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美术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湖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
授课时间:22课时
设计教师:美术备课组
背景:
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美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的、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程。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
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目标:
1、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
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
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3、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
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4、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
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5、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6、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
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7、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
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内容:
课时1:大脚丫
课时2:剪刀添画
课时3:小老虎
课时4:动物聚会
课时5:左邻右舍
课时6:六面怪脸
课时7:快乐的舞蹈
课时8:彩点点
课时9:动漫亮相
课时10:民间玩具
课时11:小蜗牛慢慢爬
课时12:打扮相框
课时13:杂技高手
课时14:男生女生
课时15:四格画
课时16:信封娃娃
课时17:影子大王
课时18:听听画画
课时19:蹦蹦跳跳
课时20:小泥人
课时21:猴子上树
课时22:剪纸动物
实施
(一)教学方式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
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
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二)学习方式
美术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教学过程活动化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认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为美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
美术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1)创设美术情境法:创设美术情境是促进学生爱学的有效手段。
(2)开展竞赛法:在教学中,开展一些比赛,给大多数学生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和成功的机会,以此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定期开展“绘画比赛”,“手工展览”,评选小画家、小巧手,举行“摄影欣赏”、“名家名作欣赏”,扩展视野,提高欣赏能力。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设计制作家电、家具等模型,模拟商品交易,或用这些作品布置成家庭室内设计模型,进行展示,并对作品的效果作出评价。
2、观赏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出南北方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3、结合语文、音乐、数学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评价
一、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2、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在活动、作业、讨论、展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二、评价内容:平时表现+美术作品呈现+小组合作成绩
三、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学生自评:自我总结为主,结合自己在学习小组中的表现划定分数。
2、学生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学生在活动、实验等方面的表现,赋予评价。
小组展示课由组间相互评价。
3、教师评价:
平时成绩:包括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以及学生自我检测的情况给出成绩。
学期成绩:小组合作展示的共同成绩、通过举办美术作品展的反馈。
评价结果处理
总分为100分,具体如下:
平时表现占60﹪,期末展示成绩占40﹪。
两者相加,100—80、79—60、60以下,分别为A、B、C、三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