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忆江南》教案设计

《忆江南》教案设计

古词《忆江南》教学设计
城南中心小学倪睿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湘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

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

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

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

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

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

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

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

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

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

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朗读成诵,默写诗文。

5.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愿意去吗?
2、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3、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学习古词两首中的《忆江南》去领略江南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简介词与词牌名
词: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牌:词最初是伴着旋律而唱的,这个旋律就称为词牌名。

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呢?(忆江南)
解题意,忆江南是回忆江南的意思。

那是谁怀念江南呢?
(2)简介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中国文学史上颇负盛名。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

代表作有:《长歌行》《卖炭翁》《琵琶行》等。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老师先来给大家读读,好吗?(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二、读出词中美景:
(一)读通词句
1、请同学自己也读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点名读,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写的时候注意与“暗”的区别)。

3、齐读。

(二)读出节奏
1、同学们,古诗词光读通顺是不够的,它是有节奏的。

你能够把这首词的节奏读出来吗?谁来试试?
2、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停顿吗?
3、大家看,老师把节奏标出来了(出示标好节奏的整首词),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齐读,老师提醒画双竖线的地方稍作停顿)
4、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找出藏在这首词里边的一个“对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这个对子很有意思。

下面老师读上边句子的一个词语或短句,你们从下边句子读跟它相对应的词语。

日出——春来江花——江水红胜火——绿如蓝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古诗词中把这种字数一样,形式差不多的对子称之为对偶或是对仗。

读起来琅琅上口。

(日出江花…….读!)
三、明词意,悟词情:
(一)明词意
1、同学们,学习古诗词,读通了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

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词,借助资料,实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点名汇报)谁来试着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第一句:(曾:曾经“谙”:熟悉)江南如此的美好,我对这里的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

第二句:江花:江边的花胜:超过蓝:草名,兰草(介绍兰草)如:好像、似太阳快出来了,江畔的红花被太阳照耀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来了,江水绿得跟兰草一样的绿。

季节:春天修辞手法:比喻
第三句:“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怎么不回忆江南?
(二)读中悟诗情
1、懂了它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这首词就更有意思了,不信咱们来试试?请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读。

师:(平静的)江南好,
生:(跟着)风景旧曾谙。

师:(感叹的)江南好,
生:(跟着)风景旧曾谙。

2、读了这句,你读出了什么?(江南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师相机板书:好
3、那么谁再来读读这句,读出江南的那种美,读出作者的回忆。

(师评:你的声音里流淌着江南的柔美好一个豪迈的赞叹)
4、江南如此的美,那让作者印象最深一道风景是什么呢?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读了这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①(ppt出示情境图片)师:太阳马上就要出来了,天边是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

如果你是白居易先生,面对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是吗?)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读这一句,谁来试试?
评:老师觉得还不够红艳,还不够灿烂。

谁再来试试?
②老师想给大伙读读,行吗?(师范读)学生齐读。

③真美啊!而那一江春水呢?(出示ppt)碧绿地如兰草一般,犹如一块翡翠。

面对这样的景色,我们的诗人又是怎样吟出这春来江水绿如蓝呢?谁来给大家读读?
评:真平静啊,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④好,我们来读读这两句。

老师先来给大家读读,好吗?(师范读)想象到那种画面了吗?那么接下来男孩子读前面一句,女孩子读后边一句。

(分男女读)
5、江南如此好让人(指着大屏幕:能不忆江南?)
①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②用你的朗读声告诉大家这是个反问句。

(点名读)
③你能把它改为陈述句吗?
改:忆江南
从这一句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④请你用朗读声传达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读)
⑤诗人通过反问寄托出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可诗人仅仅是回忆江南的美景吗?相机板书:景
在这里,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引出“人和”
⑥请同学们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6、请全体同学带着对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一起背诵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忆江南》。

7、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①齐读
②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引出:情真
8、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音乐性和图画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歌曲《忆江南》,请同学们用心听。

(播放音乐)
四、课堂总结
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这节课学到了些什么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