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子目一、无患子科Sapindaceae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个全热带大科。
乔木或灌木,但香无患子族是借卷须攀援的藤本植物。
花常小,单性;萼片和花瓣常4或5片,花瓣内面常有鳞片。
雄花:雄蕊常8,长而伸出;雌花:雌蕊由2~3个合生心皮组成;雄蕊虽有肥大的花药,但药室有厚壁,不开裂,花粉无萌发力,这种花外貌似两性,实则为单性(雌花);花盘肥大,富蜜汁。
蒴果或为核果状或浆果状。
有些种的种子具假种皮。
约150属2000种,是热带雨林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重要组成成分。
中国有25属50余种,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但文冠果属和栾树属分布至华北和东北。
掌叶木属、伞花木属是中国特有属。
栾树属、茶条木属、文冠果属和细子龙属是以中国为主要分布区的属。
龙眼荔枝属、龙眼属、番龙眼属、文冠果属和栾树属是经济价值较大的属。
无患子是本科在中国的代表种,它的果皮含肥皂精,民间曾广泛用于洗濯衣物。
中国原产的荔枝和龙眼是著名的水果。
番龙眼属、荔枝属、龙眼属、假山萝属和Cupania属木材质坚而重,纹理密致,色泽鲜明,是建筑、家具、工业、细工的优质材料。
该科与七叶树科和槭树科关系最密切,它们不仅外部形态相似,而且花粉形态、木材解剖和化学成分等方面也提供了相类似的佐证。
该科分为车桑子亚科和无患子亚科2亚科14族(或13族)。
二、槭树科Aceraceae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
乔木稀灌木。
单叶或复叶对生,无托叶。
花小绿色,先开花后生叶或嫩叶长大后才开花,秋后落叶前常变红色。
花单性或两性;萼片5或4,花瓣5或4 ,稀不发育;雄蕊4 ~12 ,通常8 ;子房上位,2 室,每室具2胚珠。
仅1枚发育,小坚果,常有翅,又称翅果。
该科共2属20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上,主要产地为中国和日本。
中国2属全产,约150种。
①金钱槭属。
现有2种,为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特产植物。
翅果有圆形的翅,形状近似古代货币的钱,叶由7 ~15个小叶组成羽状复叶,冬芽常裸露而无鳞片包围于芽外。
②槭属。
俗称枫。
冬芽有鳞片,单叶或复叶,翅果,但2 枚翅果均仅一侧有长翅,易与前属辨别;本属共有200多种,广布于北温带的亚、欧、美3洲,中国有144种,其中116种为中国特产。
槭树槭树树干挺直,木材坚硬,材质细密,可作家具、农具、枕木和建筑材料;种子含脂肪,可榨油供食用及工业应用;有些种类的树皮,其纤维可为造纸及人造棉的原料;树冠较大,叶多而密,遮荫良好,为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
三、漆树科Anacardiaceae描述Anacarabiaceae 漆树科,双子叶植物,约60属,600种,大部分布于热带地区。
有些伸展至温带,我国有16属,约56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最盛,有些种类的果可食,漆属植物所产的漆和五倍子尤有经济价值。
乔木或灌木;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花单性或两性,辐射对称,排成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萼3-5裂;花瓣3-5,稀缺;花盘环状;雄蕊10-15,稀更多;子房上位,1-5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为核果。
我国的主要属有:Spondias,Buchanania,Choerospondias,Cotinus,Pistacia,Rhus等等。
科号恩格勒:124 哈钦松:205分布量世界:60属,600种;中国:16属,56种显花植物无患子目(Sapindales)的一科。
约70属650种,常绿或落叶乔木。
原产于世界热带地区,少数种见于温带。
树皮有树脂道。
通常为复叶,小叶排列方式多种多样。
花多单性。
果通常肉质。
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和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的核果可食。
芒果(Mangifera indica)、槟榔青(Spondias属)和卡非尔李(Harpephyllum caffrum)的果可作水果。
乳香黄连木(Pistacia lentiscus)、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era)含有用的油、树脂和漆. 破斧木属(Schinopsis)乔木,尤其是洛伦茨氏破斧木(S. lorentzii)的木材红褐色,可提炼商用单宁。
胡椒树(Schinus molle)和黄栌属(Cotinus)、盐肤木属(Rhus)的一些种为栽培观赏植物。
气根毒藤、太平洋漆树和毒漆会刺激皮肤引起皮炎。
四、芸香科Rut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无患子目的一个科。
该科有180属,1300~1600种,全世界分布,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生温带。
我国有29属,150种,南北各地均有,主产西南和华南。
山麻黄属和枳属为中国特有属。
形态特征常绿或落叶乔木、灌木或攀援藤本或草本,通常含挥发油,叶具透明油腺点,植物体内通常有储油细胞或有橙分泌腔。
有时具枝刺。
叶互生,少数对生,单叶、单身复叶(如柑橘属)或羽状复叶;无托叶。
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极少两侧对称(白鲜属)。
聚伞花序,少数成总状、穗状花序或单花;萼片4~5;花瓣4~5,离生;雄蕊4~5或8~10或多数;雌蕊心皮4~5,分离或合生,或多个心皮;子房上位,柱头稀不增大。
具花盘。
蓇葖果、蒴果、翅果、核果或柑果。
种子通常有胚乳。
花粉粒通常具3~6沟孔,近长球形至近球形,最长轴16~100微米。
染色体基数x=9~13。
主要种属柚子1、柑橘属(Citrus):柑橘属植物具单身复叶,结成具革质果皮的柑果,橙(C.sinensis),又名甜橙、广柑。
小乔木,叶互生,革质,单身复叶,叶片椭圆形,叶柄具关节,两侧具狭翅,通称箭叶。
柑果球形,果皮橙黄色,不易剥离。
原产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普遍栽培,为著名亚热带水果,果皮入药,种子含油30%左右。
柑橘(C.reticulata),柑果扁球形,直径5~7厘米,橙黄色或橘红色,果皮疏松,易剥离。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广泛栽培,为著名亚热带果品;果皮入药称陈皮,有理气化痰、和胃之功效;核仁及叶能活血散结、消肿;种子油可制肥皂、润滑油等。
柠檬柚(C.grandis)叶柄具宽翅。
柑果大,直径10~25厘米。
原产印度,约公元前500年已传入我国,著名品种有福建漳州文旦柚和广西容县沙田柚。
除作果品外,根、叶及果皮入药,有消食化痰、理气散结功效。
柠檬(C.limonia),又名黎蒙,柑果圆形,长约4.5厘米,黄色或朱红色,皮薄易剥离。
原产亚洲。
我国南部栽培。
果味极酸,鲜果可加糖冲水饮用,广东一带将其渣去核蒸熟称柠檬饼,食用可消食开胃。
另有洋柠檬(C.limon),和柠檬相似,但果椭圆形,用途和柠檬相同。
2、花椒属(Zanthoxylum):花椒属植物为灌木,羽状复叶,结成蓇葖果。
中国约40种。
分2亚属:花椒①花椒亚属,花无花瓣,心皮及花柱明显分离。
花椒亚属的常见种如花椒(Z.bungeanum),灌木,羽状复叶,具5~11小叶;蓇葖果球形,紫红色,种子黑色。
广布于全国大多数省区,野生或栽培。
果作调味料,亦可供药用,有散寒燥湿、杀虫功效;种子可榨油。
甘肃、陕西、四川产的统称川椒或川红椒,又称大红袍,果皮红润,油点大且突出,香气浓而味麻辣。
可作食物调料。
7~8月采收的称伏椒,9~10月取的称秋椒。
前者优于后者。
花椒还是一种芳香防腐剂。
中国黄河以北的古墓中发现有花椒作填葬物。
此外,它还是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驱虫等功效。
其根亦用作表皮麻醉剂。
其木材淡黄色,露于空气后色泽变深,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质部结构细致,径切面有光泽,材质中等,大材有美工价值,果皮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花椒油烯、水芹烯、香叶醇等。
根皮含白屈菜碱(chelerythrine)等生物碱。
种子含油量20~30%,属于性油。
花椒是两面针落叶树种,性耐寒、耐旱、耐土瘠、喜阳光,适生于北方气候,春末先叶后花,繁殖通常用种子。
与花椒近似而常见于长江以南各地的尚有竹叶花椒。
②两面针亚属,花有花瓣,心皮及花柱紧靠合。
两面针亚属分披散或攀附性灌木和直立乔、灌木两类。
前一类如两面针(Z.nitidum),木质藤本,小叶3~11。
产南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台湾等省区。
果径大者达7毫米,油点隐约,不突起。
根、茎、叶入药,其根的内皮层有硫磺色粉质组织,味甚苦且麻辣,含两面针碱等多种生物碱。
中草药用作镇痛剂,局部应用于麻痹神经末梢,有活血散瘀、消炎解毒和镇痛功效。
并有抗癌作用。
黄檗3、黄檗属(Phelloden-dron):黄檗属约4~5种。
主产亚洲东部。
中国有2种,分布于东北至五岭广大地区。
为高大的落叶乔木,成年树的树皮有发达的木栓层。
核果有数个小分核,蓝黑色,有粘胶质液。
树皮的内皮黄色,味甚苦,主含小檗碱(berber-ine)、黄檗碱(phellodendrine)等。
有强力的消炎、杀菌作用,为止泻和解毒的良药。
产东北的黄檗,又称关黄柏。
产长江以南的称川黄檗,又称黄皮树。
黄檗(P.amurense)为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边缘有透明腺点,结成核果。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
朝鲜、日本、前苏联太平洋沿岸也有。
生杂木林中。
木材供建筑、航空器材、细木工用材等;树皮药用,含小檗碱,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木栓层可做软木塞,内皮可做染料。
4、山麻黄属:山麻黄属为中国特有,单种山麻黄产长江三峡两岸地区。
全株有芳香油。
是一种重要的香精原料植物。
5、枳属:枳属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
枳又称枸橘。
广布于淮河以南、五岭以北地区,是具3小叶、果被短毛(也有几无毛的品种)的落叶枳灌木(也有冬季不落叶)。
染色体基数与柑橘亚科的绝大多数属相同,都是x=9。
它与金橘属和柑橘属2属或3属间杂交产生可育的杂种后代。
它与甜橙杂交的后代称枳橙,与金橘属(金橘或金柑)杂交的后代称枳橙橘。
枳是柑橘亚科中最耐寒的种,以冬季落叶的习性渡过寒冷季节,青岛市有露天栽种。
枳用作砧木,可使植株矮化,因其根系发达且深根性,故抗旱力强。
中药的枳实是以其幼果,不去种子,切片或整个制干而成,取嫩果整个制干的又称枳胎。
枳壳则是采较大的果,去其种子及部分肉瓢,切片制干而成。
枳的果和叶含枳苷(Poncitrin),橙皮苷(hesperidin)等多种黄酮苷类,又含l-西内碱(辛弗林)(l-synephrine)、茵芋碱(skimmianine)等生物碱及其他化合物。
吴茱萸6、吴茱萸属:吴茱萸属在中国约有20种,多数省区均产。
常见的如吴茱萸,简称吴萸,为高大的灌木或小乔木,各部密生油点,鲜叶有特殊异味且辣而麻舌,民间称之为臭辣子树。
每果瓣有1种子,果皮的油点大而明显,干后暗褐黑色。
药用的吴茱萸是采其嫩果,用甘草汤泡制晒干而成。
因地理与生境不同,该种的变异颇大,以叶大而质厚,果序轴粗壮而果密集成球的一类为药用的上品。
全株含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吴萸烯,次为吴萸内酯、罗勒烯等。
又含多种生物碱,果含吴萸苦素和吴萸醇等苦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