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管理制度.

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区管理制度
1、公司加气区、充装区、供气区、储罐区等生产作业区内严禁一切
烟火,不准携带火种进入。

外单位人员随身携带火种(打火机、火柴)交给专人保管。

2、公司职工和外单位人员一律不准穿带钉子鞋进生产作业区。

不准
在生产作业区打手机。

3
4
5
6
7
1
2、二类危险作业范围
生产作业区内除一类危险作业范围外的动火均属二类危险作业范围。

二、危险作业审批手续
1、凡属一类危险作业,由作业单位拟定作业方案。

(1)作业的内容;
(2)作业的具体部位,画草图说明;
(3)作业的安全措施,包括加盲板的位置,扫描置换的方式、放散措施、现场监护、浓度分析测定、消防人员和器材的配备等;
(4)作业的现场指挥员;
(5)作业的起止时间。

拟定方案以后,由技术负责人审查,本单位主管生产(或安全)的领导签字后报安全部门。

安全部门审查后签发动火证,作业班组持动火证执行危险作业。

2
3
4
5
6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令、法规和标准。

1.建立公司安全、防火领导小组,设立义务消防组织和专门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组织。

2.液化石油气公司的工作人员,要经过有关部门培训教育,实行岗位定责,持证上岗。

3.公司要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规范到位。

4.公司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各项工作流程,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5.要保证各种设备、设施和车辆配套、完好,同时要具备各项设备的工艺操作规程。

6.要建立健全各种运行记录,做到帐、册齐全。

7.要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有完整的图纸、档案。

必1.
2.
3.
4.
5.
6.
并随时排除故障。

7.消火栓三米范围内不准堆物,不准堵塞消防通道。

8.消火栓钥匙应保证完好,并放置于消火栓附近明显处,不准随意动
用。

9.地下消防栓必须有明显的地上标志。

10.冬季应做好消火栓的保温措施,以防冻坏。

11.水枪、水带应装置在消火栓附近的防雨箱内,并经常检查保证质量。

12.站内各部位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补充。

13.消防器材应置于便于取用的指定地点,不准随意挪动。

每次使用后
应及时检查、充药装粉,以备急用。

14.消防工具应具有固定存放位置,不许乱动,周围不准堆放物品。

15.设专职人员负责全面的消防器材管理、检查、维修、保养。

做到
1
2
3
4
5
6
间内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在生产中,要定时对加气区典型部位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进行检测。

7、加气区内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以及保持加气区内的液化石油气浓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8、加气区内严禁用铁器互相敲打、碰,防止产生火花。

严禁向大气中排放液化石油气和残液。

9、下班时必须拉闸断电并关闭液化石油气总进口阀门及空气总进口阀门。

打扫卫生,清除车间内易燃物。

10、发现不安全隐患或故障,要在本班内消除;如无法解决时,应记录在交接班记录内,向下班进行详细交代,并向领导汇报。

11、车间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人人会使用消
防器材。

1
间。

2
3
4
5
6
当液化气的浓度达到规定值(爆炸下限的40%)时,应停止灌装,查找漏气原因并及时排除。

7、车间内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以及保持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浓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8、车间内严禁摔、砸、滚钢瓶,严禁用铁器互相敲打、碰,防止产生火花。

钢瓶灌装前应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钢瓶不得进行灌装。

9、车间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人人会使用消防器材。

罐区安全管理规定
为全面加强燃气罐区的安全技术管理,防止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特指定本规定。

1、要有严格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严格的车辆及禁火管理制度。

储罐应
2
3
4
5
6
期校验,环行消防道路时刻保持良好畅通状态。

7、储罐必须设置防雷接地。

储罐防雷接地点不应少于2个,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8、储罐安全20米内,禁止燃放烟花炮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