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期](五代时的南汉国及其数代君主) 了却生前福禄事,哪惧身后暴君名

[第11期](五代时的南汉国及其数代君主) 了却生前福禄事,哪惧身后暴君名

[第11期](五代时的南汉国及其数代君主) 了却生前福禄事,哪惧身后暴君名时间:2006-07-12寻访手记暴君也能出政绩中午,太阳格外炽烈,刺得眼睛都难以睁开。

此时此刻,我正站在南汉遗址康陵陵园内。

没有明十三陵的肃穆壮观,没有清东陵的王者气势,但是这松柏之下高卧着的人也是一位开国皇帝--南汉皇帝刘陟。

面对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唐末五代十国里的南汉国只是小小的支流,虽然有岭南的崇山峻岭,坐拥大河之畔的广州城,统率着两广之军民,但是,对博大的中华大地来说,只不过是个弹丸之地。

但就是这个弹丸之地,在短短半个世纪竟出现了四个暴君,个个残暴荒淫,做出许多令人发指的行为,以至于到现在,人们一谈南汉,必谈暴君,“暴君”已经成为南汉国的一个标志了。

换个角度来看南汉,虽然时出暴君,对百姓、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它在某些方面的政策还是非常明智的,比如说实行“保境息民”政策,少兵戈之争,又推行中原文化,对当时该地区的开发颇有成效。

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大乱,富庶士民纷纷避居岭南,其中多数迁来广州地区,使广州人口大增。

唐末广州城东至今德政路、南至今中山路、西至今教育路、北至今越华路,总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

而南汉建国,把全城改为兴王府,全归朝廷占据,人民都迁居城之东、西、南三面(北面是山),于是城市面积大为扩展。

南汉为发展海运外贸,把城南番山、禺山凿平,东西开凿东濠、西濠,使城市向南扩展到珠江边,即现大南路、文明路一线,蕃商则聚居在今光塔路一带,为广州后来成为岭南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

康陵遗址,南汉开国君主刘葬身于此。

南汉为广州赢得了地位,却不知让当时的广州百姓承受了多少苦难。

也许历史本是一个悖论?历史背景南汉立国刘氏家族的发迹史在五代群雄割据的时代,一支从中原迁到岭南的刘氏家族,也积极加入了复兴刘氏汉家的事业。

他们以岭南为根据地,在广州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王朝,国号也叫“汉”,历史上称为“南汉”。

南汉王国的实际建立者是唐末五代初的南海王刘隐。

刘隐的父亲刘谦在唐朝末年参加了广州的军队,开始职务很低,后来被当时任南海节度使的唐朝宰相韦宙看中,不但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还在官职上提拔了他,后来,刘谦升任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势力逐渐强大,有兵上万,战船一百多艘。

刘谦死后,刘隐继承了父亲的封州刺史之职,而且又有了大的发展,后梁封他为南海王,于是刘隐便成了两广地区的实际统治者。

刘隐有个弟弟叫刘陟,体魁梧高大,而且擅长骑马射箭,武艺超群。

身体也很特殊,像刘备那样垂手能过膝。

在很有成就的哥哥身边,刘陟也很容易地便得到了要职,刘隐做节度使时,他当了副使,辅佐哥哥统治岭南一带。

为统一岭南地区,平定这些割据势力,刘隐决定发兵攻击,他将进攻的首要目标定在了韶州。

但刘陟反对哥哥这么做,他分析道:“韶州被卢延昌占有,但他是依靠其父亲的力量维持其权力,如果先打韶州,虔州肯定会发兵相救,这样我们就腹背受敌了。

因此,韶州不应力战,而应智取。

”哥哥没有听刘陟的话,领兵去了,结果不出刘陟所料,被打得大败而归。

吃了亏的刘隐服了这个弟弟,干脆将兵权交给了他,让他领兵四处征讨。

刘陟改变了作战计划,将兵锋先指向了弱敌,从易到难,一边平定一边扩充军队,最后基本将各个割据势力平定了。

哥哥死后,刘陟继承了哥哥南海王的职位。

他继续征服少数没有平定的割据势力,同时又向后梁称臣,以换取中原政权的支持,以此表明自己是当地正统的合法政权。

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刘陟下令停止向后梁朝贡,在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帝,建国号大越,第二年,又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历史再现暴君昏君龙蛇原来是一个意思南汉从立国到败亡共历经四代君主,五十五年。

由于远离中原,偏安一隅,战争较少。

但南汉国君自刘陟起,都是极奢侈极残忍的暴君,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终于在公元971年被北宋大军攻克,至此由刘隐、刘陟开创的刘氏南汉王朝宣告灭亡。

第一代刘陟(刘)由开明走向堕落刘陟,称帝后改了很多名字,有岩,还给自己造了一个字,上边是龙,下边是天——,和岩谐音。

早期的刘陟是个非常开明的君主,重视教育、设立学校,恢复科举考试制度,使岭南地区在五代分裂时期仍能保持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

刘陟也能礼贤下士,重用人才。

特别是为了安定中原籍的人才,刘陟更是想尽了办法,为此还留下许多佳话。

到了晚年,刘陟的性格大变,从一个开明的君主逐渐变成了残忍荒淫、奢侈无度的暴君。

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广聚珠宝,搜括民财。

百姓不堪重负,纷起反抗。

刘陟又喜欢酷刑,以杀人为乐,不但创设汤釜、铁床等刑具,还喜欢将人锅煮,然后暴晒、洒盐,使之肌体腐烂,尚能行走,不久死去;或用锤锯待人,使之血肉交飞,惨叫声不断。

除此之外,刘氏还使用灌鼻、割舌、肢解、炮烙等刑罚,又有水狱,聚毒蛇在水池中,投入他所谓的罪人,让毒蛇咬死。

酷刑的恶毒程度实在让人发指。

大有十五年(942年),在位25年的刘陟病逝,终年54岁。

第二代刘洪度(刘玢)上台后整天不问朝政刘陟去世后,由他的三儿子刘洪度继承皇位,成为南汉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史称殇帝。

殇帝即位后,刘氏家族就陷入了内讧和混乱之中,南汉王朝逐渐走向衰落。

刘陟的儿子虽多,但优秀的却很少,能将刘家天下发扬光大的更加没有。

刘陟生前就对儿子的情况非常担忧,病中曾对右仆射王翻说:“皆不足任吾事。

”本计划改立五子刘洪昌为太子,但又担心这种废长立少的做法会引起兄弟的纷争,酿成内乱,结果还是按照传统的礼制让老三刘洪度继承了皇位。

(长子、次子都已战死。

)刘洪度即位后改名为“刘玢”,改年号为“光天”,以四弟刘洪熙辅政。

刘玢果然是个不肖之徒,他上台后整天不问朝政,只知道寻欢作乐,荒淫无度。

如有人劝柬,立即下令将上柬者处死。

在位不到一年的刘玢就被四弟刘洪熙派刺客杀死,年仅24岁,镒为殇帝。

第三代刘洪熙(刘晟)对手足兄弟疯狂屠杀同年,刘玢四弟刘洪熙继位为南汉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史称中宗。

刘洪熙上台后改名为“刘晟”,改年号为“应乾”。

中宗刘晟也是个无德无能之辈,而他的昏庸无道和暴虐残忍,比起刘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的继任不仅是南汉王朝的灾难,更是刘氏皇族的最大不幸。

刘晟因为自己是弑兄篡位,担心众人不服,尤其是担心他的弟弟们重演自己的历史。

于是,刘晟上台不久,就对手足兄弟采取了大屠杀。

第一个杀的是十弟,紧接着是刘氏王室最优秀的五弟刘洪昌,再后来就是八弟。

公元947年,刘晟一天之内把8个弟弟全部杀害,几年后又将剩下的两个弟弟全部杀死。

到此,刘晟的13个弟弟全部被他杀死。

杀了弟弟们后他又将其府第所有男的杀死,然后将女的纳入宫中供自己淫乐。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让人把瓜放在伶人的头上,试试宝剑是否锋利,结果瓜劈开了,人也被他杀死了。

第二天要那个伶人侍奉,别人说昨天晚上已经死了,他又叹息不已。

公元958年,这位暴君因荒淫过度而染病不起,于8月病逝,终年39岁。

第四代刘继兴(刘)设立刀山剑树大兴杀戮刘晟死后,他16岁的长子刘继兴继承皇位,改名“刘钅长”,改年号为“大宝”,成为南汉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历史上称他为南汉后主。

后主刘钅长又是个昏庸无道之君,不但荒淫无耻,而且极为愚昧无知。

他上台后,也是终日骄奢淫逸,纵欲无度,不理朝政,将国家政事全部交给宫女和太监。

他还设立烧煮剥剔、刀山剑树等酷刑,大兴杀戮,朝中大臣和皇族成员再一次被诛杀殆尽。

南汉王朝进入了朝政最腐败、社会最黑暗的时期。

南汉后主刘钅长,最宠幸的一个妃子人称“媚猪”。

在这对男女的导演下,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宫廷竟然出现过集体淫乱的场面。

年轻漂亮的宫女们在刘钅长的淫威下,被逼除下宫服,一丝不挂,任由一班由刘钅长召来的市井流氓公开淫辱。

面对此景,刘钅长和媚猪哈哈大笑。

刘钅长同样是一个暴君,但是他更注重“娱乐”,将活生生的人投入老虎大象豹子的兽笼之中,让野兽把人吃掉,他则边欣赏边饮酒作乐。

最后,南汉被北宋灭掉。

后主投降后,赵匡胤没有杀他。

后主经常献媚赵匡胤,以保性命。

他用珠宝做成了“珠龙九五鞍”送给赵匡胤,赵匡胤给了他一百五十万钱,但却对左右侍臣们说:“他喜欢做巧工,而且习以成性,假如把这些辛勤的功夫用在治国上,怎么会亡了国呢!”大事记□唐天佑元年(904年),刘隐任唐青海军节度使,据今广东、广西之地;□911年,刘隐死,刘岩继位,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称帝,国号越,次年改为汉,都广州。

□刘岩死,第三子刘玢嗣位,后为其弟晋王洪熙(刘晟)所杀。

□刘晟杀兄而自立。

□刘晟卒,刘继兴(刘钅长)以长子即位,北宋开宝四年(971年)降于宋军,南汉亡。

暴行集中营□将人锅煮,然后暴晒、撒盐,使之肌体腐烂,尚能行走,不久死去;或用锤锯待人,使之血肉交飞,惨叫声不断。

□有人劝柬,立即下令将上柬者处死。

□13个弟弟全部被杀,之后又将其府第内所有男人杀死,然后将女子纳入宫中供自己淫乐。

□设立烧煮剥剔、刀山剑树等酷刑,大臣和皇族被诛杀殆尽。

□边饮酒边看着市井流氓淫辱宫女。

民间传说太监奇多状元也要被阉割为官求禄,自宫先行。

魏忠贤的自宫属于零售。

在历史上,更有批发的自宫者。

据《井观琐言·纲目分法》载,“一方之民,若据炉火”(《旧五代史》)的南汉时期,刘陟在岭南当了小皇帝,时太监当权。

“凡群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

亦有自治以求进者,由是宦者近二万人。

”想当进士,勤奋就可以了;想当官,先得学会自宫。

所谓“未到宫墙沾圣化,先从阉寺乞私恩”。

(《梼杌闲评·明珠缘》)。

南汉时期,太监理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一个小小的割据王国,太监却多得出奇,在后主刘钅长居位时竟有近两万人之多。

这个太监理论最初是由高祖刘陟提出的。

他有一套神奇的治国理论,认为一般人都有妻儿老小,既有妻儿老小,便有私心,不能无私奉献自己于皇上,而太监“无牵无挂”,故只有太监最无私,没有后顾之忧,必死命效力。

传位到他的孙子刘钅长,更下了一纸文件,曰:凡是朝廷任用的人,不管他是进士还是状元出身,一律要阉割,达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化境之态,方能当官。

于是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宦官王朝产生了。

然而,太监得势的时代,民间往往相应掀起“自宫潮”,许多小康之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这确实是一条终南捷径:读书须受十年寒窗苦,自宫却是一时痛终身富贵。

据某史书记载:“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

”一个小村子,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童男自宫。

整个国家呢?天启三年,征募宦官缺额3000人,结果应征者多达2万人。

朝廷竟想不到会有如此多人,一时无措,不得不增加1500人,剩下的人,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

即使如此,收容所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许多人不得不沦为乞丐和偷盗者。

下有自宫之风,上有体制的膨胀,有明一朝,太监机构的编制不断扩大,太监们组成了“大朝廷中的小朝廷”。

专家论道南汉确立广州为华南中心城市刘成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王朝灭亡,中原地区形成“五代十国”,争战不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