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教师报》有感

《读教师报》有感

《读教师报》有感
武守祥
身为一名农村教师,每期的《中国教师报》都让我如获至宝,倍加珍爱。

悉心拜读其中的每一篇文章,认真领会其中关于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多年来,她伴我走过教育生活的风风雨雨,成了我教学的助手,心灵的益友,让我受益匪浅。

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些好方法记下来,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我深知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会产生不可遏止的兴趣和各种奇妙遐想,教师应随机应变,把这种兴趣和遐想视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爱护学生,坚持以表扬、鼓励、激发,正面教育为主,树立正气,把握关键,合理诱导,只有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才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此,我在《中国教师报》中积极寻找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用以指导学校、班级各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国教师报》更是我心灵的益友。

每在工作疲惫之时,它可以让自己得到放松;在遇到困惑无能为力之时,能在其中寻找到突破口和解决之道;在夜晚临睡前慢慢品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能找出工作中的各种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

《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
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

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慈善的心去关爱学生,不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

”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

它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

“新课程”、“创新课堂”、“综合实践”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这新课程的理念,帮助我把握好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读《中国教师报》,使我有了更多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热爱、宽容、解放学生”的人本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了我更好地提高、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