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瘿病十二五教学课件王改详解PPT课件

瘿病十二五教学课件王改详解PPT课件


-
10
⑶ 宋金元时期对病因病机认识较完善,积累 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 《圣济总录·瘿瘤门》指出瘿病以山区发病较多,“山居 多瘿颈,处险而瘿也”,并从病因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石与泥则因 山水饮食而得之;忧、劳、气则本于七情”。
◆ 《儒门事亲·瘿》指出常食海带、海藻、昆布可消瘿,以 之作为防治瘿病的方法。
瘿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容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 四、辨证论治 五、转归预后
六、预防调护 七、临证备要 八、小结 九、复习思考题
-
2
导学
学习重点
1.瘿病的概念。 2.瘿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
机转化。 3.瘿病的辨证要点、治疗方法、分证治疗。
-
5
• 中医诊断? • 证型? • 理法方药?
病例
-
6
一.概 述
•定 义 • 历史沿革 • 讨论范围
-
7
1.定义
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
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 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 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 源候论.瘿候》。在中医著作里, 又有称为瘿、瘿气、瘿瘤、影 袋等名称者。
另外,素体阴虚的人痰气郁滞之后易于化火, 更加伤阴,常使病情缠绵。
-
16
病机演变
忿郁恼怒
情志内伤
肝失调达,气机郁滞—气滞痰凝
忧愁思虑
脾失健运——聚湿成痰
饮食水土失宜
影响气血运行
以肝为先天
气郁痰结
女性
情志及饮食 气滞血瘀
体质因素
经孕产乳生理特点
肝郁化火
素体阴虚→痰气郁滞、化火伤阴
气滞 血瘀 痰结
-
17
-
14
2.饮食及水土失宜
饮食失调,或久居高地,水土失宜,一则 影响脾胃的功能,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 聚而生痰;二则影响气血的运行,痰气瘀结颈 前则发为瘿病。
《诸病源候论.瘿候》谓“饮山水”“诸山水 黑土中”容易发生瘿病。
-
15
3.体质因素
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有密 切关系,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引起气 郁痰结、气滞血瘀及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故女 性易患瘿病。
-
3
导学
学习要求
1.掌握瘿病的概念、积与聚的区别、病 机、病位、病性。
2.熟悉瘿病的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与治法及分证论治。
3.了解瘿病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 别诊断、转归预后、临证要点。
-
4
病例
• 女性,36岁。因“发现颈前肿大1周”就诊。 • 现病史:自诉平素工作不顺,1周前洗澡时发现颈前肿大,
无明显心悸多汗,无手颤及体重下降等症,无局部疼痛, 无发热,今求治门诊。症见:颈前肿大,稍烦躁,余无明 显不适,纳可,眠一般,二便正常。 • 既往史、家族史、月经史无特殊。 • 个人史:生活条件可,工作压力大,平时易情绪低落,偶 急躁。 • 查体:生命征平稳,甲状腺II肿大,左甲状腺可及一直径 约1.5cm类圆形结节,质中,活动可。HR 76次/分,律齐, 无杂音。舌淡暗,苔白,脉弦。 • 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B超示左甲状腺低回声结节, 边界清,纵横比<1。
• 气滞或痰气郁结日久 不畅 痰结血瘀
深入血分,血液运行
• 重症患者则阴虚火旺 加重 高热、脉疾等 病情危重
烦躁不安、
-
19
三.诊查要点
1.诊断依据
⑴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 而上下移动。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 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 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
-
8
2.历史沿革
⑴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我国已有关于瘿病的
记载。
◆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 ◆《吕氏春秋.尽数篇》不仅记载了瘿病的存在,而且观察到
瘿的发病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 ◆《三国志·魏书》引《魏略》有“发愤生瘿”及“十人割
瘿九人死”的记载,提示当时已经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 情志因素有关,并有手术治疗瘿病的探索。
-
9
⑵ 晋隋唐时期指出病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
素,对含碘药物及脏器治疗已有相当认识。
◆晋《肘后方》首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
◆ 《诸病源候论·瘿候》认为“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 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指出瘿病的病 因主要是情志内伤及水土因素。
◆ 《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记载了数十个治疗瘿病的 方剂,其中常用的药物有海藻、昆布、羊靥、鹿靥等药, 表明此时对含碘药物及用甲状腺作脏器疗法已有相当认识。
病机:
1.气滞痰凝壅结颈前
基本病机
日久引起血脉瘀阻,以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
2.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
3.瘿病的病理性质初起以实证居多,病久则由实致 虚,尤以阴虚、气虚为主,以致成为虚实夹杂之
证。
-
18
病机转化
• 痰气郁结日久可化火 肝火亢盛证
• 火热内盛,耗伤阴津 阴虚火旺 ( 心肝阴虚)
-
12
3.西医学范畴
瘿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具有甲状腺肿大表现的 一类疾病。
主要包括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癌、 甲状腺炎等
此类疾病可参考相关篇章进行辨治
-
13
二.病因病机
病因:
1.情志内伤
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思郁虑,肝失条达,气 机郁滞,津液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颈前, 则形成瘿病。痰气凝滞日久,使血液的运行亦受 到障碍而产生血行瘀滞,则可致瘿肿较硬或有结 节。
⑵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发病有一 定的地区性。
⑶ 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 可见低热、多汗、心悸、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表现。
-
20
2.相关检查
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B超 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 甲状腺CT、MRI; 甲状腺穿刺;
-
21
甲状腺B超
-
11
⑷ 明清时期突出了气滞、血瘀、痰浊在致病 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除继承消瘿散结外, 增加了许多有效的治法方药。
◆ 《本草纲目》明确指出黄药子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的功效,并记载了在用黄药子酒治疗瘿病时,“常把镜自 照,觉消即停饮”及“以线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的观 察疗效的方法。
◆ 《外科正宗.瘿瘤论》提出瘿瘤的主要病理是气、痰、瘀 壅结的观点采用的主要治法是“行散气血、行痰顺气、活 血消坚” ,所载的“海藻玉壶汤”等方至今仍为临床所 习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