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语文

2019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7课《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语文

《俄国的改革》同步练习1.一位俄国文艺评论家曾这样描述:农奴制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个监狱、一口棺材,散发着腐朽的臭气。

这说明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外来入侵 B.国家的分裂C.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D.农奴制盛行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十月革命3.下列言论可能出自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之口的是()A.“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B.“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C.“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的状况”D.“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4.“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列宁对下列哪次改革的评价()A.苏联的新经济政策 B.戈尔巴乔夫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5.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的事件是()A. 1861年农奴制改革 B.十月革命C.二月革命 D.赫鲁晓夫改革6.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A.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C.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使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充分暴露的是()A.“十二月党人”起义 B.经济发展的缓慢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农奴生活的困苦8.“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

”关于彼得一世生前创造的奇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巩固了农奴制度 B.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C.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9.观察右图,俄国1861年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A.伊凡四世 B.彼得大帝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10.1861年,俄国革命民族主义者赫尔岑在《钟声》上公开宣称“解放是一种欺骗”。

其理由是()A.农奴成为“自由人” B.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C.农奴被迫赎买份地 D.农奴没有成为国家的主人11.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改革使俄国()A.摆脱了民族危机 B.缓和了阶级矛盾C.解放了农奴 D.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12.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

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A.推行西欧的文明生活方式 B.扶植发展工场手工业C.建立各类学校、医院 D.建立12个“院”13.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事件是()A.大化改新 B. 1861年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14.综观世界近代历史,凡走上本主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

而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A.独立战争 B.明治维新 C.废除农奴制改革D.孝文帝改革15.阅读下列材料:1856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他后来又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九年级教材请回答:(1)这位沙皇是谁?他针对哪次改革而言的?(2)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农奴制俄国暗无天日,就像一个监狱、一口棺材,散发着腐朽的臭气”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由此可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农奴制盛行,所以答案选D。

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解放农奴”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实行废除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所以答案选B。

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实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解放”了农奴,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B项符合题意;“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出自拿破仑之口,A项不符合题意;“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和一半自由的状况”出自林肯之口,C项不符合题意;“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出自罗斯福之口,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民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

因此,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5.【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称为1861年农奴制改革,它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于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俄国1861年改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生活困苦,暴动连连,为了维持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解放了农奴,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项说法不正确;ABC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D。

7.【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而俄国农奴制无法满足工业发展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惨败充分暴露了俄国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腐朽,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沙皇俄国陷入危机之中,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故选C。

8.【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彼得一世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的性质属于专制王朝推行的封建性改革,并没有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所以,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

故选D。

1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农奴被迫赎买份地,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故对农奴来说,“解放是一种欺骗”。

AB不是“解放是一种欺骗”的理由,D和题意无关。

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使俄国从农奴制社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因此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执政后,亲自参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并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扶植发展工场手工业,鼓励本国商人和外国企业主投资建设手工工场,B项符合题意;ACD项属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不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故B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发生在日本,故AC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认识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4.【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A项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B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C项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D项是中国北魏时期的改革。

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15.【答案】(1)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农奴制改革。

(2)资产阶级改革。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可知,这位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1861年改革;(2)依据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