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方朝晖,安徽枞阳县人,哲学博士。
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担任韩国首尔大学、台湾佛光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多年热心国学的传播,10余年来一直担任清华大学学生社团西麓学社指导老师。
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中国思想史、中国历史等。
主要著作:《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学统与迷失与再造:儒学与当代中国学统研究》、《“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儒家修身九讲》、《春秋左传人物谱》等9部专著;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学术网站等发表论文近百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再次闪耀光芒。
本课程首先由汤因比对中华文明的预言着手,引出如何从文化角度看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命题。
然后讲解了什么是文化,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接着详细解读了中华民族文化三个基本特征中的此岸取向、关系本位这两个特征。
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方朝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各位学员朋友大家好,我叫方朝晖,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的。
我们今天课程的题目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题目跟我们今天社会现实关系比较紧密。
一、引言(一)汤因比对未来中国文明的预言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想先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在1974年所曾经写下过的几段话,这几段话专门是针对中国文化或者是中国文明的未来而写的。
汤因比先生是这样说的,他说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
恐怕可以说正是中国肩负着不止给半个世界,而且给整个世界带来政治统一与和平的命运。
在过去的21个世纪中,中国始终保持了迈向全世界的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地区性国家的榜样。
实际上中国从公元前221年以来,几乎在所有时代都成为影响半个世界的中心,西欧在人类历史的最近阶段掌握了主导权,扮演了支配的角色,在人类历史的下一个阶段,西欧将把其主导权交给东亚。
这是汤因比先生在1974年也就是说中国的文革还远远没有结束的迹象,明显的迹象的情况下,对中国文明在未来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作用,所做的一种极高的评价。
那么汤因比先生是一个历史学家,他曾经对人类历史六千多年来所出现的所有重要的文明,主要有20多个重要的文明的兴衰、起落做过比较全面的宏观的研究,堪称是20世纪西方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
那么汤因比先生做出这样一种预言和判断应当不是出于自己一时的直观判断,不是一种直觉,而是基于自己对人类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研究。
(二)从世界文明的样式展望未来中国文明汤因比先生曾经把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所有重要的文明做过一些大致的分类。
那么我们把汤因比先生对人类历史上所有重要的文明,这样一种分类与美国哈佛大学杰出的政治哲学家亨廷顿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对人类重要文明的分类结合到一起。
可以发现他们大体上认为,今天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文明体系不外如下几种,第一是西方文明,第二是中国文明。
汤因比所讲的中国文明并不仅限于中国,而是把日本、越南、朝鲜也通通包括在内,那么西方文明也是包括古代的犹太文明和的犹太文明,还有就是印度文明,这个印度文明也包括今天南亚一些接受了印度佛教的这些国家和地区。
另外就是阿拉伯文明,所有的伊斯兰教国家在内。
还有就是东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是包括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还有就是拉美和非洲。
那么所有这些文明加起来总共是七大文明。
那么他们认为未来主导世界的文明不外这样七种。
并且汤因比先生认为,在公元755年,也就是中国唐朝中叶前后的那个时期,世界上不同社会的数目和今天这个世界上不同社会的数量大体相当。
也就是说在1300年前,世界上的文明的样式和今天这个世界上文明的样式大体是一样的,没有大的变化,尽管这1300多年中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文明的整体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
那么按照同样的道理,我们甚至可以推想也许在未来的1000年中,人类历史上几大文明体系的整体格局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还是应当有这几大文明体系为主所构成的。
按照这样一种对人类文明体系的划分,我们也可以大致理解中国文明在未来世界文明发展格局当中的这个地位,那就是中国文明还是会保持自身和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人类其他一些重要的文明不一样的,一种自己的文明体系。
这个文明体系有它的历史延续性,有它自身的特点。
汤因比先生只是对中国文明在未来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期待和评价,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因为他认为这个人类要想避免集体自杀,唯一的出路是走向政治上的统一。
而要想走上政治上的统一,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中国人在走向大一统方面这个历史经验可以说是极为丰富,在全世界所有的文明当中无人能及。
这是汤因比对中国文化给予极高的期望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构成伟大文明的要素当然我们在这里仅仅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汤因比先生的有关观点,那么按照汤因比先生的说法任何一个文明要想构成一个伟大的文明,它需要具备若干条件。
其间第一个条件是有一套成熟进步的智慧制度,第二个重要条件是要形成自成一体的价值观念体系,第三个条件是具有普世意义的伟大宗教。
那么比如说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就形成了像大成佛教这样的普世意义的伟大宗教,尽管是从印度接收过来的。
另外中国人以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等等为代表的一套价值观念体系对吧,还有中国在社会制度上形成了以科举制度,郡县制度和文官制度等等为代表的一套社会制度体系,成为整个东南亚国家的这个样板。
所以在那个时候中国具备了构成一个伟大文明的基本要素,但是你要从汤因比先生这个观点来看,今天的中国应当说还没有达到汤因比所说的构成伟大文明的这三大要素,至少这三大要素都还不能够说已经非常地成熟和稳定。
无论是从社会制度的角度来讲,还是在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念,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匹配的那些价值观念体系,可以说也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各种各样的思潮,各种各样的行为方式,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都是在激烈的冲撞之中,并没有最后定型和成熟。
那么至于说普世意义的伟大宗教,我们更是莫衷一是,究竟什么样的宗教才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未来最最重要的宗教,具有普世意义的宗教,我们今天还不好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
所有这些就是什么意思呢?虽然汤因比先生对中国文明或者是中国文化在未来世界发展当中的作用做了极高的评价,但是按照他对于一个伟大文明的基本要素的这种界定的话,那么中国要想真正做到像汤因比先生说的那样,在未来世界统一进程当中发挥那么强大的作用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可以说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这是我们今天讲这个题目一个开场白,我们就是提供这么一个框架。
(四)如何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接下来我主要是想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看,如何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问题,从而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回应汤因比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未来所做的这种预估,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
那么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我想涉及到这么几个问题,第一究竟怎样理解文化,什么是文化。
第二如何来理解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应当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
第三就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现实的影响。
那么第四涉及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对我们的社会制度,对我们的价值观念,对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自我整合和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那么最后中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究竟有哪些事情要做。
二、文化与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一)何为文化?这是我们今天大体上想要讲的几个重要方面,那么首先我们一起看看文化这个概念,究竟什么是文化,实际上文化这个词含义是非常丰富复杂的。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有两位美国杰出的人类学家曾经对当时欧美世界,各种流行的文化定义做了全面的统计,总结出了总共164种不同的文化定义,这还是在1953年有两个人类学家所统计出来的。
到今天我想文化的不同的定义可能远远不止160几种,甚至可能会更多是吧。
但是文化这个词虽然含义是纷繁多样的,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并没有因为它的多样性和多异性,而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谈论文化,而认为自己对文化是一无所知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
那么我想今天我们这个报告在讲中国文化的时候,主要是想选择一个方面来谈,那就是说我们并不想从精英文化这个角度来谈,我们也并不想从所谓的小传统民间文化的角度来谈中国文化,我们是想从中国人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一套生活方式这个角度来谈文化。
那么这样一种谈论文化的角度,在西方学术史上一般是文化人类学这个学科谈的比较多,你要从精英文化的角度来谈文化,那就涉及到儒家、道家、佛家、诸子百家是吧,这些所谓的大传统。
你要从民间文化的角度来谈,那就是所谓的民间信仰的问题,民间生活方式的问题是吧。
但是要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谈,它更多的涉及到中国人几千年一贯的思维方式对吧,还有文化心理结构。
所谓文化心理结构是指一个民族过去几千年所逐渐养成的一种看世界的方法。
那么文化心理结构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语法,是不是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讲。
就好比那些一个农村的老大妈虽然是文盲,没有接受过教育,但是她的汉语可以讲得非常的流利,只要她会讲汉语,那么她就已经遵守了汉语的这个语法规则。
我们说这个语法规则不管她意识到了还是没有意识到,对于任何一个讲汉语的人来说都在发挥实际的支配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语法结构对于所有使用这一语言的人所构成的支配效应。
那么她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是不能够因此而忽视这个语法结构的作用和力量。
那么我在这里讲中国文化的时候,更多的是从文化的生存心理结构的角度来讲,这个文化的生存心理结构是讲一个民族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背后所隐藏的一些东西,很可能是几千年一贯的一种东西,这个东西就像语言当中的语法结构一样,它是文化生存背后的一种结构。
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心理结构,这是我们今天在讲中国文化的时候,想要提出来我们所讲的这个角度。
(二)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那么文化研究的这个理论和方法,实际上在学术界也是争论很长一段时间,一百多年来对于文化怎么来看,包括我今天在这里讲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偏重于文化心理结构的这种文化概念。
1.文化进化论那么这种文化怎么来研究它,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那么从上世纪初叶开始在美国以博厄斯等人为代表的历史批评学派提出了一种对文化新的理解,那就是说坚决反对在他们之前以泰勒、斯宾塞、摩尔根等人为代表的理解文化,那么把人类所有的文化都看成是统一的现行进化的这么一个历史不同的阶段,认为人类所有的文化都是按照统一普遍的规律来发展的。
并且是不断向前进步的,这么一种文化进化论的这么一个文化观。
2.对文化进化论的批评这种文化观在博厄斯学派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人类不同文化的特殊性,那么文化相对论者和那些历史批评学派用大量的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的材料和证据,推翻了以斯宾塞、摩尔根和泰勒等人为代表的文化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