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运动训练学(1997年) (运动训练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运动训练3.竞技能力2.运动负荷4.训练过程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8分)
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可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 )和( )项目,后者又可分为( )和( )。2.负荷量可通过( )、( )、( )、( )四个因素度量。3.竞技状态的形成发展可分为( )、( )、( )三个阶段。4.训练目标构成应包括( )、( )、( )三个部分。
三、判断(对者划“+”,错者划“-”,每题2分,共8分) 1.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指导作用。( ) 2.间歇训练法是在一次练习后,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方法( )。3.如果能控制好负荷和恢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可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4.力量耐力训练需要35%以下的强度(负重量)进行多次数和多组数练习。( ) 四、简答题(26分) 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安排有哪些特点? 运动训练试题(1997年)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
1.训练目标包括( )、( )、( )三个部分。2.训练诊断的基本要求是:( )、( )、( )、( )。3.战术的内容包括( )、()、( )、( )四个方面。4.影响技能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 )、( )、( )等。5.动作要素包括:( )、( )、( )、( )、( )、( )等。6.( )、( )和( )是完成动作的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2.简述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3.简述训练适应的作用4.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三、讨论与分析题(共25分) 1.试述年度训练计划与阶段训练计划的相互关系,并阐述诊断的重要作用。(10分) 2.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的比赛特点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对抗类项目的训练有什么不同的要求。(15分) 四、方法应用题(共20分) 请说明循环训练法的含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试为一个高水平项目运动员(由长跑、铅球、羽毛球、篮球、游泳中任选一项)制定一组包括8个练习的循环练习,并加以说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运动训练学试题(1998年)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2.训练适应3.合理安排运动员负荷原则4.间歇训练法5.运动训练6.一般训练7.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8.循环训练9.协调能力二、填空题
10.竞技体育主要由( )、( )和( )组成。11.若按动作结构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 )、( )和( )三大类。12.训练适应的特征包括( )、( )、( )、( )。13.确定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主要依据是( )和( )。14.构成间歇训练法的因素包括( )、( )、( )、( )、( )五个因素。15.运动技术的形成可分为( )、( )和( )三个阶段。16.训练适应具有( )、( )、( )、( )四个特征。17.运动训练过程的周期有( )、( )、( )、( )、( )五种。18.循环训练法由以下四个因素组成( )、( )、( )、( )。19.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获得分为( )的和( )的。后者的获得又称为( )和( )。三、判断题1.运动训练学实际上就研究各运动项目训练过程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 2.虽然恢复过程从运动后开始,但是它对于掌握负荷后的疲劳程度,安排下一次负荷是至关重要的。( ) 3.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对于全年双周期训练安排明确表明;第一个准备期训练时间应短于第二个准备期训练时间,因为决赛往往安排在第二个训练周期。( ) 4.为了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尤其是最后冲刺的能力,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往往采用短距离如200.400米跑的训练。( ) 5.赛前阶段的训练,为了适应连续比赛的要求,教练员往往连续安排不同训练任务的大负荷训练课。( ) 四、选择题1.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主要体现在:( ) A、研究和阐明训练过程的一般规律;B、研究和阐明同类项目固有的属性和规律;C、研究和阐明各个专项的所有规律2.小周期负荷安排的秩序主要考虑:( ) A、不同的训练任务;B、负荷的大、中、小;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A和B 3.最大力量的增长主要途径有( ) A、肌肉内协调功能的改善:B、动力性力量;C、增大肌肉的体积4.运用间隙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乳酸供能能力,若采用跑的手段其负荷常用:( ) A、95%以上强度:B、80—90%的强度;C、距离50米;D、距离200米5.在大周期训练中其准备期的专门准备阶段的负荷安排主要以:( ) A、负荷量大,负荷强度小;B、负荷强度大,负荷量适中:C、负荷量大,负荷强度适中五、问答与论述题
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2.举例说明运动素质的同类转移和非同类转移? 3.试述训练过程中为什么要划分大周期? 4.论述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意义? 5.试述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 6.论述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不少于4点) 运动训练学试题(1998年)
(运动训练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运动训练2.竞技能力3.运动负荷4.周期性原则5.重复训练法二、简答(每题4分,共20分) 1.运动训练的特点是什么? 2.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歇训练法及其特点? 3.大周期训练计划中各时期,各阶段的运动负荷是什么概念? 4.力量素质有哪些种类?谈谈实际训练中发展某一种力量素质的基本做法? 5.运动负荷和恢复与训练适应的关系?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训练的任务内容不同把小周期分为哪几种类型?试制定某一种小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2.结合某运动项目,谈谈如何对运动员进行现实状态的诊断? 运动训练学试题(20XX年)
(一般训练学方向)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爆发力3.负荷强度2.运动训练(狭义) 4.竞技潜力
二、判断正误(在正确答案后划“B”,错误答案后划“A”。每题1分,共10分) 1.战术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掌握专项运动的战术,并能在比赛中合理地应用。( ) 2.同类转移是指不同类运动素质在同一种运动形式中的转移。( ) 3.柔韧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 ) 4.动作速度寓于某一动作之中。( ) 5.无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承受氧债的能力。无氧耐力亦称速度耐力。( ) 6.运动员在做等动练习时,肌肉的长度和张力都有变化。( ) 7.采用金字塔式的安排方法进行力量训练时,负荷强度不能采用跳跃式增加的方式。( ) 8.横向转移包括顺向横向转移与逆向横向转移。( ) 9.变换练习法的特点是可以任意变换练习条件进行训练。( ) 10.极限负荷是绝对的,是就某一运动员个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而言的。( )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 1.训练目标包括( )、( )、( )三个部分。2.训练诊断的基本要求是:( )、( )、( )、( )。3.战术的内容包括( )、( )、( )、( )四个方面。4.影响技能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 )等。5.动作要素包括:( )、( )、( )、( )、( )、( )等。6.( )、( )和( )是完成动作的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重复谢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2.简述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3.简述训练适应的作用4.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五、讨论与分析题(共25分) 1.试述年度训练计划与阶段训练计划的相互关系,并阐述诊断的重要作用。(10分) 2.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的比赛特点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对抗类项目的训练有什么不同的要求(15分) 六、方法应用题(共20分) 请说明循环训练法的含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试为一个高水平项目运动员跑、铅球、羽毛球、篮球、游泳中任选一项)制定一组包括8个练习的循环练习,并加以说明。
运动训练学试题(20XX年) (应用心理学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竞技需要原则2.程序训练法3.变异组合练习手段4.耐力素质5.训练课结构二,方法运用题(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为什么基本训练周负荷的主要特点是加大负荷?请说明加大负荷的途径。三、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1.适宜的、过大或过小的训练负荷对运动员的机体各会产什么样的影响?安排训练负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运动训练学试题(20XX年) (应用心理学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制胜规律2.运动训练手段3.训练性比赛4.移动速度5.训练大周期二、方法运用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说明100米跑与10000米跑两个运动项目专项耐力的表现特点。并说明上述两个运动项目采用重复训练法训练时,在距离、强度、负荷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2.请设计一个能够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系统工作能力的循环训练法三、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1.试述贯彻有效控制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运动训练学试题(20XX年)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竞技水平2.适宜负荷原则3.变换训练法4.爆发力5.运动智能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排球、武术、举重和中跑项目决定其运动成绩的因素不同,它们归属的项群分别为技能隔网对抗性项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在教学训练中,分解训练方法往往又可分为单纯分解训练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速度素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按比赛的目的可将比赛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应性比赛四种类型。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运动训练学与各专项训练理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