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62张PPT)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62张PPT)人教部编版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
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
山 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
本 胜对手。
田 一
当时所有的人都迷惑不解,直到十年后,他在自传中这 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 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
的 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
智 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
慧
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 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
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
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
不该冒险的悔意
2022/3/23
中文师范112 梁聪
20
根据以上概括,将文章分层, 并标出每一层段落大意。
2022/3/23
21
冒险(1~13): 爬悬崖
“我”:颤抖、冒冷汗、心直跳、爬、蹲、靠
走
毫无信心(哭)
一
步
再 脱险(14~22): 有了信心(伸、探、踩) 走
一
步
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
走一步 详 再走一步 略
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
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 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 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 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 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 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 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突兀( wù ) 滑稽( ˊˊˊˊˊˊ jī
)
恍惚(huǎng) hū 晕眩 ( xuàn )
哄堂大笑(hōng ) 小心翼翼( yì )
词语解释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 不整齐。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惊慌失措: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天旋地转:形容眩晕时的感觉。
2 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 量用课文原句。
3 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条理清晰, 能正确表达感情
题目解说:
1、反复修辞,是文眼。
2、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发展和深入, 具有强调作用。
3、富有意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发 读者思考和想象。
在攀爬过程中,我 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山高崖陡、 身体瘦弱 内心的恐惧
重难点思考:
1.我是怎么冒险的?可以分为几个阶 段?画出描写我不同阶段的心理、行 为的词语。分析我当时的心情。
2.我是怎么脱险的?分为几个阶段? 画出描写我不同阶段的心理、行为的 词语。分析我当时的心情。
2022/3/23
18
1,“冒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爬 全身颤抖 冷汗直冒 心咚咚直跳 第二阶段:蹲 心惊肉跳 哀求啜泣 头晕目眩 第三阶段:伏 恐惧疲乏 全身麻木 不能动弹
被抛弃的委屈
心 受嘲笑的羞辱
情 不知所措的羞辱
不该冒险的悔意
2022/3/23
中文师范112 梁聪
19
2,“脱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爬 全身颤抖 冷汗直冒 心咚咚直跳 第二阶段:蹲 心惊肉跳 哀求啜泣 头晕目眩 第三阶段:伏 恐惧疲乏 全身麻木 不能动弹
被抛弃的委屈
心 受嘲笑的羞辱
情 不知所措的羞辱
胆3、怯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 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 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的“前途茫茫”是指不知道怎样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困 难重重,举步维艰。
4、“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
学到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 验。它告诉“我”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 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 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 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 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天大的困难也可 以闯过来。
想一想
1、文章一开头为什么要突出“闷热”?
正是因为天气闷热,所以才想到去悬崖上透透气,凉爽凉爽。
2、“八年来‘我’一直有病”在文章中起了什么 作用?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伏笔。说明为什么5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 三分之一高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还吓得要死。 孱弱多病,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或“乖、懦弱、
恍惚: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 抽噎: 一吸一顿地哭泣。
用两个字填空,概括故事情节: (冒)险—(遇)险 —(脱 )险
课文讲解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文叙述了“我”在悬崖上
遇险,脱险的经历,并由此悟 出了经验。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 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 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5、“我”为什么犹豫了? 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 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
7、那座悬崖有多高?岩脊有多高? 8、所有的孩子都爬到岩脊了吗?所有的孩子 都爬到崖顶了吗?谁没到? 9、“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 “我”是怎么想的?
10、谁叫来了“我”的父亲?
11、“我”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 有什么感受? 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顺利爬下悬崖。
1 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经过、结果。
感悟(23):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困难分解为 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 得最后胜利。
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
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2022/3/23
1
走
一
步 ,
·
莫 顿 亨
再特
走
一
步
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1927~1983) 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
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 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 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1、默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音、意,勾画出现的 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重要信息。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能条理清晰的复述故事 情节。
3、理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 理。
3、学习本文关于行动、心理描写的内容及作 用。
灼人( zhuóˊ) 附和( h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