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危害分为直接雷击、间接雷击(或叫感应雷击)。
雷电一般分为直接雷和感应雷,建筑物外安装的避雷针只能防止直击雷,而感应雷则通过外部相连的线路危害室内的家用电器。
直接雷击是指建筑物或其他地表物体放电与雷云间导通,被击中处流过巨大电流,从而产生巨大的电动效应、热效应、电磁效应等,破坏被击中的物体。
雷电击中某处后,激起的电磁波又会向外传播,破坏或影响附近的电气设备。
感应雷击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物件,如管道、钢筋、电线、反应装置等感应出与雷雨云电荷相反的电荷,造成放电所引起。
雷击发生后产生的高电位还会沿附近的电线进入附近的建筑物,损坏与其相连的电器。
那么如何预防雷电灾害的发生呢?各种建筑物根据其性质、重要性安装避雷设施,是防雷电灾害的基础一环。
平时在建筑物间拉电线,或建立通讯、电视联系而需连接导线时,应该将导线埋入地下防止间接雷的引入。
在打雷时应该关掉电器,并断开与外来电源的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避雷针”可防避“直接雷击”,而防避“感应雷击”却无能为力。
·在野外遇上雷雨时,不能为了躲雨而跑到大树底下,因为大树突出地表,易被雷电击中。
可以找有避雷措施的场所或山洞,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
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雷雨天应尽量避免接打手机,尤其是在外旅游,身处空旷地带的游客,雷雨天必须关闭手机。
·遇到雷雨时尽量减少外出,更不要到江河、湖泊、池塘、坑边等处钓鱼、划船或游泳。
(3)不要站在高处,如山顶、楼顶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而要站到地势比较低的不宜导电的地方。
(5)在野外遇到球形雷,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雷引开,以免误伤人群。
(6)户外行走时,要远离树木和桅杆,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线,不要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外墙等易导电的物体。
(7)驾车遭遇打雷时,不要将头伸向车外,上下车时不宜一脚在地一脚在车,双脚应同时离地或离车。
人在户外碰到雷雨天气,为防止被雷击,应遵守以下原则:
●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场所,但应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
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如能立即披上不透水的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不要停留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
●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不要停留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不要停留在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不要停留在山顶、楼顶等高处;
●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山顶孤立的大树边尤其危险);
●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
●不要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应立即停止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狂奔;停留在汽车里应关好车门车窗。
●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
●高压电线遭雷电击落地面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电击。
逃离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