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水污染治理研究

城市水污染治理研究

城市水污染治理研究
为更好更快地完成我市“十一五”水环境治理目标,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和城市,现将长三角几个兄弟城市(上海、宁波、杭州、常州)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长三角城市对水污染治理的政策、规划等方面的经验
长三角的几个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和坚持水环境的整治和水文化建设,在领导决策、政策制定、规划实施层面上都有良好的经验,主要体现在:
1、领导力度大,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负责,任务具体,责任
明确。

如上海的苏州河治理,从1988年开始,经历了十几年、三届政府的持续推进,每届政府都是市长亲自抓,每季度召集一次会议听取汇报并协调工作。

2、科学决策,制定合理目标。

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经验都充分
证明:截污、治污是水环境治理的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是水景观改造、水生态修复的前提。

同时截污、治污也是耗时长、难度大、花钱多的工程。

污水收集、输送系统,污水处理设施只能脚踏实地、坚持不懈逐步建设。

3、统一规划,分区分步实施。

上海等城市由水务部门牵头,会
同规划等部门共同编制“水环境规划、水景观规划”等详细的规划,为全市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所侧重,做到分区分步实施以达到预定目标。

如上海按照“三年一轮”的步骤,前两轮治理主要集中在城区,第
三轮突出以城郊为主。

杭州的运河治理则按截污治污、生态绿化和休闲文化三个阶段来建设。

4、完善机制,合理统筹治水。

在组织方面,从市到区一级都有
专门的机构负责治水工作。

建设实施中,推行污水治理市场化建厂、政府主导建网,河道整治市区分工的原则。

出台了污水收集补贴政策,建立并完善了区、镇级排水收费机制。

5、加强管理,落实岗位责任。

在强力推进污染治理措施的同时,
各个城市都注重加强管理。

在加强排水管理和污染源管理的基础上,上海结合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按流域划分单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了近万人的河道专业保洁队伍,对各个河道进行日常保洁,取得了良好效果。

6、创新思维,加强前期规划研究。

按照“安全、资源、环境”
的理念,将水务工作由传统的工程水利向资源环境型水务转变,并做好前期规划研究工作,由水务部门与规划部门共同编制“水资源规划、水环境规划、水景观规划”及进行相关的专题研究。

二、长三角城市对水污染处理采取的措施。

长三角城市对水污染处理的措施可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根治城区内河道水体污染排放和负荷,即完善收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其次是搞活水体,补充水量,提高水环境容量;再次是进行河道生态与景观建设,构建城市自然、亲水、开放的滨水空间。

具体措施如下:
1、截污治污,建设并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以上海的苏州河整治二期工程为例,按照“以治水为中心、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基本建成苏州河上游地区和中下游水系污水收集系统,新建污水管道115公里、泵站14座,截流污水11万立方米/日;完成沿线2座合流污水泵站改造,并建成2座雨污水截流调蓄池,增加雨污水调蓄能力3.24万立方米,在全国污水治理中尚属首创;建成河口双向控制水闸,进行苏州河水系综合调水。

苏州河水质稳中趋好,成为龙舟竞渡和市民休闲的新选择。

2、整治河道,沟通水系,调活水体。

各地政府严格执行落实河道整治规划,大力开展征地拆迁工作,还河流以空间,做到“能宽则宽、能湾则湾”,提高水环境容纳量,为打造生态景观型河道创造条件。

在整治河道的同时,长三角城市还充分利用当地水网密集的优势,合理调配水资源,从水质较好的水体引水进入水质恶化的水体中。

以杭州西湖为例,1986年建成了从钱塘江引水至西湖补水工程,后因钱塘江水质恶化、咸潮以及环西湖截污不能彻底等影响,西湖水质污染严重。

经科学论证分析,综合采取了以下措施:a)对原引水工程进行水质处理后排入西湖(30万立方米/日),处理工艺是加药、混合、絮凝、沉淀,使出水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三类标准。

b) 对局部流入西湖的并被污染的长溪桥流域水系,结合自然地形,采取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和人工生态湿地相结合的办法。

污水处理站一般日处理量1000-1500立方米,雨季处理量3000立方米,完全地下式设置,占地约400平方米(上面为休息亭,下为污水处理站,既处理了污水,又
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益,)人工湿地占地约5万平方米。

c) 增加西湖出水口,引西湖水进入周边市政雨水管,尽可能消除西湖水水体死角,使引水与配水更加合理,更好地改善水质。

3、革新理念,生态治水。

宁波市由1999年开始的“三江六岸”综合治理工程,按照“看不见的堤防,靠得牢的城防”和生态水利理念,突破了传统的堤型设计,通过沿岸建造配套的小型广场、绿化走廊、近水亲水平台(国内独创了防浪板与亲水平台相结合的设计),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还提升了两岸土地价值,促进了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

所采取的生态治水措施包括:生态驳岸、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本地鱼种和螺蛳、扩大水面形成人工湿地、生物浮岛等。

4、发展科技,提高治水效益。

为探索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方法,常州市热电厂利用已有的燃煤设备进行技术研发,利用发电供热工作中的热能来焚烧污水厂的污泥。

04年9月在20吨/日焚烧试验的基础上,由江苏省科技厅主持对燃烧流程、排放尾气等项目鉴定成功后,05年10月底可处理200吨/日的污泥的污泥处理改造项目竣工。

进场污泥要求:含水率《85%,污泥内颗粒粒径《10cm;政府投入成本:98元/吨污泥(包含工程投资、运行、税收、利润等),按照1000吨污水产生1吨污泥计算,每吨污水所产生的污泥处理成本为0.098元/吨污水。

污泥焚烧产生的烟尘经比利时有关机构检测后,重金属、二恶英含量均在控制指标内。

5、分类整治,注重实效。

以上海市为例,对暂时没有污水收集系统或系统不完善的,采用沿河排管等方式,建设了2236个截流井
和大小三格化粪池、52个固定废弃物收集点,减少污水和垃圾入河。

对水质改善不稳定的,采用曝气增氧、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浮床、复合酶、生物膜等各种水质净化技术;对有调水条件但水动力不足的,新建了木渎港、虬江等外围泵闸5座,新增引排动力140立方米/秒,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