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案案例

个案案例

经典案例】社区矫正缓刑个案案例——郭宏洲发文单位:社工服务部作者:普惠编辑更新时间:2011-10-8 17:28:33 浏览次数:6323
一、基本资料
案主:黄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84年X月X日
文化程度:初中
婚姻状况:已婚
职业状况:曾经在部队服兵役,在社工的帮助下,目前在东莞市沙田镇中国石油销售公司担任保安一职
犯罪情况:黄某于2010年10月25日被广东省增城市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考验期自2010年11月05日至2015年11月04日)
二、个案来源
社区矫正个案。

根据《东莞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案主属缓刑人员,于2011年6月24日由派出所移交到镇社区矫正办,接受社区矫正。

在做好相应的法律文书衔接准备工作后,社工通过建立案主材料档案,走访村居社区,对案主的情况进行了基本了解。

并在6月24日入矫仪式上,社工与案主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初步建立了工作关系。

三、个案背景资料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视角
1、偏差行为理论。

偏差行为理论认为个人在所属的初级团体中学习行为规范,如果这个初级团体的行为模式本就偏离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那么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会偏差行为。


而解决偏差行为的方法是重新社会化,鼓励人们增进与合法行为模式的联系,同时劝阻人们减少与非法行为模式的接触,以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综合案主的问题分析,案主自幼丧母,父亲又经常赌博,心情不好时便对案主施以拳脚,案主又没有多少反抗能力,导致案主长期对父亲的怨恨和逃避行为。

因此,在缺失母爱的情况下,案主更会变得比较孤僻,处事方式也会与一般人不同,所以社工应该引导他学习正确面对困难,减少他内心的萎缩感,鼓励他积极勇敢的面对需要面对的困难。

2、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模式的养成是在与他人、与团体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案主部分错误行为的养成是因为长期处于错误的互动模式中,因此遇到问题都用一贯错误的方式去解决,所以社工必须引导他明白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3、人在情境中理论。

人在情境中理论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发展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政府都应该负起的责任。

这里社会环境就显得更加重要。

黄某的犯罪行为往往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变黄某目前的生活环境,能够促进黄某个人的改变。

(二)问题界定及分析
从与黄某的接触以及对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司法社工将黄某的矫正问题初步确定如下:
五、协议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总目的:
协助案主顺利完成社区矫正,训练案主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鼓励他重新站起来,树立勇气和信心,实现就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善和妻子的关系,缓和与父亲的关系。

(二)分解目标:
1、引导案主用优势视角看待自己,树立信心、走出家门、。

2、应用启发式的问题帮助案主找到问题的原因,并按照轻重缓急、前因后果制定确定解决步骤。

3、挖掘案主潜能、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帮助案主增强自信。

4、实现就业,恢复亲情支持网络,丰富案主生活
(三) 服务计划
1、了解案主基本情况,建立关系
利用前两次和案主见面的机会了解案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状况、性格特征等基本情况。

通过解释社工是可以帮助他解决司法所工作人员不能解决的家
庭关系、人际交往、就业援助、子女教育、自信心训练等困难建立初步的工作关系。

2、了解案主真实想法和需求,建立信任关系。

从案主容易接受的话题入手了解他对家庭、对妻女、对父亲等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及时给予支持和理解。

平时利用电话、信息等方式加强与案主的沟通交流,了解困难和需求表达关心和问候并给予帮助。

3、引导他澄清问题,看清优势,着手解决就业问题。

从引起案主困难的原因入手,引导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

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技能,鼓励他主动联系、自信面对、努力尝试,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4、联系亲属,给予精神支持
电话联系案主妻子了解其想法和感受,倾听她内心的苦楚,将案主目前情况告诉她,希望她能够多给案主打电话、让案主多听听女儿的声音,试着站在案主的角度想想,多给予关心和鼓励,给案主以支持。

六、服务记录
七、服务过程评估:
1、案主的矫正变化评估
案主在接受矫正初期对矫正规定不太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案辅导,从引导案主共同探讨有那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首先解决那个问题等到后来案主实现就业、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开始主动看望妻女等,这些改变都是源于案主从现实生活中有了提升自信
和底气的物质基础—工作。

所以案主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要实现接下来的目标社工只需要扮演推动者的角色即可。

2、社工工作成效评估
案主从最初的无助和迷茫到现在自信的提升都源于社工引导案主逐步分析原因、挖掘优势、制定目标、提纲挈领、提供就业信息等过程逐步实现的,在此过程中社工注重培养案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到后来寻找到工作,案主开始变得自信起来。

总的成效评估来说还算比较成功,主要原因是社工引导案主找到了纠缠在一起的所有问题的根源。

八、未来个案跟进
此个案结束矫正的时间还有四年多,目前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已经走上正规,下一步案主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应该不难,因为有了工作、有了自信、有了同事,案主也变得开朗多了,不像以前那样头发不理、衣服不洗。

但还是要注意培养案主面对困难时的心理调试能力和方法。

还有一个就是案主还需要度过为期四年的社区矫正,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社工之前同案主的父亲联系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机会面见,所以在接下来的矫正过程中积极寻找机会、利用节假日等给其父亲发送祝福短信进行问候,创造机会和其父亲见面。

另外多和案主妻子沟通希望她能多和案主联系,多给机会让女人和案主见面,给案主创造家庭温暖。

九、社工反思
首先,社工在接触案主的基本资料后发现案主和社工的年龄相差不大,就从这个信息点入手找到了一些共同话题,由此进入案主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背景,在这个过程当中社工注意运用专业技巧表达对案主的尊重和理解,使得案主对社工有了信任并建立了较好的工作关系。

其次,在个案跟进的过程中社工始终试着实践“助人自助”的专业精髓,通过引导、澄清、鼓励、挖掘优势、训练技巧等方法提升案主自己发现问题、抓住源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案主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会解决困难的方法。

另外一个就是社工多次引用启发式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案主看清解决问题的切口所在,使得案主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最后,社工注意案主运用非语言形式表达理解和支持,比如:通过手机或者其他信息发送平台发送鼓励短信、节日祝福短信等,让案主感觉到重要时刻,还有人记得他、祝福他。

当然,社工在个案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实务经验不足、专业技巧应用不娴熟、链接资源能力有待提高等。

这些都需要社工多做、多练、多学、多反思。

作者简介:
姓名:郭宏洲
性别:男
学历:本科
专业:社会工作
毕业院校:兰州商学院
性格:热情开朗
服务领域:石龙镇司法社工
实践经历:
1、2009.6-2009.12月在兰州国芳百盛购物广场有限公司进行现场员工管理
2、2008年4月在甘肃省女子监狱进行少年犯小组工作
3、2008年5月在甘肃省红十字总会担任志愿者
4、2007年5月在甘肃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分检、促销
5、2006年9月在东方红广场义务卖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