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梯形面积计算(教案模板2)

梯形面积计算(教案模板2)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有了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研究基础,可以用同样的推理方法得出 梯形面积的公式。但在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用割补法推导公式, 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用拼摆两个相同的梯形的方法来推倒公式,在此基础上再 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这样在掌握知识的基础,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充足的空间。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 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分 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意识。通过学竹剪制 环形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生活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分组汇报,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 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 是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指 名学生操作演示 转化的方法。
认识梯形的特征, 加深理解。
2.推导公式
1.引导学生得出梯形面积 和其他图形面积的关系
2.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 的计算公式。
学生拼组梯形活 动
学生回答梯形计 算公式
学生动手操作、 探究、讨论,用 割补的方法,推 导梯形面积的计 算公式
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梯形面积公式,促使综合能力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实施的。
小学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五年级上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网络资源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 备
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了一些 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都有 一些联系,比如三角形?哪 位同学来说看看。
通过拼组活动,培 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合作意识, 及归纳总结能力。
3.公式应用
出示课本第89页 的例题,教师指导 学生理解“横截
学生尝试解答
通过多方面练习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4、全课小结
(1)学了什么?
(2)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是什么?
(3)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 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结课让学生对 整节课内容进行回 顾,形成知识整合
梯形面积计算(教案模板对象
学生
提供者
杨晓龙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安排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之后,因为它与前面两部分 关系比较密切,所以教材把它们编排在一起,是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教材没有给 出推导的过程和计算公式,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讨,自己得出结论,给教师 和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 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 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 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里仍然要运用转化 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但是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 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 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以引导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