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江博罗水文

东江博罗水文


4125.42 1289.70 5053.13
603.14 78.35
741.4
190.35 24.73
234.0
最大流量(m3/s)
11100
9560
1760
10900
1920
12800
1964 年 6 1964 年 6 1979 年 9 1959 年 6 1986 年 7 1959 年 6
多年平均最高水位(m) 多年平均水位(m)
的比较可知,一般丰水年组为多沙年组,枯水年组为少沙年组。博罗站年实测年平均输沙量、
东江河道水文、泥沙特性及泥沙沉积量分析
邱 静 黄本胜 杜 涓 林美兰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510610)
摘 要:东江干流河道水文、泥沙特性分析及泥沙沉积量计算是东江干流河道采砂控制规划的基础。本 文在对东江干流来水来沙的特性进行分析,以及对东江干流河道梯级枢纽建成前后河道的水沙变化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并根据已有的水文泥沙资料,对东江干流河道的泥沙沉积量进行分析计算,为东江干流 河道采砂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降雨量 流量 含沙量 输沙量 推移质 悬移质 沉积量
月 16 日 68.36 64.60 73.73
月 16 日 36.60 32.18 41.13
月 25 日 11.85 6.60 15.68
月 15 日 12.40 6.60 15.68
月 13 日 12.12 6.66 13.31
月 16 日 11.86 6.54 15.68
多年最高水位(m)
1964 年 6 1964 年 6 1959 年 6 1964 年 6 1987 年 7 1959 年 6
179
据资料分析博罗站历年年平均含沙量最大为 0.17kg/m3(1957 年),最小为 0.028 kg/m3
(2002 年),最大为最小的 6.07 倍。博罗站最大年输沙量 580 万 t(1959 年),最小年输沙
量 32.5 万 t(1963 年),前者是后者的 17.8 倍。由博罗站年输沙量过程线与年径流过程线
0.051
0.063
0.056 0.024
输沙率(kg/s) 7.56 7.42 16.15 58.20 61.34 89.44
55.13
72.30
51.05 11.89
输沙量(万 t)
2.02 1.84 4.35 15.02 16.54 23.25
14.64
19.32
13.17 3.25
占年输沙量%) 1.73 1.58 3.71 12.83 14.13 19.86
7
1958
9
1943
6
1951 12
1953
8
1946 10
1953
8
1955
4
1909
1955
水位、流量 水位、流量、泥沙
水位 水位、流量
水位 水位、流量
水位 水位、流量、泥沙
潮水位 潮水位 潮水位
1.2 水文分析 东江流域降雨量是地表径流的唯一来源,上游河床陡峻,又常为暴雨中心,暴雨下降后迅速
汇集;中游河槽淤浅,容量少,形成洪水暴涨暴落;东江洪水多发生在 6 月和 7 月,5 月和 8 月 次之,也有发生在 9 月份的特大洪水。从季节上划分,4~6 月份是锋面雨造成的洪水,主要来自 龙川、新丰江和河源以上的地区,7~9 月份是台风雨造成的洪水,主要来自西枝江和河源以下的 地区。东江洪水特点是水情复杂,遭遇多样。由锋面雨造成的洪水峰型较肥硕,涨水缓慢。由台 风雨造成的洪水峰型尖瘦,变率大。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 6~8 天。
最大
最小
平均
580
32.5 247.4 0. 17 0.028
0.103
545
32.5 234.3 0. 17 0.028
0.097
545
72.1 205.8 0.15
0.028
0.082
267
72.1
165
0.13
0.028
0.070
备注
新丰江水库建成后 枫树坝水库建成后 白盆珠水库建成后
表 4 博罗站历年平均各月水沙关系统计表
176
游地区造成很大威胁。除以上三种类型洪水外,个别支流单独发生的大洪水,如干流龙川以 上 1961 年洪水,新丰江 1974 年洪水,西枝江 1960 年 6 月洪水及 1979 年 9 月洪水,均对当地产 生很大威胁。
东江枯水期一般为 10 月~翌年 3 月。解放后旱情较为严重的年份有 1955、1963、1977、1991 年。特别严重的是 1963 年。从 1962 年 10 月至 1963 年 5 月连续 8 个月基本上没下过透雨,雨量 较正常年份减少 50%左右,而且 1963 年 3 月~5 月的春旱期雨量更比正常年份偏小 60%以上,其 重现期超过 100 年一遇。1963 年 6 月 2 日上游的龙川站最小流量仅 7.9m3/s。
博罗站历年最大年径流量为最小的 4.6 倍;历年最大年平均流量 1310 m3/s,历年最小年平均 流量 283 m3/s,最大也为最小的 4.6 倍;历年最大流量 12800 m3/s(1959.6.16),历年最小流量 31.4 m3/s(1955.5.5),最大为最小的 407 倍。由此可见,东江干流河道的径流年际变化大。
月 11 日 9 4 39
月 13 日 8 4 31
10 月 3 日 8 9 33
月3日 2 2 6
月5日 7 6 32
年份
1954~2002 1960~2002 1974~2002 1984~2002
表 3 博罗站实测年输沙量、含沙量统计成果表
年输沙量(万 t)
年平均含沙量(kg/m3)
最大
最小
平均

西 枝



位 站




惠 州 大 桥
五 眼


高博
速罗 公水 路文 大站 桥

罗 大

水文站
水位站


石 洲 大 桥
双 石 大 桥

石 龙 南 干

石 龙 水 位 站
表 2 东江干流中下游各主要控制站水文特征值
站名 项目
统计年份
龙川
1952~ 1992
河源
1951~ 2002
蓝塘
1958~ 2000
12.51
16.51
11.25 2.78
注:表中降雨量资料统计年限为 1955~1988 年;流量资料为 1984~2002 年,含沙资料为 1989~2002 年。
11 月 31.8 418 0.016 6.87 1.73 1.48
12 月 21.2 396 0.018 7.13 1.91 1.63
177



河 源




文 站义
容 河
秋 香 江
位 站




观 岚 大 桥
岚 派 江
杨 林
水 闸
公 庄 河





东江








图 1 东江干流中下游水系简图
178
里程(km) 0+00
0+31.04 0+46.72 0+51.73 0+55.39 0+57.05 0+69.19
0+100.93 0+125.45 0+126.48 0+137.08 0+144.78 0+169.25 0+189.05 0+196.23 0+198.16 0+199.63
根据实测洪水及查测洪水资料分析,东江洪水大体分三类。第一类:洪水来源主要来自河源 以上干支流,如 1888、1899、1922、1964 等年份洪水,此类型洪水,由于源远量小,经干流河槽 调节后,水势展缓,对干流中下游不会造成很大威胁。第二类:洪水主要来自河源以下干支流, 如 1864、1940、1959 等年份洪水,此类型洪水,由于地处暴雨中心区,且洪水就发生在防洪地区 的家门口,峰高量大,对中下游地区威胁最大,常造成很大的损失。第三类:洪水来自全流域, 如 1947、1953 及 1966 等年份洪水,由于底水大,过程长,干支流洪水相碰机会多,也会对中下
月份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 月 10 月
降雨量(m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1.6 65.5 90.4 181.8 286.6 346.2
264.2
267.6
158.7 57.3
流量(m3/s)
420
409
541
828
950
1196
1072
1145
907
506
含沙量(kg/m3) 0.018 0.018 0.030 0.070 0.065 0.075
1 水文、泥沙分析
1.1 水文、水位站概况
东江干流及东江北干流设有 11 个水文(位)站,各站均有 40 年以上的观测资料。测站分布
情况及观测内容见表 1。
表 1 各水文(位)站简明表
站名
测站地点
河口距 (km)
集水面积 (km2 )
设立时间


观测内容
梅光
龙川县梅光村
347
龙川
龙川县水贝村
293
黄田
岭下
1954~ 2002
平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