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与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行为的区别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与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行为的区别

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编辑:张智勇—赵红霞辩护律师(重庆市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
刑事知名律师张智勇释义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与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的逃逸行为的区别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与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行为的区别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与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行为存在本质区别。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认定此“逃逸”,其前提是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

其与能够确定肇事者具有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一般性违章行为,但因肇事后的逃逸行为致使事故责任难以划分而被交警部门认定负全部责任的情形完全不同。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由于发生了特定的情况,事故事实无法查清,当事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与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行为的区别
人的违法行为及行为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查清,而只能依法推定事故责任。

在此情况下,事故责任不是根据当事人事故发生时的违法行为及因果关系认定的,而是由于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违反报案、保护现场等行政义务,使事故事实无法查清而推定事故责任的。

但这种行政责任中的逃逸不同于刑事责任领域的逃逸。

行政管理意义上的推定不能直接适用于刑事责任的确定。

出于交通秩序的维持,交通管理、驾驶人员管理的需要,推定交通事故中逃逸的驾驶人员行政责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与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行为的区别
任的承担是合适的。

然而,至于刑事责任的认定却并非如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明确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定罪处刑。

“事故责任”显然只能是针对刑事责任而言,因为一般情形
而言,事故中的当事人完全可能害怕酒后驾驶、无证驾驶、驾驶报废或未审验车辆承担行政责任,而在事故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受害人所导致的情况下逃逸。

这种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与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行为的区别
情况下,行为人的交通违章行为就和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因果关系,也就无从由行政责任推定违章者刑事责任的存在。

如果交通事故是由于被害人的违规行为产生,车辆驾驶者由于恐惧、害怕而逃离现场,就不能要其承担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也就是不能以“违章行为”和交警部门认定的“全部责任”对这种情形下的逃逸者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否则就有客观归罪的嫌疑,不符合刑法主客观相一致的要求。

因此交通肇事罪都不能成立了,就更不能认定其为交通肇事犯罪后的“逃逸”行为了。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与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行为的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