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5MW热电联产供热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5MW热电联产供热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1 总论 (2)2 电力系统 (5)3 热负荷分析 (6)4 燃料供应 (9)5厂址条件 (11)6工程设想 (16)7烟气脱硫与脱硝 (41)8环境及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 (49)9 综合利用 (55)10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55)11 资源利用 (58)12 节能分析 (60)13 人力资源 (68)14 项目实施条件及建设进度及工期 (69)15 投资估算 (71)16 财务分析 (72)17 风险分析 (75)18 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 (76)19 结论及建议 (77)1 总论1.1 项目背景1.2 投资方及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3 研究范围与分工根据2001年1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和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编制完成《××发电公司建设2x25MW热电联产供热中心项目》。

按照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的要求,下列项目属于本报告的研究范围,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进行分析论证。

a) 进一步落实热负荷,并对热负荷进行分析;协助建设单位对燃料、水源、交通运输、灰场、环保、建设用地、综合利用等建厂条件,取得必要的原则性协议,并根据建厂条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b) 根据热负荷资料,论证和提出热电站的装机方案、供热参数和热网系统。

c) 对主机和主要辅机的选型、热电厂总平面布置、燃料输送、供水、除灰、补给水处理、控制方式、电气主接线及厂用电系统和厂房结构等进行论证,提出工程建设的初步设想。

d) 对该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e) 大件设备的运输及方案研究下列项目不属于本报告的研究范围,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关于××发电公司2x25MW热电机组项目并网的批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引用上述专题中的有关结论意见。

1.4 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2014年5月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编制该项目可研报告。

我公司技术人员于6月20日到热电厂进行现场收集资料。

我院于2014年8月编制完成《××发电公司建设2x25MW 热电联产供热中心项目》。

1.5 项目概况1.5.1项目名称××发电公司建设2x25MW热电联产供热中心项目。

1.5.2建设地点该工程拟选址于××产业园区××镇西3公里处,西距××产业园区8公里,北至茌平15公里,位于城市群中心地带,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镇西距聊城东外环路约5公里,东临105国道,济聊高速公路、济聊一级公路穿境而过。

距离京九铁路聊城站约30分钟车程,规划的聊泰铁路横穿乡东部,距济南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青岛港4小时车程。

1.5.3项目建设内容、规模根据当地热负荷调查、统计、落实,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园区企业用热增长要求,本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220t/h煤粉锅炉2台,配套B2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2套。

本期新建装机容量为50MW,留有扩建潜能。

建设内容包括:发电厂工程的生产、辅助生产工程及有关建筑;发电厂的除灰系统;发电厂内的供排水扩建、厂内热网工程;锅炉脱硫、脱硝工程。

1.5.4 报告编制依据a)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委托书。

b)现行的有关规程、规范。

c)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及协议文件。

d)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1.5.5 建厂外部条件1.5.5.1燃料本项工程燃用燃料采用山西煤,由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中有限公司提供:1.5.5.2 水源本项目水源采用聊城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供给的中水以及地表水。

1.5.5.3交通运输本项工程燃煤运输采用汽运,利用园区道路和已有的道路运输。

1.5.5.4厂址该工程拟选址于××产业园区××镇西3公里处,西距××产业园区8公里,北至茌平15公里,位于城市群中心地带,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5.5.5贮灰场本工程新建混凝土灰库2座,每座灰库容积1000m³,可存2台新建锅炉运行80小时灰量(灰容重0.7t/m³,充满系数0.8)。

1.5.5.6电力接入系统机组所发电量扣除自用外其余接入电网,本工程拟设一回110kV联络线接入110KV 石刘变电站,用以保证电厂的稳定运行。

1.5.5.7环境保护本项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高效布袋除尘器除尘系统等措施达到环保要求。

1.5.5.8设备年利用小时本项工程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暂按7500小时。

1.5.5.9总平面及主厂房布置见总平面布置图。

1.5.5.10工程开工及投产时间本项工程开工及投产时间由建设单位确定。

1.5.6投资规模及主要经济指标1) 动态总投资27343万元2) 单位投资5468.6万元3) 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7500小时4) 全厂热效率/热电比80.34%/6.705) 设计发电标准煤耗/供热标准煤耗0.174kg/kw.h/39.68kg/GJ6) 综合厂用电率20.92%7) 供热厂用电率10.92%1.6 主要结论1.6.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行业、产业链发展的需要作为××产业园区东部新区的龙头带动项目,该热电联产项目也是打造聊城东部能源动力基地的关键项目,项目位于“聊茌东”大三角中心地带,对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项目的热、电联供无疑对整个工业园区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保证,对园区的高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工程建成后,优化了产业链,符合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该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节能方针,可大大提高热经济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规定》(国计基础[2000]1268号),“国家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

本项目根据工业园区所需热负荷,以热定电,确定热电联产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节约资源,有利于构建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热电联产机组的建设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

1.6.2 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根据园区整体规划,本期电厂工程在园区西北部建设,不新占农田和林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好;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发展与热负荷相匹配的背压机组;对热电生产产生的灰渣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促进园区环境改善;项目建设是扩大内需、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本项目建设外部条件十分优越,所需的支持性文件已办理。

因此,本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1.6.3 主要结论本期燃煤锅炉热电联产项目十分必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项目建成后对园区用热、用电负荷增长、本地企业电网安全、稳定的支撑及治理环境和改善民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 电力系统2.1电网概况:××镇现有茌平供电公司乐广线35KV变电所一处,分6路出线,分别是321广窦线、322广张线、323广街线、325广棉线、324兴华专线、326韩集线。

靠近本厂的10KV线路有321广窦线、322广张线三高支线。

目前110KV石刘变电站正在建设中,距本厂约4千米。

2.2电力负荷本项目为建设2x25MW热电联产供热中心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220t/h煤粉锅炉2台,配套B25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2套。

2.3本工程的必要性从电力负荷可以看出,本工程的建成投产将极大的改善该区内供电状况,提高供电可靠性,对降低企业外购电成本,增强企业外部竞争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缓解当地电力系统供电压力,减少电力线路损耗,改善当地电网供电结构,增强地区供电可靠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

2.4.本工程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本工程拟设一回110kV联络线接入110KV石刘变电站,用以保证电厂的稳定运行。

3 热负荷分析3.1供热现状整个工业园区为新建园区,园区内没有老热源,根据对园区各用户用蒸汽情况的调查,用汽情况汇总如下:表3-1:企业用汽量汇总表3.2设计热负荷本项目设计热负荷计算的依据来自对园区内各热用户用蒸汽条件的调查。

设计热负荷是将上述热负荷乘以负荷折减系数K4、焓值折减系数K5,得到折算到热电厂出口的设计热负荷值。

对设计热负荷的几个系数的说明:负荷折减系数K4:热电厂要供多个热用户,各热用户最大、平均、最小热负荷相应累加值往往大于热电厂实际运行值。

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应考虑热负荷的折减系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热负荷的不同时性及生产班制与检修时间安排的不同,使总热负荷减少所致。

由于各工业热用户的最大负荷(指生产工艺热负荷),往往不是同时出现,因而引入最大热负荷的同时率概念,当然最大热负荷的同时率<1。

对于累计的最小热负荷也有折减问题。

主要原因是,对于三班制的最小热负荷是按工艺需要的最小量考虑的,而在三班制热负荷中,有休息节假日的(有的是错开休息日),有安排检修的,事实最小热负荷为零。

因而热电厂当以一年的运行小时数为统计单位来考虑最小热负荷时,最小热负荷应考虑折减系数。

最大、最小热负荷有折减问题,平均热负荷也应考虑折减系数,取K4为0.7~0.9,本工程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取负荷折减系数K4=0.9。

焓值折减系数K5:用户所用蒸汽多为饱和或过热蒸汽,而热电厂所供出的过热蒸汽为保证热网末端用户蒸汽品质,压力、温度和焓值均较高。

当所需热量一定的情况下,用汽量要减少,因此考虑焓值不同的折减系数K5。

对0.8MPa,226℃蒸汽,采用0.98MPa,276℃背压排汽供给,K5=2884/3000=0.96对0.6、0.7MPa,210℃左右的蒸汽,同样采用0.98MPa,276℃背压排汽供给,K5=2844/3000=0.95热负荷按热量计量,热电厂供出的热负荷应等于用户的热负荷加上热网的散热损失。

对于工业热负荷,考虑热用户的用热的波动性和热负荷有折减问题,因此可以不考虑热网散热损失造成的热负荷增加。

(摘自《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计算方法》第39页)将上述汇总热负荷数据乘以负荷折减系数K4、焓值折减系数K5,得到折算到本期热电厂出口的设计热负荷值。

表3-2:企业用汽量折算汇总表由表中计算数值可知,采暖期园区各热用户用汽量(工业热负荷+采暖热负荷)折算到汽机额定排汽量为319.758t/h,计算取320t/h,即每台机组的额定排汽量为160t/h。

非采暖期工业热负荷取284 t/h,每台机组的额定排汽量为142t/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