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税人查补税款如何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1

纳税人查补税款如何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1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销项税额合计
150
370
进项税额合计
100
300
上期留抵税额
10
——
实际抵扣税额
110
320
应纳税额
40
50
期末留抵税额
0
——
期初未缴税额
75(60+15)
——
即:查补以前年度的税款合计在“期初未缴税额”栏作增加反映,其他栏目不变。
例2(1)查补当年度税款,直接补税入库。该企业3月份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发现当年1月份少报销项税额10万,多报进项税额5万,(即应补税15万),按要求应即补税入库。申报表有关栏目的填写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销项税额合计
150
380(370+10)
进项税额合计
100
305(300+5)
上期留抵税额
10
——
实际抵扣税额
110
325(320+5)
应纳税额
40
55(50+5)
期末留抵税额
0
——
期初未缴税额
65(60+5)
——
即:例2(1)、(2)查补本年度的税款,将查补税款合计在“期初未缴税额”栏作增加反映,申报表其他栏目不变,同时将查补(查减)的销项、进项在相应栏目的累计数作增加(减少)反映,“实际抵扣税额”栏本年累计数按本月数加上期累计数,再减去查出企业多报(或少报,用负数表示)的进项税额填列。
某企业1999年3月份正常的销、进项税额有关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本月数
至2月底本年累计数
销项税额合计
150
220
进项税额合计
100
200
上期留抵税额
10
——
实际抵扣税额
110
210
应纳税额
40
10
期末留抵税额
0
——
期初未缴税额
60
——
例1查补以前年度的税款,直接入库。该企业3月份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发现1996年11月份少报销项税额10万,多报进项税额5万,(即应补税15万),按要求应即补税入库。申报表有关栏目的填写:
(2)查补的数额小于企业留抵税额的,申报表“上期留抵税额”(22栏)按企业留抵税额和查补数额的差额填写;“实际抵扣税额”栏(25栏)的本年累计数按本月数加上期累计数,再加上查补少报(或多报,用负数表示)的销项税额填列(或加上企业留抵税额减查补税额中多报(或少报,用负数表示)的进项税额填列)。
“税款缴纳”部分的其他栏目按表中关系式填列。
对检查(包括企业自查)后应查补(或查减)的数额(如应调增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及调减进项税额与应调减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及调增进项税额之差为正数时,即为查补的数额,反之,为查减的数额),应进行有关会计帐目调整,并根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的调整和补(退)税情况,按以下情况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有关栏目,并用文字加以说明。
(作者单位:广东省国家税务局)
纳税人查补税款如何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2000年06月01日来源:
关于纳税人自查或被检查后应调减(调增)帐面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或进项税额转出数额,应如何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中相关栏目反映的问题,广东省国家税务局下发的《关于印发〈广东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的通知》(粤国税发[1999]176号)以及补充通知(见原《南方税务导报》1999年第12期第38—46页及《办税园地》2000年第1期第44页)里已有明确规定。为便于理解和执行,现就具体的操作方法予以进一步说明。
例4查减以前年度税额。该企业3月份自查发现1998年10月份多报销项税额10万,少报进项税额5万,(即应退税5万),按要求直接冲减期初未缴税额。申报表有关栏目的填写: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销项税额合计
150
370
进项税额合计
100
300
上期留抵税额
10
——
实际抵扣税额
110
320
应纳税额
40
50
期末留抵税额
——
实际抵扣税额
117
317(210+117-3-7)
应纳税额
33
43(33+10)
期末留抵税额
0
——
期初未缴税额
60
——
即:查减本年度的税额,按要求需调整留抵税额后再处理的,“上期留抵税额”栏按企业留抵税额加查减的税额填列。本月数其他栏目按关系式填列。查出的进、销项税额在本年累计数作增加(或减少)反映,“实际抵扣税额”栏本年累计数按本月பைடு நூலகம்加上期累计数后,再减去查减的数额和查出企业多报(或少报,用负数表示)的进项税额填列。
(2)该企业3月份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发现当年度1月份少计销项税额3万,多计进项税额5万(即补税8万),按要求需调整留抵税额后再入库。申报表有关栏目的填写: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销项税额合计
150
373(370+3)
进项税额合计
100
295(300-5)
上期留抵税额
2
——
实际抵扣税额
102
315(210+102+3)
0
——
实际抵扣税额
100
313(210+100+10-7)
应纳税额
50
65(50+10+5)
期末留抵税额
0
——
期初未缴税额
65(60+5)
——
即:企业留抵税额小于查补数,“上期留抵税额”栏填0,差额在“期初未缴税额”栏作增加反映;“实际抵扣税额”栏本年累计数按本月数加上期累计数,然后加上原企业留抵税额,减(或加)查出的企业多报(或少报,用负数表示)的进项税额填列。其他栏目按关系式填列。
例6查减本年度税额,需调留抵税额后再处理的情况。该企业3月份自查发现当年1月份多报销项税额10万,多报进项税额3万,(即应退税7万),需调整留抵税额后,再作有关处理。申报表有关栏目的填写:
本月数
累计数
销项税额合计
150
360(370-10)
进项税额合计
100
293(300-3)
上期留抵税额
17(10+7)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销项税额合计
150
380(370+10)
进项税额合计
100
295(300-5)
上期留抵税额
10
——
实际抵扣税额
110
315(320-5)
应纳税额
40
65(50+15)
期末留抵税额
0
——
期初未缴税额
75(60+15)
——
(2)该企业3月份自查发现当年度1月份少报销项税额10万,同时少报了进项税额5万,(即应补税5万),按要求应即补税入库。申报表有关栏目的填写:
应纳税额
48
58(48+10)
期末留抵税额
0
——
期初未缴税额
60
——
即:企业留抵税额大于查补数,“上期留抵税额”栏按两者之差填列,“实际抵扣税额”栏本年累计数按本月数加上期累计数,然后加上查补数额,减(或加)查出的企业多报(或少报,用负数表示)的进项税额(或加上查补少报(或多报)的销项税额)填列。其他栏目按关系式填列。
一、对查补以前年度的数额,按要求需直接补税入库的,在“税款计算”部分“期初未缴税额栏”(30栏)直接作增加反映;查减数额按要求直接退税或冲减欠税后退税的,在“税款计算”部分第30栏“期初未缴税额”直接作减少反映。并根据税款缴纳或退税情况调整“税款缴纳”部分的相关栏目,申报表其他栏目不作处理。
二、对查补(或查减)本年度的数额,除调整申报表“销项”、“进项”部分的本年累计数、“税款计算”部分的“销项税额合计”栏(20栏)、“进项税额合计”栏(21栏)的本年累计数外,其他栏目还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1、按要求需直接补税入库(退税或冲减欠税后退税)的,将查补进、销项税额合计数在“应纳税额”栏(26栏)和“本期应纳税额合计”栏(28栏)的本年累计数、“期初未缴税额”栏(30栏)相应作增加(或减少)反映。并将查增或查减的进项税额合计数相应在“实际抵扣税额”(25栏)本年累计数作增加或减少反映。
2、按要求需调整留抵税额后再入库(退税或冲减欠税后退税)的,还应区分以下三种情况:
(1)查补的数额大于企业留抵税额的,申报表“上期留抵税额”(22栏)填0,查补数额与企业留抵税额的差额在“期初未缴税额”栏(30栏)作增加反映;“实际抵扣税额”栏(25栏)的本年累计数应按本月数加上期累计数,再加上企业留抵税额(即查补税额冲抵的留抵税额)减查补税额中多报(或少报,用负数表示)的进项税额填列。
(3)查减的数额按检查部门的要求需调整企业留抵税额的,应在申报表“上期留抵税额”栏(22栏)作增加反映,并视其对调减数额的处理情况比照上述方法处理。
下面拟举出几个例子说明上述填列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方法。(由于查补(减)税额只涉及“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税款计算”和“税款缴纳”部分,故现只就该两部分有关栏目举例说明。申报表“销项”、“进项”部分略)
0
——
期初未缴税额
55(60-5)
——
即:查减以前年度税款,按要求直接冲减期初未缴税额时,在“期初未缴税额”栏作减少反映。申报表其他栏目不变。
例5查减当年度税款。该企业3月份自查发现当年1月份多报销项税额10万,多报进项税额5万,(即应退税5万),直接冲减期初未缴税额。申报表有关栏目的填写: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销项税额合计
1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