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给九年级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你们好!
炎炎夏日,酷暑渐渐难当,六月份这个时节,因为有了中考,而可能被你们认为是“黑色和烦闷的六月”。
此时,你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你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小有成功,都希望能考上重点高中继续深造,都希望能给你们的父母和你们的亲朋一次折服。
的确,上了重点高中好象能暂时给人片刻的欢愉与自豪,似乎能感觉到自己离上大学的距离近了一点。
其实,纵观中国现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我们的学生之中,最起码有85%的同学是不能上重点高中的,我们还有绝大部分同学要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所以说,我们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做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此时此刻我们想告诉所有莘莘学子们:你们辛苦了,不管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结果如何?通向理想的人生之路,并非独木桥,因为我们有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境界。
升学路上,不可能所有人都成功,但是在人生路上,所有的人都可能成功。
重要的是,今天的社会已经变得如此开放,时时处处蕴含机会和机遇,每一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而获得成功。
同学们,我们即便进不了重点高中,我们还有其他的机会接受高一级的教育,我们仍还有其他的机会去接受高等教育。
卓越和成功的大门,是向每一
位同学开放着的。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选择随意辍学而过早地踏入社会,因为我们还没有积蓄足够的知识和本领在社会上立足生存,更何谈在社会上扬名立万。
我国依赖分数的高低来选拔高一级的人才方式暂时不会变,如果按照这个规则来推理,无论你怎么优秀,还是取决于你的位次。
未进入重点高中,只是暂且让你失去了一次“处优”的机会,但决不是让你丧失了成才的机会。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除了有知识外,还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要你愿意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就会发现生活的天地和奋斗的方向其实很广阔。
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已经由过去的“唯分数和文凭论”进步为“唯能力而用人”。
就是将来上了好大学的人,如果不注意能力的培养,几年后进入社会同样可能被淘汰。
其实,高级教育或是高等教育只是一次又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有许多途径。
请你坚定这两个信念:“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金榜无名,脚下有路”。
一位哲人说:逆境是磨练品性最好的老师。
这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又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获得成功的第一项规则是:排除传统思想的束缚,打开自己的眼界,勇敢地去学习、去工作、去创造。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幼年就自谋生计,当过小贩、报务员等,他未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却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等1000多项发明专利,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物理学家牛顿有两句精典名言,就是“胜
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以及“不很聪明的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有超强坚韧的毅力”,这也道出了“好事多磨”的哲理。
我国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坚持而实现了让自己从一个售货员到数学家的转变。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多次零分,受到过同学的冷嘲热讽,但他把“记恨在心”化为积极因素而终究成名于世。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曾是个大学辍学生,但他的成就令当今世人无与伦比。
“立志从未有晚字”,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终身学习、永不言弃”是许许多多能挑战成功极限的人身上所载有的品质。
同学们,在这个紧张的学习时间里,我们既要争分夺秒地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又要讲求复习方法而提高复习效率;既要牢固树立舍我其谁敢于成功的必胜信念,又要清楚地看到招生政策的残酷。
眼前,我们要切实地做到查缺补漏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分数,也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考试状态,这体现了你对考试的一种重视,也展现出了你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不宁静无以致远,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就总结出了这个道理。
文化中考前,同学们还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要以淡定的心神来看待这次考试,因为这次考试也不过是你的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历练。
我们还应象往常一样遵守作息时间,一样去积极复习考点,一样与大家和睦相处,一样地耐心等待和企盼。
也许学习是很苦很累的事,但同时也是令
你百感交集的事。
也许追求与等待是痛苦的事,但是实现了愿望和目标又是多么令人心花绽放的事。
你们得静下心来,听老师的指导,向班上的同学学习,珍惜在母校为时不久的日子。
同学们,我不能保证我的这封信对每个同学都有启迪和帮助,但我相信它对你们思想认识的提升大有裨益。
“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从来世上新人换旧人”,我相信你们的前程将是锦绣的,你们的前途将是无量的。
努力吧,只因“大器皆有晚成”;坚持吧,看那“苍天无负有心人”。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李婆墩中学定会因为有你这个校友而无比地骄傲与自豪!
最后祝同学们在考前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祝同学们在考中顺意发挥、进步显赫。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