相连。要求呼吸、体温、脉搏应同步测 量并记录。脉率次数超过体温单上限无法 标示时,可在体温单35℃以下纵行写明“ 脉率每分多少次”,同时在护理记录上记 录脉率情况。心跳骤停病人体温单35℃以 下标记“心跳骤停”,前后不连线,并需 进行护理记录。
熟悉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了解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 体温的测量 方法
难点 常见热型判断 头发护理评估
学习内容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三、体温测量技术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体温的定义
体温:通常指的是身体内 部的温度, 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 度高且稳定。
一 、 正 常 体 温 及 生 理 变 化
(一)正常体温
1.体温的单位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换算公式
℉=℃×9/5+32
℃=(℉-32)×5/9
(一)正常体温
一 、 正 常 体 温 及 生 理 变 化 2.体温的正常范围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及平均值
部 位 腋温 口温 肛温 正常范围 36.0~37.0℃ 36.3~37.2℃ 36.5~37.7℃ 平均温度 36.5℃ 37.0℃ 37.5℃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二)体温过低
1.密热饮
4.心理护理 提高室温 暖箱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可弃式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
(1)感温胶片 对体温敏感的胶片,可置于前额或腹部,根
相关知识
体温单输入
进入护理单据—三测单处理
新收病人生命体征输入
单个病人体温单输入
体温单批量输入
查看三测单
血压、过敏试验输入
体温单书写要求:
楣栏:每页第一日应 填写年—月—日;手 术后、分娩日期当天 为“0”。第二日为 “1”,至术后10天止 ,用红笔填写,第二 次手术当天Ⅱ-0;专 科转床填写格式,例 :病人从普外科转骨 科,普外科→骨科, 5床转6床,5床→6床 。
物理降温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二)体温过低
1.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 疾病或创伤 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低温环境 体温不升:体温在35℃以 低温麻醉和药物中毒 下 2.临床表现 皮肤:白、紫、凉 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意识改变甚至昏迷
㈠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特
体温上升期
点:产热>散热, 体温升高
上升形式:骤升和渐升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 畏寒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