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三国演义》
2019-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三国演义》
悬之都门,以谢天下。”一番豪言壮语,既显示出曹操的明大义、识大体,又表 现出他的胆识过人。
2.曹操为什么杀掉了吕伯奢全家?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是由曹操当时的处境以及他多疑、残忍、自私的个性导致的。(1)逃亡 途中,如惊弓之鸟,对什么事都比较敏感。(2)吕伯奢及其家人的行为也的确让人 疑心。文中交代,吕伯奢“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说要去西村沽酒,便骑驴匆 匆而去,这是其一。庄后有磨刀之声,引得曹操和陈宫前去窃听,这是其二。二 人听得“缚而杀之,何如”,认为他们的担心成为现实,这是其三。(3)根本原因 还在于其自私、残忍的性格。“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故他得知杀 错人,却毫无愧疚,反连伯奢一起杀掉。 3.试结合课文中人物言行,分析曹操的性格特征。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识大义,有谋略,勇猛和有胆识是曹操最先体现出的特点。王允得 袁绍书,苦无良计,诈称生日而邀旧臣于家中相聚。相聚之时,正当众臣为董卓 废帝相对而泣,“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 哭死董卓否?”王允质问时,他又慨然道:“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 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曹操先“笑”众人无计, 再凛然说出自己的打算,难道他早就有杀董卓之心?曹操下面的话,不仅让王允 及众臣疑窦尽开,也让读者感受到他的英雄豪气,“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 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 府刺杀之,虽死不恨!”这段话,既显示出曹操识大义,有谋略,又表现出他的 勇猛与胆识。 (2)多疑、狡诈、残忍、自私是曹操性格的另一面。吕伯奢是曹父的结义兄弟, 像父辈一样细心周到地款待匆匆而来的曹操与陈宫。但曹操呢?他先是疑心重重, 见伯奢“良久乃出”,已心存疑惑;待见到伯奢言买酒“匆匆上驴而去”,疑心更 重;直到听到磨刀之声,马上变了脸:“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于是拔剑而入,杀死了伯奢的家人。让人 更觉残忍的是,他明明知道杀错了人,当再见盛意相邀的吕伯奢,竟连伯奢也杀 了以绝后患。当陈宫指责他不义时,他竟堂而皇之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 教天下人负我。”如此残忍、自私的自白怎能不让人切齿痛恨呢! 4.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而在小说中他却
□02
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 长篇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
□03
篇的原因与 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
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
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
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
1.课文写众臣在王允家中聚会时,写到了王允和众官的哭,这有什么作用?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对社会动荡尤其是董卓弄权、社稷不保而 表现出的一种悲愤。二是设置悬念,为下文曹操的出场作铺垫。读这段文字,自 然会激发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王允及众官为什么要哭?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 有什么伤心之事?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同时引出下文曹操的出场。三是面 对这样的局势众人却无计可施,从而衬托出曹操的与众不同、谋略过人。试想王 允“掩面大哭”,众官“皆哭”,唯独曹操没哭,反而说了这样一番话:“满朝公 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当王允质问时,他又说了慷慨激 昂的一番话:“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
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第 1 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作品导读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
史风云。全书展示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
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
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06
作品:小说《 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
传》《粉妆楼》,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
子》。
五、背景解读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
三国剧目达 30 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
□ □ 01
02
简介:罗贯中(约 1330~约 1400),名本,字 贯中,号 湖海散人,山
□ □ □ 03
04
05
西太原人。元末明初 小说家、 戏曲家,是中国 章回小说的鼻祖,被
《大英百科全书》评为中国“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
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张士诚领导的反元的起义。
□01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 三国志》和裴松之
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
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 卷。清康熙年间,毛纶、
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 120 回本《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
但是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故事情节
□ □ □ □ □ □ 05
06
07
08
09
10
一般包括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有的还有 序幕和 尾
□11
声。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等。
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
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
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这种源出众手
□ □ 04
05
的小说,后来还有浪漫主义小说《 西游记》和另一部讲史小说《 水浒传》。
《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
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在这种形势下,袁绍带密信给王允,图谋杀死董
卓。接下来的情节即为课文节选内容:曹操献刀。
课前自主学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小酌(zhuó) 马羸(léi) 暗忖(cǔn) 惶遽(jù) 鞍辔(pèi) 成皋(gāo) 沽酒(gū) 隐讳(huì) 赍书(jī) 骁骑(xiāo) 掣刀(chè) 一樽(zūn) 2.多音字 弄Error! 间Error! 丧Error! 薄Error! 觑Error!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Error! Error! Error!
到董卓,于是一起回城。此后,董卓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骑军马入城,横
行街市,出入宫廷,肆无忌惮。不久,董卓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欲废少帝立陈
留王,遭到丁原、卢植、司徒王允等人反对。后吕布杀丁原而投董卓,董卓废少
帝而立陈留王,自立为相国,又因所谓“怨诗”而杀帝。彼时,董卓在宫内宫外
横行霸道,不可一世。越骑校尉伍孚欲杀董卓,未果,卓问曰:“谁教汝反?”
□ □ □ 12
13
14
小说按其篇幅长短可分为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到
□15
了现代又衍生出了一种小小说,也叫 微型小说。
课堂交流探究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面内容。
答案 ①献刀 ②奸雄 《曹操献刀》通过“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等一系列情节,刻 画出曹操的“奸雄”形象,尤其是“献刀”“杀伯奢”两节,更是将曹操的诡谲 多变、多疑嗜血的本性活化出来,使一个随机应变、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曹操 尽现在我们面前。
解Error! 屏Error!
宿Error!
Error! Error! Error! 三、词语积累 1.成语辨析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两支竞技队伍的彼此积愤已危在旦夕,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危机随时可能 降临。(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国际交往中,一些国家中的一些官员自以为是,专横跋扈,不尊重他国 人民,对别国横加指责,是缺乏最起码道德的表现。(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以免自取其祸,捆住自 己的手脚。(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太阳,我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 春雨,我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我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 灰,我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世界,除非狼心狗肺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否则谁都需要扛起一片或大 或小的天空,因为人都要在这片天空下生活。(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用来形容两支竞技队伍的矛盾 马上就要爆发不恰当,可以改为“一触即发”。 (2)× 专横跋扈: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对象误用,“专横跋扈” 只能用于位居上位的人,国际交往中,各个国家之间都是平等的,不适用。可改 为“飞扬跋扈”。 (3)× 自取其祸:自己招来祸事。轻重失当,“自取其祸”语义较重,用来 形容繁琐的规章制度带来的麻烦不恰当。可改为“作茧自缚”。 (4)√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 生命。使用正确。 (5)× 狼心狗肺:形容人凶险狠毒或忘恩负义。不合语境,可改为“没心没 肺”。 2.近义词辨析 (1)推托·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