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时期,心绪起伏较大。
本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1、自我发展指导。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情绪和个性,如紧张、愤怒、怯懦等,有时消极的情绪会占主导地位。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消除消极情绪,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发展他们的个性心理,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2、人际交往指导。
五年级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他们有了自己的个性,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想成为伙伴中的主导者,这使得友谊之间出现了一些误解等问题。
通过学习,要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朋友,明确朋友应该相互信任。
3、生活适应指导。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多会遇到挫折和选择,同时也会由于他们的心理状态而受到诱惑。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自觉抵制诱惑,面对挫折和选择,学会平等竞争,克服不良的心理现象。
4、学习心理指导。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学习的关键期,学业的紧张、活动的增多会使他们的心理发生很多变化。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创造能力,使他们懂得科学用脑,积累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减轻学习的负担。
第1颗用耳朵赢得好人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2.体验不同的倾听态度和倾听习惯带给别人的不同感受,领悟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在人际关系中的不同影响,理解什么是良好的倾听态度和习惯。
3.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技巧。
教学方法:心理训练、小组讨论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短剧录像、图片
教学过程:
第2课学会宽容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宽容,鼓励孩子要主动解决矛盾,千万不要记恨在心,更不要时时伺机报复。
活动形式表演法、讨论法
活动准备1、每人一棵心愿树剪纸
2、准备小品表演《真正的原谅》
3、学生座位按马蹄形小组排列,马蹄形开口朝黑板。
4、学生自备彩色笔。
活动过程
第3课换把椅子坐一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加强自我控制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到周围的人,学会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控制自己,消除自我中心的意识。
教学形式与方法:
情景小品表演法,讨论法,归纳法、“心理换位法”教学准备:
1、全班分为四个小组,选好小组长。
2、每人准备一支笔和纸。
3、组织部分学生表演情景剧。
第4课挑战挫折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无论遇到什么事、什么困难和特殊情况,都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调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主动寻找别的途径,创造新的结果。
2、帮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来面对许多困难,就是“这是对我最好的锻炼和考验!”或者“太好了!”。
3、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活动准备:
1、卡片(我这样面对挫折)每人一张;
2、电光纸剪出的小奖章若干;
3、配乐故事;
4、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第5课欣赏自己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对自己特长的小结和肯定,以及他人的
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2、通过同伴的积极评价、学会欣赏他人,同时也感
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
活动方式:
讨论,交流,学生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
活动重点
启发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自己值得欣赏的地方。
活动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欣赏自己和欣赏别人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写出自己孩子的优点。
2、排练节目《不自信的小明》
活动过程
教学内容及过程个人创意
一、引入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不够漂亮,但你
很聪明;也许你不会唱歌,但你有甜甜的笑
容;也许你不会画画,但你是体育健
将。
总之,你有你的可爱之处;有你
的优点长处。
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但有的同学不这么
想,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己总也赶
不上别人。
你们看——学生表演《不自信的
小明》
二、辅导过程
(一)认识不自信的害处
1、观看表演《不自信的小明》。
第6课调节愤怒
教学目标
1、认识愤怒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
2、了解愤怒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能正确面对愤怒情绪。
3、初步学会调节和控制愤怒情绪。
教学过程
第7课寻找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快乐程度,引导学生体验快乐的情绪。
2、进一步学会更多的寻找快乐的策略,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
3、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
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快乐,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情绪。
活动方式
1、讲述与分享
2、心理小测试
3、游戏活动
4、情景体验
5、讲故事
6、带动唱
活动准备
1、快乐指数自测题
2、小故事《我的烦恼》
3、活动音乐《歌声与微笑》
4、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围成圆圈就坐
第8课做环保小主人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树木能够绿化、美化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1、明理目标:知道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2、激情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极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3、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到校园参观。
2、头饰(几种树木)
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八条。
4、预习老师准备的拍手歌。
5、教学媒体:运用音、像、图相结合的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为突破教学重难点,共设计了四部分教学课件,即录相导入;视、听结合范读故事;动画设计教学内容情景摹拟,虚拟行为情景辨析、导行。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