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潍坊市临朐某校2021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卢纶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
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 “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飘零不定的生活。
D. 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
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5.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2.山东省潍坊市某校2021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刘辰翁①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
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
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注】①刘辰翁(1232-1297),南宋末年词人。
宋亡后不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意思是说,虽然知道梦境为空,可是连做一场好梦也很难得,悲苦之情溢于言表。
B.三、四句看似写景,实则有所寄托。
“单于”代指元朝统治者,“谁见”正显出词人的孤独。
C.“烟雨楼台改”不正面回答上句之问,而是描绘一幅苍茫凄迷的画面,暗含物是人非之叹。
D.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采用李煜《虞美人》的原韵,同样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16、有人说,“江山画出古今愁”抒情极其曲折委婉。
请简要分析。
(6分)3.(新高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岑参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落入叛军手中,逃出后,欲重归河阳幕府。
②嫖姚: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此处借指李光弼,点题“再归河阳幕府”。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此处“误落胡尘里”是说裴判官不幸落入叛军手中。
C.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D.全诗充满了对守节不移、忠义报国之人的赞美之情,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5. 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4.“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届高三期中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 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
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
C.“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1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
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
(6分)5.2021届广东省高三十月联考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画竹歌并引(后部分)白居易野塘水边崎岸①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②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③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④,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⑤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注]①琦岸:曲折的水岸。
②筠:竹子的青皮。
③省:记得。
④别:鉴别。
⑤萧郎:画家萧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以野塘、曲折堤岸的特定环境,营造远离世俗的氛围。
B.诗的第三句中,“婵娟”“粉态”绘形绘色绘神,写出了丛竹的美妙。
C.诗中,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
D.诗人对年老的萧郎深表同情,而“绝笔”在无形中抬高了这画的价值。
16、这诗是为萧郎的竹画而写的,为什么说“不似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6.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15.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6分)7.成都七中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2021届高三10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①(节选)杜甫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②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③。
【注】①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观看了李十二娘舞剑器,回忆起开元年间公孙大娘舞剑器时的场面,时隔五十年,有感世事巨变,诗人写了这首诗。
②风尘澒(hòng) 洞:指连年战乱,烽烟弥漫。
③愁疾:深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DA.诗题中的“行”与《琵琶行》中的“行”一样,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歌行体。
B.第三联写梨园弟子如今的境遇,与第一联先帝时的歌舞盛况形成对比,折射出了国势的变迁。
C.第四联写到诗人乐极哀来的情绪变化,以景托情,渲染悲凉氛围,为结尾的抒情张本。
D.全诗写皇帝沉迷于歌舞,以致国运衰颓,诗人由此心忧,不知所往。
15.有人评价“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二句是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6分)8.东北三省20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咏竹[南朝•梁]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①。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②。
【注】①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②吐龙吟:竹笛声音嘹亮有如龙吟。
葛洪《神仙传》记载了仙人壶公的竹杖变化为龙的故事,此处暗用此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诗人用简洁语言描写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高耸人云的挺拔雄姿。
B.诗人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揭示野竹虽然气概凌云却不被欣赏的凄凉境遇。
C.五、六句中“耻”“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
D.尾联暗用仙人壶公的典故,妥切无痕,包蕴深广,寄托了诗人的高远情致。
15.《咏竹》与《春日山中竹》都写山野之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
(6分)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裴说《春日山中竹》)15.刘诗通过描写竹身居荒野、节节高耸向上等特点,赋予竹不事权贵、愿为知音者用的品性,借此表达自己虽怀才不遇但不肯趋附权贵依旧坚贞自守的高洁情怀,以及渴望得遇明主有所作为的理想。
9.广东省深圳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9分)关山月①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B.“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15.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10.河北省2021届高三联合测评(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①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
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 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 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
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