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模板】

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模板】

XX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提高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如期完成全县脱贫攻坚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中共XX省委 XX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豫发〔2016〕5号)、《XX省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实施办法》、《XX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豫办﹝2016﹞28号)、《关于加强扶贫项目管理和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见》(豫脱贫组﹝2017﹞34号)、《关于加快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具体措施的通知》(豫政办明电﹝2017﹞154号)、《XX省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豫扶贫办﹝2017﹞129号)》、《关于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的意见》(豫财农﹝2017﹞65号),以及国家扶贫开发、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等相关制度规定,按照《XX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应遵循权责匹配、创新机制、精准使用、提高效益、加强监管的原则,构建覆盖扶贫项目资金预算安排、资金下达、资金拨付、投资评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项目实施、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

第三条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分配管理工作。

县扶贫办会同发改、教育、卫生、民政、人社、住建、交通、农业、林业、国土、水利等部门,分别负责项目实施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并对项目精准性、真实性、可行性及项目资金使用安全性负责。

县审计部门会同县财政、扶贫、发改等部门,负责对扶贫项目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督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贫困人口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五条本办法所指扶贫项目资金,包括财政预算资金、地方政府债券、专项建设基金、政策性收益、国家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贷款、社会捐赠资金安排的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等方面的资金。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项目资金。

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政府基金预算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的相关资金。

(二)地方政府债券。

国务院授权省级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扶贫的资金。

(三)专项建设基金。

发改部门通过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国家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融资筹措的用于易地搬迁的专项建设基金。

(四)政策性收益。

建设用地结余指标交易价款用于扶贫方面的资金。

(五)融资资金。

向金融机构筹措的专项融资贷款。

向省扶贫搬迁公司等机构融入的用于扶贫方面的资金。

(六)社会捐赠资金。

社会各界捐赠的用于扶贫方面的非定向捐赠资金。

第三章预算管理第六条县财政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根据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和财力状况,优先保障脱贫攻坚投入。

第七条县财政要将本级安排、上级补助、债券资金、社会捐赠等扶贫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其中:上级提前下达资金要全部编入年初预算;执行中,收到上级新增补助资金要及时调整支出预算;收到债券资金要及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纳入预算管理。

第八条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变、全面整合”的要求,做到“应整尽整”,统筹用于实施脱贫攻坚工作,相关部门不得限定具体用途或干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

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要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脱贫目标走、目标跟着脱贫对象走”的原则,依据脱贫攻坚规划和统筹整合资金实施方案要求安排使用资金。

第九条县发改部门应于11月底前将下年度承接易地扶贫搬迁转借资金需求报省发改委审核,做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接省扶贫搬迁公司易地扶贫搬迁转借资金工作。

县财政部门要将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还本资金足额纳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及时偿还。

第十条攻坚期内,县财政对净结余资金和结转一年以上未用完的结转资金,收回统筹使用,优先用于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对不足一年的结转资金,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相关部门可按规定履行相关报备程序后,由县财政收回统筹用于实施脱贫攻坚工作。

第四章资金下达第十一条年度预算执行中,县财政收到上级财政扶贫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文件,5日内通知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办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手续,经审批后,5日内并将统筹扶贫资金额度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统筹整合资金额度,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出书面的资金分配方案,经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批后,5日内下达到各相关单位。

第十二条县财政局、扶贫办根据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批复的扶贫项目资金分配方案,联合行文,5日内将统筹整合财政扶贫项目资金预算指标下达到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乡镇和相关单位。

第五章资金拨付第十三条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第十四条对已履行招投标程序并已签订施工合同的扶贫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督促施工单位按时进场组织施工。

财政部门根据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预付款。

凡因合同条款未约定支付工程预付款或工程预付款低于30%的,要及时修订相关条款或签订补充协议,补拨工程预付款。

第十五条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报账拨款申请资料要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向财政部门申请报账拨款。

暂不具备报账条件的,经项目主管部门(单位)对项目建设进度确认并提出支付申请的,财政部门可按工程实际进度低10%的比例拨付工程款。

第十六条项目建设完工后,县级审计机关要及时跟进完工项目的结算、决算、评审,限时办结。

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但尚未进行结算、决算审计、评审的扶贫项目,建设单位凭工程质量验收报告,可按工程款的80%申请拨款,竣工结算、决算审定后,支付除留置工程质保金外的剩余资金。

第十七条认真执行留置工程质保金的相关规定,工程质保金留置比例过高的,要根据项目投资规模、质保期限及质保任务量调整质保金留置比例,按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17]138号)规定的3%标准执行。

质保期满,按要求及时支付留置的质保金。

第十八条扶贫项目建设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项目实施单位依据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施工)合同和项目建设进度的要求报账。

项目主管部门应严格审核报账凭据,并对报账凭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负责。

财政部门审核项目建设单位的用款申请后,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供应商。

严禁设立扶贫资金支出过渡户或将资金划拨预算单位实有账户,严禁提取和支付现金。

第十九条涉及贫困人口个人的补助(贴)类资金应通过财政“一卡通”系统直接发放到个人账户。

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省和县有关政策规定,据实审核补贴对象相关信息(含个人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发放标准、发放金额等内容,编制发放清册,及时报送财政部门。

财政部门在收到主管部门报来的发放清册后,及时将补贴资金核拨到承办金融机构。

承办金融机构将补助(贴)资金支付到补助(贴)对象个人账户,严禁以现金形式发放。

第六章项目管理第二十条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

县扶贫办要结合实际,认真筛选、提前论证评审扶贫项目。

在项目入库前,县扶贫部门要组织相关部门对申报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准确性进行评审,并对评审结果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对通过评审论证具备实施条件的扶贫项目,要纳入脱贫攻坚项目库储备并实行动态管理,要做到扶贫项目“前置审核、提前论证、储备充分、动态调整”,实现由“资金等项目”向“项目等资金”转变,确保不出现资金滞留问题。

第二十一条对已经过筛选论证纳入年度扶贫项目实施计划的项目预算,县财政评审机构要及时组织力量集中力量进行评审。

对临时确定的项目投资预算,要及时评审,限时办结。

对零星、分散的扶贫项目投资预算(扶贫资金预算投资额20万元以下),可由项目主管部门(单位)或乡镇审定,财政部门不再进行预算评审。

第二十二条扶贫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有关规定执行。

扶贫项目的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信息要在指定的媒体发布公告,增强透明度。

要根据项目特点依法确定采购方式,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公开招标采购活动。

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中标成交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扶贫项目工程招标限额标准执行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100万元的限额标准,低于省定限额标准的要进行调整。

对单项合同估算价100万元以下的工程建设项目,要根据项目特点和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的要求,依法灵活采用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等非招标采购方式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对扶贫项目的货物或服务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为50万元。

县级采购限额标准低于5万元的,不再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由部门(单位)自行采购。

对达到公开招标采购限额标准需变更为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且符合变更条件的,财政部门要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对公开招标限额以下的扶贫项目,符合单一来源方式,财政部门不再审批。

第二十三条扶贫建设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制度。

项目实施单位要与项目承建单位签订规范合理的工程建设合同,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并将合同文本报扶贫办和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要根据项目建设投资额度、建设工期和施工进度,约定工程款支付的相关条款,增加报账次数。

凡因签订的合同条款不合理、影响工程进度款拨付的,项目建设单位要及时与施工单位修订合同或签订相关补充条款,加快工程进度款拨付。

第二十四条严格执行工程行业规范、建设标准和定额。

扶贫项目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工程建设,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确定的工程建设标准和定额。

第二十五条扶贫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在项目完成后组织初验,并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或者委托第三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

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主管部门须要求项目实施单位限时整改直至通过验收。

要加强合同履约验收,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验收要邀请服务对象代表参与。

项目实施单位应按规定及时编制财务决算,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并依据批复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第二十六条财政部门要合理安排扶贫项目管理经费,保证相关部门开展工作需要。

扶贫项目实施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不得从扶贫项目资金中提取管理费。

第二十七条扶贫办负责将运用统筹整合资金实施的脱贫攻坚项目报市扶贫办备案。

已经备案的项目不得擅自调整,执行中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进行项目调整的,按照原程序重新进行报备。

第七章审计监督第二十八条财政部门要按照“资金一笔一笔审核”的要求,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逐笔逐项审查和监督。

完善监管措施,促进扶贫项目资金规范管理、精准使用,努力实现“扶贫项目资金使用零差错”的工作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