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疾病的转归,养生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疾病的转归,养生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疾病的转归,养生同学们,现在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疾病的传变规律,传变最终的结果,用咱们规范的术语叫疾病的转归。

我们现在讲第六讲,疾病的转归。

第六节疾病的转归第一个问题讲疾病转归的概念。

什么叫转归?疾病的转归是疾病后期阶段的变化状态和结局,是邪正交争的趋势及其盛衰的表现。

后面这个定义,是讲它的机制。

那么简单地说来,转归,就是疾病的最后期阶段的变化和结局。

也可以用这两个字,就是结局。

但是,咱们这里的转归,可以理解为结局。

转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所以定义加上后期的变化、状态和结局,它是邪正交争的结果。

第二(个问题),讲疾病转归的形式。

疾病转归的形式,一、痊愈,又称病愈,是指疾病状态下的机体脏腑经络的阴阳气血失调,重新恢复到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是机体从疾病状态重新转化为健康状态。

体现了疾病与健康之间的转化,由疾病转化为健康,把这个叫做痊愈。

大家注意,咱们定义是重新恢复阴阳气血平衡状态。

它的意义,是疾病转归的最佳的结局。

大家注意,按照我们现行的对疾病治疗的疗效判定标准:有痊愈,有基本治愈,有好转,有无效,那么这里面这个痊愈是最佳的结局。

这个和将来同学们学习疾病的疗效判定标准不完全一样。

我们是从定义,学习定义,什么是痊愈,从这儿来说的。

痊愈是通过若干指标来确定的,现在要求对疾病的疗效判定如痊愈的这个疗效判定,疾病好转,就是有效、没效,就是有效没效的治疗方法,它是有特定标准的。

讲到这里,综合疗效判定标准不是单纯从一个脉,也不是单纯从一个证,还要包括生命质量。

诸多参数来确定是不是痊愈,是不是基本治愈,是不是无效,参照我们行业的标准,用明确的疗效判定标准。

这里就是学一个概念,我们期望的最佳结局,这是第一。

再看一个最坏的结局,转归的形式,死亡属于生命伦理学一个重大概念。

从疾病转归来看,什么叫死亡呢?按照中医理论,死亡是机体的阴阳离决,整体生理功能永久终止的一种病理过程,或者叫结局。

(一)这个定义的一个要素,定义死亡,按照中医讲,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根据中医的阴阳学说,揭示它的内涵,阴阳离决状态下,意味着死亡。

那么表现形式如何呢?表现什么样呢?就是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发生永久性的终止。

在这种情况下,定义这个转归一一死亡,中医学强调形和神的统一、形神的统一、就是中医学的生命观。

那么中医学的死亡观也是从形和神两方面来考虑,中医强调,“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那么用什么判定形谢呢?就是人体的脏腑经络系统发生永久性的生理功能的终止,看形是否谢?所以中医学把亡神作为判断死亡的重要标志。

将来同学们学习《诊断学》的时候,望神,老师会进一步讲,特别是望眼神,作为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于死亡的概念,大家注意,科学概念是动态的。

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进一步来建立死亡定义,特别是脑死亡的概念。

大家知道,现在国际上有安乐死的概念。

安乐死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的重大课题,牵涉到如何鉴定死的概念,脑死亡的概念。

脑死亡应该怎么讲?从医疗行为上你应该怎么处理?将来这个概念进一步规范的时候,我们以哪个为主?现在教材是按照中医的阴阳学说来界定它的概念。

如何来判断?按照中医判断死与没死,中医有自己的判断指标,其中望神是最主要的,这是根据形神统一的观点来看的。

既要考虑形,又要考虑神,重要是看神。

生命机能没有了,停止了,发生永久性的终止,意味着死亡。

按照中医学认为,死亡分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

按照生命的规律,自然衰老,享尽天年,无病而终。

人就自然衰老,好多健康的老人,最后没有什么病,很安详的死去,没有什么病。

活一百岁,活八十岁。

这叫什么呢?叫自然死亡,属于生理性死亡。

按照他自身生命的运动规律,他享尽了天年,应该享尽了天年,不是因为病,或其他条件引起的死亡,中医叫做享尽天年,无病而终。

这是最佳的结局,死亡最佳的(结局)。

在长寿地区,高龄,咱们中国各个不同地区都有长寿的老人,他们没有什么病,整个生命状态都不错。

终有一天,他会自然衰老,最后就没有了,就是死亡了,这叫无病而终,我们都期待着无病而终。

把这个死亡,阴阳离决叫生理性的死亡,是自然的发展过程。

第二个,叫病理性死亡,一个是因病而亡,一个(是)意外死亡。

咱们讲了这么多,讲生理,讲病机,就是什么什么病因作用到机体发生疾病,那些发生发展规律。

由于机体的原因,和我们自然原因,这两个原因作用的结果,疾病没治好,最后患者死亡了。

这个死亡并没有达到他本人应该达到的自然寿命,因有病导致阴阳离决,把这个叫什么呢?因病而亡。

咱们医生的职业和疾病打交道,和疾病进行斗争,就是利用我们的理论,我们的知识,我们所掌握的手段,去战胜疾病,保障患者的健康,使他享尽天年,而不至于因为病使他不能享尽天年而过早的死亡。

意外死亡是很难预测的。

防止意外死亡,这是很难的,但是人们可以知道哪些是最危害生命的要素,哪些因素我们可以防止它,远离它,那么我们就可以减少死亡。

按照中医学来看死亡,一般我们学的医学多半是指这个说的,也包括意外死亡。

最后判定死亡是判定脑死亡,神还有没有?没神意味着脑死亡。

心主神明,神灭,形也灭了。

用它这个看,用望神来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如果是享尽天年,属于自然的规律,生命的自然规律。

咱们现在的人类,不管哪个民族,按照生长这个规律来讲,现在咱们自然年龄(应该)是120 岁到125 岁。

就是以成年长最后一个牙齿,作为生长期计算,就是人类学计算,按照这个算,最后120 岁到125 岁是人的自然寿命。

自然规律也可能有的人就活得少一点,或多一点,按照一般规律自然寿命是120岁到125岁。

最坏的结局,就是死亡,那是最坏的结局。

两种结局,一个好的自然规律,一个不好的因病或者意外伤害,最后导致死亡。

关于死亡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重大课题,希望同学们以后注意这方面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于死亡的定义,脑死亡的定义,咱们国家最近也要出台这个,牵涉到如何判定脑死亡,这又牵涉到一个法律问题,不仅是个医学问题。

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就是谈缠绵。

记住这个含义,缠绵的含义。

缠绵是指久病不愈,邪正相持,或者正虚邪恋的一种病理状态或者变化。

注意,邪正之间的关系,这个状态,邪正状态,邪正相持,就是正也不强,邪气也不强,相持阶段。

或者是正虚邪恋,正气虚,疾病的末期邪气还没全祛掉,正邪之间并不一定处于相持阶段,就是它俩力量平衡不一定,这时候就表现出一种病理变化叫做缠绵。

为什么要加“状态” 两个字?处于缠绵阶段,不仅是功能发生了变化,也可能神志发生变化,把神志发生的五脏的功能变化称之为一种状态。

缠绵的发展趋势:1. 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乃至痊愈;2. 可以恶化,发展为死亡;最重要的,多见的成为迁延性的病变,就是由急性病变转化为慢性病变,长期迁延不愈,迁延的病程长,或者是遗留后遗症,定义里边的状态就是指的后遗说的。

功能性的残缺或者神志的残缺形成伤残,把这种称之为病理状态。

另外,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新邪,发为新的疾病。

就缠绵阶段,旧病没完全好,最后又感受新病。

这是第三个转归(的)表现形式。

前面讲的痊愈和死亡(是)从两极来讲的,这个是最常见的。

由于体质的因素,或治疗的不及时,或者失误,常常使疾病发生迁延的变化,迁延下去,导致缠绵不愈。

第四、后遗,就是留下后遗症。

什么叫做后遗?是指疾病的病理过程结束,病因作用基本终止。

就是疾病的演变过程结束了,邪气作用就终止了,只遗留原有疾病所致的形态或功能异常。

它只表现出来形态异常和功能异常。

(一)形态的异常,比如震颤、畸形、偏瘫。

找病因辨证,辨别不出病因来,那个形态发生改变,畸形。

(二)功能异常。

比如失语,中风以后失语,他功能恢复基本差不多了,也找不出阴阳不平衡了,但是失语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痴呆,痴呆,中医叫呆,呆病,现代医学的名词叫痴呆。

在咱们国家,大家注意,本来东西方比较,西方国家以血管性痴呆为主,而东方人以早老性痴呆,就是阿默海茨痴呆为主。

在衰老过程中,机体发生的变化引起的痴呆。

可是,我们国家现在流行病学调查,在某些城市调查的结果,血管性痴呆有上升趋势,比早老性痴呆还要多。

因为我们心血管疾病,诸如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这些发病率逐渐的上升,那么血管性痴呆是由它而来的。

脑梗塞,就是多发性梗塞,最后形成痴呆,血管性痴呆具有上升趋势。

我们中国到现在为止,发生痴呆,特别是老年人,常常是早老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交织到一起。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这个病已显得越来越多。

这也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是老龄社会医学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

正因为这样,中医延缓衰老的研究,就成为我们当代中医药临床科研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既是西医的重点课题,也是中医的重大课题。

第五个,复发。

复发,是指疾病痊愈后的再度发作。

就是病已经好了,重新又发作。

从前有了病,重新再来一次。

虽然痊愈了,但是在病因作用下,原有的疾病再次出现,把它叫复发。

复发是疾病过程当中连续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体现了一个疾病病因作用到机体以后,出现的一个动和静的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这样一个运动变化过程。

是指原有的疾病已经治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在病因的作用下,它再次出现,仍然发生原有的疾病,把这个叫复发。

这个复发从《伤寒论》开始,历代医家都作了详细地论述,就是疾病复发的条件,也叫诱因。

其一、《伤寒论》讲食复,就是疾病后期,由于脾胃的功能低下,饮食不当,导致原有疾病复发,这叫食复。

其二、劳复,是指过度的劳累,过劳,包括劳力、劳神和房劳,过度的操劳,使正气更进一步的衰减,正不敌邪,使疾病重新复发。

其三、还有情志复,叫情复,就是精神、心理因素,心神失和,导致疾病再次发作。

在现代的疾病当中,它是复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强调人的心理状态,也体现了中医学强调神志内伤,是内伤疾病的首要因素,它也是复发的首要因素。

其四、是重感复,是指原有的疾病已经初愈,但是还有一点正虚邪恋,就是余邪未尽,在这种条件下,又重新一次感受新邪,导致旧病复发,把这个叫做重感复。

在中医学里面,除了上述引起复发之外,其五,还有一种叫自复,就是说机体本身的因素,不包括这些复发因素,因为他自己本身的调节能力差,再一次出现原有疾病的再一次发作叫自复。

转归的形式最重要的就是两极,一个是痊愈,一个是死亡,中间重要的是缠绵。

疾病的转归取决于,仍然是按照邪正盛衰的理论,仍然是取决于邪正之间的关系,根据邪正之间的关系来判定它最后取得什么结局。

中医的病机学,讲到此为止。

在病因的作用下,由于邪正交争的结果,邪正交争是疾病发生的最基本的原理。

邪正交争的结果,病变的性质可以反映出寒热性质,通过阴阳失调体现出来。

这种寒热性质,邪正盛衰,虚实寒热的这种最基本的性质,它是最一般的变化规律,是通过脏腑经络气血失调而表现出来的。

那么脏腑气血经络失调,特别是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调,通过脏腑的气血失调,用阴阳盛衰,寒热虚实来算出它们的规律,形成脏腑病机学的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