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动物科学基础
被皮系统
心血管系统
•
消化系统
淋巴系统
•
呼吸系统
内分泌系统
•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
感觉器官
•
1、畜 体 各 部 位 名 称
2、解剖学常用术语
3、组织学常用术语 嗜酸性
嗜碱性
HE染色
嗜中性
银染法
HE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两种染料染色的方法。
嗜酸性:能够被酸性染料伊红染成红色的性质, 一般细胞质具有嗜酸性染色性质。
生物有那些? 动物(animals):异养、运动、感觉,150万
生物 植物(plants):自养,40万sp. 微生物(microbes):腐养,10万sp.
动物学 : 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 起源、演化、生态、经济意义等的科学。
一、动物分类学
1、动物分类的方法
何谓“分类”? —— 分门别类
西伯利亚
学名(scientific name) 动物的国际通用名,学术名称。 一物多名给交流和学习造成不便 如:中国林蛙——蛤士蟆、田鸡、frog …
双名法(林耐法、二名制) 林耐(奈)
(Carl Von Linne 1707~1778) (Carolus Linnaeus) 瑞典博物学家, 1758年在《自 然系统》中将此法推及到动物
相当于亚种,用于野生植物 “类”:
不是正规的分类单位,可相当于任何等级。 如鸟类(纲)、猛禽类(目)、鹰类(科)
虎的亚种举例: 起源于2000万年 前的西伯利亚后 共形成8个亚种: 1)东北虎(西伯利亚虎、
阿尔泰山虎、乌苏里虎) 2)华南虎(厦门虎、中国虎) 3)印度虎(孟加拉虎) 4)印支虎 5)苏门达腊虎 6)巴里虎(40’灭绝) 7)波斯虎(里海虎,70’) 8)爪哇虎(80’)
3、分类的基本单位及物种的命名
分类的最终目的是确定“种”
物种(species)的概念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遗传等的群体
3)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4)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互配生殖的自然种群)
马(♀) × 驴(♂)
骡
种下的几个概念
品种(breed / strain):
嗜碱性: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蓝紫色的性质, 一般细胞核具有嗜碱性染色性质
嗜中性:与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结合能力都不强。
银染法:用硝酸银染色,能够使金属银还原, 呈现黑色,这种染色方法称为银染法。
4、解剖与组织学研究方法 (1)固定标本制作
解剖标本:浸泡标本、灌注标本、干制标本、塑化标本、铸型标本
组织学制片技术 石蜡切片技术(paraffin sectioning)
双名法的核心:生物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拉丁文)
学名 = 属名
+
种名
(名词,首字母大写) (形容词,小写)
例如:虎
Panthera tigris 有时加上命名人
Panthera tigris L. 要区分亚种时,再加上亚种名——三名制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mminck
二、动物解剖与组织学 (动物形态结构)
动物科学基础 绪论
宇宙万物
生物(living things) 非生物(non-living things)
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 生物的共性:
新陈代谢(metabolism): 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自我复制(reproduction): 繁殖后代
其他: ?
生长、发育、应激性、离不开水、由细 胞构成等。
由于人为干预(满足不同的生产目的)而形成的 种内分化,如长白猪、大约克、皮特兰……
世界家畜(禽)品种(共约2300多个)
猪
牛 绵羊 山羊 马 家禽 兔 狗 鹿
203 1000 160 20 250 232 70 400 12
(我国86, 原产60)
猪品种 举例
亚种(subspecies): 由于充分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的种内分化, 一般用于野生动物,如东北虎、华南虎…… 变种:
绪论-动物科学基础
学时:64 = 54理论 +10实验
教材特点:目前无适用教材,必须记好笔记(抽查)
参考书:《动物学》《家畜解剖学》 《 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 《动物生理学》
上课要求(六不):不旷课;不迟到;不袖手; 不手机;不睡觉;不“说话”
关于实验课: 基础一实验室(三)
需准备: 实验报告本、铅笔、实验服
取材 固定
脱水 透明
浸蜡 包埋
切片 贴片
染色 (HE染色)
封固
2020/8/4
切成~20μm
32
显
HE染色
微
镜
观
察
嗜酸性
嗜碱性
(2)活体组织研究法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活体染色 细胞融合 细胞电泳
分类的目的? —— 辨认、研究、利用、保护
(1)人为分类法: 只求辨认和描述的方便,而不考虑动
物的亲缘关系(从人出发)。 (2)自然分类法:
根据动物的亲缘关系分类,真正科学 的分类方法(从动物出发)。
鲨鱼 鲸鱼
老鼠
2、动物分类的等级 将动物归入不同的等级单位中,大单位套着小单位 界 (kingdom) 门 (phylum) 纲 (class) 目 (order) 科 (family) 属 (genus) 种 (species)
宏观解剖学(Macroanatomy): 借助解剖器械(刀、剪、锯等) 通过肉眼观察
微观解剖学(Microanatomy)或组织学: 采用切片、染色等技术 借助于显微镜观察
动物体的各级结构
细胞 细胞间质
组织
器官 系统
• 细胞(Cell):生物体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 胞质、细胞核。
• 组织(Tissue):由来源相同、形态和功能相似的 细胞群和位于细胞之间的细胞间质组成。
—— 7个最基本的等级单位,缺一不可(要倒背如流)
举例: 虎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食肉目 猫科 豹属 虎(种)
有时为了进一步区分(7个基本单位不够用),可 增加辅助单位——在原有等级前冠以形容词,如 “总”、“亚”等
举例: 虎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真兽亚纲
食肉目
猫科
豹属
虎(种)
• 器官(Organ):由几种不同组织发育分化相互 结合形成,并能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
• 系统(System):执行动物有机体某一方面功 能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 有机体(organism):体内各器官、系统密切 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 。
• 按功能不同将动物机体分为:
•
•
运动系统
生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