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角色转换与职业生涯规划图文图文课件

第5章 角色转换与职业生涯规划图文图文课件


职业流动
职业流动是劳动者在不同的职业群体之间的流动,是职业角色 的变换过程,其结果是对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发生影响。区域(或单位) 流动是劳动者在不同地区(或单位)之间的流动,其结果是对不同地区 (或单位)劳动者的人数比例发生影响。职业流动往往伴随着劳动者在 区域间的流动,区域流动也往往伴随着职业流动。但职业流动并不一 定引起区域流动,区域流动也不一定与职业流动相连。
(一)企业在职业流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1. 系统原则 2. 激励原则 3. 协调原则 4. 择优原则 5. 信任原则
(二)个人在职业流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1.
2.
3.
4.
5.
保持职业 发展的连
续性
永远不要 单纯为了 薪水而换
工作
不要单纯 因为不满 而换工作
不要因为 攀比而换
工作
换工作要 符合自己 的职业规
(三)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特质因素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稳定的特质(即个人的人格特 征,包括个人的价值取向、态度和行为表现等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模 式),而职业也具有稳定的因素(即客观工作要求人必需具备的知识 结构、能力等条件)。一个人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清楚地 认识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即对自我的认知,如个人兴趣、能力、资 源、局限及其他特征;其次,还应当清楚地了解职业世界,如各种 职业岗位所需技能要求、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发展前景等;最后, 在掌握上述两类信息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各种可能的职业岗 位相对照,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相匹配的职业。这就是帕森斯“职 业指导的三大原则”。
(一) 职业期望 (二) 职业心态 (三) 职业待遇 (四) 人际关系 (五) 性格 (六) 就业准备程度
(一)对工作岗位的适应
1. 做好充分就业准备,以达到人职匹配 2. 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 3. 要积极树立岗位意识 4. 熟悉岗位的工作内容 5. 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 6. 用工作成就强化职业适应
(二)对职场人际关系的适应
1. 建立和谐职场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尽快消除陌生感,适应人际环境,从而顺利 度2.过建试立用和期谐。职场人际关系的内容及方法 (2)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和其他同事坦诚相待,并全心全意地投入 工(1作)。端正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 ((32))有提助升于职大业学素毕质业,生加工强作职愉业快道,德心修理养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一)职业流动的特点
1. 与人力资本投入成反比 2. 与年龄成反比 3. 男性多于女性 4. 区域性差别 5. 现代社会的职业流动与家庭背景的相关因素较少 6. 职业流动具有正常与非正常的区别 7. 自由与控制并行
(二)职业流动的形式 1. 水平流动和上下流动 2. 代际流动 3. 一生流动 4. 结构性流动和个别流动
(四)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 1. 遗传因素 2. 环境因素 3. 学习经验 4. 处理任务的技能
(五)心理动力论
心理动力论者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综合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作用的结果。个人在人格与冲动的引导下,通过升华作用,选择可 以满足其需要与冲动的职业。职业指导的重点应着重放在“自我功 能”的增强上。若心理问题获得解决,则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日常 生活问题将可顺利完成而不需再加指导。
(4) 人可以分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 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个人的人格属于其中的一种。人所处的环 境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六种类型。
(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成长阶段
(出生~14 岁)
探索阶段 (15~24岁)
建立阶段 (25~44岁)
维持阶段 (45~64岁)
衰退阶段 (65岁以后)

6.
每次换工 作最好间 隔三年以

7.
缺少发展 空间寻求 新的工作
8.
技能上很 难有提高 时可以换
工作
9.
你的公司 落后,而 你又无力 改变公司 时,可以 换工作
10.
在成功的 时候换工

11.
下定决心 就要早做 准备,当 机立断
职业生涯规划
(一)霍兰德的类型论
1. 霍兰德类型论的概述
延(2伸1.),霍人企兰格图 德心以 类理职 型学业 论概的 的念选 基,择 本认及 原为过 则职程业来生表涯达的、选说择明是个个人人的人兴格趣的和反价应值与, 事实上,Holland认为兴趣就是人格,兴趣量表的结果也可以代表 一((个12))人职H的o业ll人选an格择d本特是质身个。的人职人业格咨的询延经伸验和及表研现究。所形成的职业辅导模式, 即由职业与人格类型的分析协助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该理 论(2简) 单个易人懂 的, 兴应 趣用 组相 型当 即广 是泛 人, 格美 组国 型劳 。工部最新出版的职业分析就 沿用了此理论。 (3) 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与 问题会有相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
(3) 正确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4) 正确处理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三)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适应
1. 学会科学有效地进行工作 2. 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并在工作顺境时避免不良情绪 3.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 对自己的职业要乐于奉献 5. 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习惯 6. 充分挖掘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1. 与期望值相当 2. 多元选择 3. 减少盲目流动
资料搜集
资料搜集
人的一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转换。就大学毕业生而言, 由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在其一生经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向职业角色转换这个关键的时刻,大学生应当以积极、正确的态度, 认知新的角色,接受新的角色,促使角色转换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毕业生由学生角色转换为职业角色,还要学会职业适应,并对自己整 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一)职业流动的社会背景
1. 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促成职业流动的根本原 因 2. 就业制度是促成职业流动的保障条件 3. 就业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职业流动具有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二)职业流动的个人因素
1. 心理预期与现实比较,落差大,愤然跳槽 2. 先就业再择业,形成惯势,顺势跳槽 3. 适应企业需求,积累经验,主动跳槽 4. 用人单位缺乏诚信,不履承诺,无奈跳槽 5. 利益驱动 6. 人际关系冲突 7. 职业能力水平
心理动力论者认为,社会上所有职业都能归入代表心理分析 需要的、分属以下范围的职业群:养育的、操作的、感觉的、探究 的、流动的、抑制的、显示的、有节奏的运动等,并认为这一理论 除了对那些由于文化水平和经济因素而无法自由选择的人之外,可 以适用于其他所有的人。
(一) 探查阶段 (二) 个人评价阶段 (三) 分析阶段 (四) 做出决定阶段 (五) 计划阶段 (六) 实施或开发阶段 (七) 生活-工作管理阶段
从人们对职业流动的一般性概念来说,往往把区域流动和职务 变动与职业流动等同起来,因而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 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流动的性质,把握职业流动的行为。
(一)职业流动对社会的意义
1. 职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职业流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3. 职业流动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职业流动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1.合理的人才流动,可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2.合理的人才流动,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3. 合理的人才流动,是企业发展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 4.合理的人才流动,关键在于“合理”,否则,就是“流失”
4. 要重视岗前培训这样的重要环节
(一) 摆正心态 (二)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三) 大不惧大,小不厌小 (四) 学会沟通与尊重 (五) 做好第一件事
职业适应
职业适应也称工作适应,是指个体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实践的基 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和智能结构等, 以适应职业实践的发展和变化,包括个体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 作活动的适应,以及对自身行为和新的工作需要的适应。具体地说, 就是人在工作生活环境中根据职业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对自身的身心 系统进行评价,对职业行为进行自我调试,并努力达到自我与经验相 互一致的心理过程。职业适应包括人对工作环境和职业行为规范的同 化与顺应,对职业工作价值和职业生活意义的评价,以及对自身工作 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压力的体验与认知。职业适应不是简单的在工 作情境中的反应,而是 角色
职业 角色
(一)毕业前夕的角色转换
(1二.“)双实向习选期择内”的的角过色程转即换是角色定位的过程
21.. 提要前善奠 于定 展良 现好 自的 己心 的理 知基 识础和知识技能基础 (1) 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有密切联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 要树立工作责任意识 (2) 进行非智力技能的训练。 (33.) 进要行培必 养要 实的 事心 求理 是准 的备 工特 作别 作是 风“受挫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