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参观博物馆

如何参观博物馆

如何参观博物馆父母是第一位也是最好的讲解师利用周末或假期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的家长越来越多了,而华商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时往往走马观花,并没有让孩子得到应有的收获。

西安新知小学学生家长徐女士感慨:“西安的博物馆资源丰富,但如何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才能有收获、有意义呢?”带孩子坐“时光穿梭机”看看文物是如何被发现的10月18日下午,知名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张鹏(昵称:朋朋哥哥)应邀在陕西省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时光机之旅——走进古老文明的瞬间》。

来自全市的100多名小朋友和家长们跟随朋朋哥哥登上“时光机”,穿梭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场景中。

孩子们跟随英国人卡特先生回到了图坦卡蒙金面具被发掘的现场,一同经历了木乃伊的发现之旅。

朋朋哥哥还现场启发孩子“木乃伊有哪些用途?”“木乃伊除了放在博物馆里展览,富有珍贵的研究价值外,小朋友们想想它还能用来做什么?”小朋友们一下子被问住了,木乃伊还能用来干吗呢?“老师,木乃伊可以用来做装饰品”“老师,木乃伊可以用来吓人”……经历了片刻的沉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讲座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原来历史文物还可以这么讲!”带孩子来听讲座的萌萌妈妈感慨地说:“以后自己也可以尝试用讲故事、做时光穿梭机的方式给孩子讲历史和文物知识。

”参观博物馆前家长先做功课朋朋哥哥在现场与家长们分享到,参观博物馆的“习惯”永远比知识更重要,“观察”、“发现”、“思考”是我们带着孩子面对一件文物时的三要素。

他建议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首先家长要先于孩子学习,找到博物馆的基本信息,展览的主题和线索以及孩子可能的关注点;同时,参观的时候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有的家长把孩子带进博物馆自己就坐在一边玩手机或者和朋友聊天,这其实非常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与孩子共同参观,不要担心被孩子提出的问题难住,也不要强调参观必须要学到知识,而是尽量引导孩子思考。

参观结束后,引导孩子将看到的想到的分享给家人或者同学。

朋朋哥哥表示,父母永远是孩子参观博物馆的第一位也是最好的讲解老师。

带着问题去参观博物馆更有效果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妈妈讲得不亦乐乎,孩子却不情愿地嘟囔“妈妈你能不能不要讲了,像上课一样很烦”。

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科学文化传播中心科普部主管王凯表示,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增长知识,但绝对不能对孩子强行灌输。

举例来说,有的孩子在《大英百科全书》中看到各种蝴蝶的图片,兴趣使然就想到博物馆去看看实物,这样“先了解知识,再看实物”的参观就非常有意义。

另外,也可以“带着问题去参观”。

比如说家长做足功课,启发提问孩子“老虎为什么那么凶?为什么牙齿那么尖?或者植物有哪几种,如何分类?”对孩子抛出问题,让孩子思考、自己去找答案。

这样“带着问题去参观”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

王凯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以看为主,不强求他们一定要记得或者了解。

小学以后的孩子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配合着参观。

例如一年级的自然课(科学课)会讲花草树木等内容,家长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带孩子去植物园参观,亲手制作植物标本。

五六年级的孩子就可以参观富有启发性的天文、地质博物馆。

说到博物馆,人们或许会想到什么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之类,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离孩子的世界就更遥远了。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国内,就有许多适合带着孩子一起去参观的博物馆。

为什么要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博物馆里包罗万象或是专精某一个领域的那些馆藏文化,能让孩子近距离就接触到那些知识的奥妙,可以穿越时空、走向世界、飞向宇宙。

科技、人文、艺术、自然……这些馆藏文化的力量,让人不能不佩服。

尤其是这样的社科场馆,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开阔的眼界,更有深远的知识熏陶与文化启蒙,足够让孩子在日后慢慢地消化吸收。

对我们来说,还有另一重意义,那就是可以把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内容,在博物馆中得以真实地呈现出来。

每次小米在各式各样的博物馆里参观时,真会让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们正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所以,请多抽出一些时间,看看你的周围有什么博物馆,这就带孩子出发吧,去感受那些独特的馆藏文化。

哪些博物馆适合孩子参观?为孩子选择博物馆,从艺术类、科技类、自然类博物馆为入手,是他能够善于接受的。

1、科技类和自然类很容易让孩子们去接受。

国家动物博物馆体验观察活动非常好,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很多虫子都有标本,甚至它每年都会有一个项目,也不是特别贵。

晚上有让你在博物馆住一宿,一家发一个账篷,住一宿。

我想说的动物博物馆,晚上是他们专业的讲解的老师,他们为什么说自然博物馆和动物博物馆比起来我更推荐国家动物博物馆呢,因为它背的是中国科学院动物学所,原来是动物学所的标本室,改的一个博物馆,所以很多东西很专业,人也很专业,会带着孩子们去看,拿着手电筒去找这些动物,找完动物,刷牙、洗脸睡一宿,第二天带着去北京麋鹿园看麋鹿。

前一天不是跟你讲这个鹿,后来给你看活鹿,就这样,有一排不同的鹿,这是一个。

还有北京自然博物馆,也有自己的特色儿童讲解活动,我听过很多地方的博物馆儿童讲解,面对小朋友的讲解,像首博,国博,我也在跟国博给孩子们讲,讲得最好的是自然博物馆,我举个例子,有次活动,让今天到场的孩子们,每个人扮一个角色。

比如你去扮演的是这个海马爸爸,这边扮演一个鸟,所以有很多种东西,为什么呢?它今天的主题就是一个,这些动物的宝宝怎么出生的。

比如海马她会告诉你,海马是海马爸爸养的,不是妈妈养的。

然后她会告诉你,这个鸟儿是把别人的鸟蛋给挤下去了,我是靠自己的养母给养大的,都是一个主题,但是又有一个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过程当中给你讲,讲完答对一个会给你一个奖励,所以说整个过程,两个多小时,孩子一点都不累。

但是他们有一个先天性有利的资源,就是自然类的东西好扮演。

你说我去青铜馆,扮一个花墩这个不太合适。

有机会的大家可以去自然博物馆感受一下特色的东西,而且自然博物馆有小朋友的讲解,孩子给孩子讲解,他们更乐趣一些。

2、第二个就是从很多户外遗址类的博物馆入手。

大家把综合类的文化历史类的博物馆放在后面,越往后越好。

比如说故宫博物院,孔庙国子监博物馆,北京古建筑博物馆,然后我们的西汉博物馆都是户外的,有些是遗址类博物馆,去了之后孩子能跑起来,能动起来。

如果再给他一些小的游戏的项目,让他带着任务去活动,他会更有乐趣。

所以说不要一下子今天去博物馆,我就带你去,我这两天我要开始讲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通史陈列,我要从170晚年袁某仁义之讲到1972年溥仪退位,讲三个多小时,四个小时,有一个小学的妈妈,二年级孩子他妈,非得告诉我说,带着孩子来听。

我说你别来,你来了之后,孩子会很难受的,我也会很难受的,因为我讲的不是给孩子讲的东西,而且现在不需要那个阶段,他现在达不到那样一个程度。

像这种综合类的,以线索要穿起来的,一定要有一个历史背景的东西,这种展览和博物馆越往后放越好。

然后这几个博物馆,户外遗址类的博物馆大家可以尝试,需要孩子们在里面动起来,设计一些互动的环节。

3、第三个就是历史类、综合类的博物馆。

这类的要将展览的主题进行一个拆分,只看一个方面。

就像我刚才讲的中国青铜艺术展,是按照时代来排的。

如果让我去看,我就知道这一排摆了七八个,我知道这个时代风格更早,那个时代风格更晚,这是成年人看的东西,孩子不需要看这个。

你只需要拆分不同的主题,你告诉他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用的,这个东西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它的花纹第二个阶段告诉他,第三个看上面不同的字,这个字是干什么用的,等等,可以拆成不同主题看它,切莫说一次性去一个展览,我让孩子们要给他很多的知识,不要这样子,只要考虑到一个方面就行了。

而且一定要这个主题很鲜明,就像刚才讲的青铜,我这一次只看花儿,别的什么都不看。

我这个看的瓷器展,这个瓷器展我这一次只看颜色,不看花形,红色、蓝色、这个红色和那个红色有什么变化,这个蓝釉红从上面一直往下变化流淌的效果什么样子,只看颜色等等。

只是看一个局部,我要给大人讲的时候,一个瓷器摆在我们面前,找三个办法。

第一看颜色美在哪,第二造型美在哪,第三特殊美在哪。

找到这三美,就可以作为一个普通人去欣赏一个瓷器了。

但是跟孩子不需要讲这么多,你只需要讲一个点。

比如说很简单的元代的时候,花大朵的缠枝花卉,一朵花是面朝上,一朵花面朝下的,当你转成一圈看的时候,你看到这一朵花,有正影,有背影,我看不到背影,但是我把背面单独给你画出来,让孩子们观察这个细节,找到这个点,找到这个点以后,你到明代一看,风格马上就变了,另外一种风格。

让他去找它的区别,找它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说你可以拆分主题,这一次看颜色,下次我们看花儿,下次我们看鸟,看它的鸟是怎么画的,不同的鸟等等。

4、寻找与生活贴近的主题有一次带着孩子们去讲青铜,一个小姑娘整个青铜下来,她不喜欢这些东西。

然后她就提不起来兴趣,但是她到楼下新疆服侍展的时候她有很多问题,她喜欢给自己做衣服。

回来之后她妈给我打电话,她就会问为什么穿这种衣服,这个衣服怎么做出来的,这个衣服什么样子,和我现在穿法一样不一样,会有很多小问题,和她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你去找,你去给她找相关的一些资料。

5、在历史空白的时候,应该做一些概念性的补充今天要跟他讲佛造像的展览,如果你前面不知道这个时代,为什么有人要造佛像,我要给大朋友讲,上来就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讲的佛造像艺术展,讲的是雕塑艺术展,但是我们首先要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有一个了解。

我们首先要看佛教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这是我给大人的背景,给小孩的背景,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要造佛像,佛像是做什么用的,佛像是用在什么地方,摆在什么地方,孩子们就会告诉你在庙里,给一个大的背景,再告诉他,再往下讲。

所以有时候平时可以给他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这种概念性的解释,他可以在走进博物馆的时候有了解,比如如果前期告诉过大家,青铜是什么,再来看青铜,我们就会有一个前面做铺垫的这个过程就可以省略掉了,这是第三个。

就是为孩子现在博物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