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恋爱动机调查报告

恋爱动机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因素及其影响的研究
报告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使得恋爱也加快了步伐。

当今大学生的恋爱似乎过于理想化、浪漫化、简单化。

虽然大学生大多都已成年,但他们对于自己究竟为何而恋爱,并没有真正认真思考过自己究竟为何而开始恋爱。

进入大学,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过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感到非常寂寞和空虚。

所以,对于这些文化水平比较高、情感体验比较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便成了热门话题之一。

那么当代大学生究竟为什么而恋爱呢?他们又希望在恋爱过程中得到什么呢?他们的恋爱又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就这些问题,我们将对我校在校大学生做此次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因素及其影响”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过程
我们分别在八教一楼的教室、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宿舍、选修课的课堂上随机发放了问卷。

八教的一楼主要是为了能够找到大四大三的学生进行调查,在电子阅览室主要是寻找大一的学生。

本次问卷为自填式封闭式问卷,当场回收。

共发放133张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3张,问卷回收有效率是77%。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恋爱动机的提问,第二部分是针对恋爱质量的提问,采用里克特量表形式。

回收只有效的问卷中,因为无法事先预测被调查者是否正在恋爱或曾经谈过恋爱,所以有53份填写了后面的恋爱质量部分。

所以对恋爱质量的考察只能根据这53份。

问卷的第一部分分别从生理、心理、精神、物质四个方面设计问题,每个方面各4题,外加一题,总共17题。

问卷第二部分分别从责任感、了解、关心、尊重、幸福感五个方面设计问题,共18题。

二、研究结论
1、在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中,男女基本持平。

但是女生的比例稍大于男生由此我们可以看
出,此次调查的男女生比例较为平均。

从年级的分布状况来看,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占主导。

图一(1)
图一(女)
图一(男)
在关于“为了寻找爱情,我会开始一段恋情”的提问中,有49%的同学认为爱情应该是恋爱的基本动机之一,表明大学生对爱情的看重,但仍然有27%和24%的同学分别认为恋爱不一定要基于爱情的原因和认为根本不需要爱情的因素也可以开始恋爱。

这不禁让笔者想到,在当今情感取向多元化的时代,爱情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似乎已经大大下降,毕竟恋爱是使爱情出现的最直接和最有可能的途径。

在男女差别上,女生在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例上低于男生,而反对和无所谓的比例上却比男生高。

似乎女生显得比男生更现实一点,对爱情的渴望程度要比男生低一些。

这和一般大众认为更看重爱情的认识显然有所不同。

图二
图二(女)
图二(男)
在“恋爱可以让我得到安全感”的提问中,40%的同学非常同意恋爱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而更多的同学认为安全感并不是他们从恋爱中可以获得的,因为持无所谓、反对、非常反对态度的同学占到了55%。

男女生在对安全感的需求上的差别并不明显,看来女生自己已经形成了很强的独立意识,她们并不想通过他人的保护来获得安全感。

图三
图三(女)
图三(男)
“如果有人追求我,我会更加肯定自己的魅力”
图四
图四(女)
图四(男)
“恋人可以成为我未来生活事业上的保障”
图五
图五(女)
图五(男)
在“面对他或她的穷追不舍,我会答应试着交往”的提问中,就整个男女生群体而言,持反对意见和无所谓态度的比例接近70%,表明同学们在开始恋爱的决定上更自主。

男女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十分明显,女生持反对意见的比例达到60%,是男生的两倍还多。

可以看出,“追女仔”的时代已经在悄悄走远,单方面的追求的恋爱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女性的恋爱动机需求。

女生对开始恋爱的条件的要求更高了,相比之下男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更加宽容一些。

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女性独立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逐步觉醒。

图六
图六(女)
图六(男)
“看到别人谈恋爱,我也很想谈一场恋爱”
图七
图七(女)
图七(男)
在“经济花销上,我会坚持AA制”的提问中,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例较低,只占到11%,而反对和无所谓的比例占到70%。

看来,AA制这种消费方式在情侣间并不是很实用。

对于占36%的持无所谓态度的同学来说,他们已经可以从容地接受这样的消费方式,但是经济独立的理念并没有在他们的思维中固定下来。

这里让笔者想到西方流行的婚前财产公证的问题,是否可以认同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认同这一新兴的婚前财产处理方式在大学期间的情侣消费方式上就有迹可循了。

图八
图八(女)
图八(男)
“无聊的时候,特别想找个人陪”
图九
图九(女)
图九(男)
在“为了寻找一个优秀的结婚对象,我会开始恋爱”的提问中可以看出,恋爱和婚姻的紧密联系,65%的同学恋爱动因都是把婚姻作为重要的取向。

但分别从男女生来看,二者又有了明显的差异。

男生比女生更愿意把婚姻和恋爱联系在一起,因为有54%的男生非常同意和同意为了寻找结婚伴侣而开始恋爱,而同等条件下,女生只占到36%;而女生中有35%的人反对这个将婚姻和恋爱是为连体婴儿的观点,是男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数比例的两倍多。

由此看来,男生在恋爱的问题上更加务实,规划得更加长远。

图十
图十(女)
图十(男)
“看到不如自己的人都谈恋爱了,我心里蠢蠢欲动”
图十一
图十一(女)
图十一(男)
“恋爱能让我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
图十二
图十二(女)
图十二(男)
“迫于父母的压力,我会开始恋爱”
图十三
图十三(女)
图十三(男)
“我不太可能和经济条件太差的人开始一段恋爱”
图十四
图十四(女)
图十四(男)
“恋爱中发生的亲昵行为对我很有吸引力”
图十五
图十五(女)
图十五(男)
“恋爱能满足我对性的好奇感和求知欲”
图十六
图十六(女)
图十六(男)
“只有恋爱财可以让我有可能与异性发生性关系”
图十七
图十七(女)
图十七(男)
“恋人之间发生的性行为比性自慰(手淫)更能有效地满足我对性的需求”
恋爱质量分数分布
50以下
2%41%
70-8024%
80以上
50以下
50-60
60-70
70-8080以上
最后,恋爱质量调查问题共有18题,笔者根据恋爱质量分数除以总题目数所得出的商,来划定被调查者的恋爱质量。

低于50为恋爱质量低,50至60为恋爱质量较低,60至70为恋
爱质量中等,70至80为恋爱质量较高,80以上为恋爱质量高。

三、总结与反思
1、初步设计的理想化和实际调查的冲突
根据我们开始的设计思路,调查结果可以很好的达到调查目的。

第一卷的设计目的是想通过对四个方面得分的计算,按最高分对调查者的潜在恋爱动机进行归类,但调查结果出来后,发现由于题量过少,四个部分的分数差距不明显,所以无法明显归类被调查者的恋爱动机。

第二卷的设计目的,原本是要同第一卷的恋爱动机进行比较,通过分数与类型的关系来看恋爱动机对恋爱质量的影响,例如,看某一分数段的人群的恋爱动机的比例分布状况,从而看出哪一种恋爱动机更能够促成更高质量的恋爱。

但由于第一卷的设计失策,所以研究目的失败。

2、对调查对象的了解不够深入。

在整理调查结果时笔者发现,有些题目的概念指向不清,比如“无所谓”这一术语对于有些题目无法适用,导致被调查者无法回答;有些题目的内容不够大众化,被调查者不知道题目所指的具体名词的意思。

调查者可能出于好奇心,而忽视了被调查对象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范围的局限性。

3、 笔者发现,调查的总人群的调查结果和男女分开的调查结果基本上相似,但在个别问题
的结果中,男女被调查者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小组成员:陈玲、王梦莹、赵文男、夏明月、汪慧、吴伟伟、李玉、许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