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作人身权的特点有哪些
1、着作人身权整体的不可转让性。
主张二元说的学者认为,着作财产权是可以转让的,而着作人身权则不可转让。
如法国《着作权法》第6条规定:“作者有权使其姓名、资格和作品得到尊重。
上述权利是人身权利。
人身权利是终生的、不可转让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是二元说的代表。
采用一元说的国家也认为着作人身权具有不可让与性。
德国1965年《着作权法》第29条规定:“着作权除因处分之履行而转移,或遗产分割而转移于共同继承人;除此之外着作权不得转移。
”我国《着作权法》虽对此无明文规定,但从《着作权法实施细则》中可以看出,其只规定了着作财产权可以转移,事实上也说明着作人身权是不能转移的。
著作人身权的特点有哪些
2、不可剥夺性。
3、个别权能的可继承性(如发表权)。
4、着作人身权的永久性。
着作权的保护期间分永久保护的无限主义和限定保护期间的有限主义两种。
着作人身权的保护,有采取无限主义的,如前述法国《着作权法》第6条;也有采取有限主义的,如德国《着作权法》规定,着作人身权仅及于着作人死亡的一定期间,该期间与着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间相同。
我国《着作权法》第20条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因此,我国采取的是无限主义原则。
二、什么是著作人身权
著作人身权,又称著作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是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
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
作者死后,一般由其继承人或者法定机构予以保护。
三、著作权实质条件
实质条件是指法律对作品的要求,大体有两种标准。
一种标准是只要特定的思想或情感被赋予一定的文学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无论是作品的全部还是其中的局部,也不问该作品是否已经采取了一定物质形式被固定下来,都可以依法被认为是受保护的作品。
另一种标准是,除了具备作为作品的一般条件,即表现为某种文学艺术形式外,还要求这种形式通过物质载体被固定下来,才可以获得著作权法保护。
按照这种标准,口述作品以及一些即兴创作的舞蹈、音乐、曲艺作品,就可能被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之外。
《伯尔尼公约》第二条规定,对未以物质载体方式固定下来的作品是否提供著作权法保护,由各国自行决定。
我国著作权法采用第一种标准。
口述作品等均可以成为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
因此,所谓实质条件,是指法律以文学艺术作品的产生作为取得著作权的惟一的法律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