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

=(就是元素序号)=,数=-【1】是第二周期的元素,所以氧只有2个内从层2个,外层6个,共8个电子;
而氧的也是8个。

符合=,所以氧本身是的,不带。

【2】事实上所有的都是的,都符合【】=【序数】=【核数】=【】
【3】
【4】【2】每种物质中的的一定是等于该的,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结构是稳定的结构,这只是元素的一个特性。

比如Na就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带一个正,达到稳定结构。

注意此时带是因为变成了。

对于未失去电子的Na来说,还是符合=
不等于;同一种元素具有不同的,所以有不同的;元素的是指该元素所对应的各种的与该的乘积之和。

核素符号,用来表示核素的符号,由元素符号、质量数(左上角)、质子数(左下角)共同构成。

为什么质量数约等于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在质量上
质子的质量约等于的质量约等于1
是的百万分之一忽略不计
所以约等于
是加数(实际是和质子的质量和,质子的相对质量为,为
,所以可以看做个数)是整个(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电子的质量小,可以忽略。

是精确的,是粗略的
元素周期表排列规律
越是向右越强,越是向上越强。

同,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分子量越来越大,半径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系数数的增加,分子量越来越大,半径越来越小,越来越强。

最后一列上都是,稳定。

根据各周期内所含元素种数的不同,将只有2种元素的第1周期和各有8种元素的第2、3周期命名为“短周期”,第4、5、6周期命名为“长周期”,其中4、5周期各有18种元素,第6周期有32种元素,第7周期现有26种元素,由于第七周期尚未填满,所以又叫“未完成周期”(”不完全周期”)。

1 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元素除外)的随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数增多,增大。

元素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1递增到+7,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元素的与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非金属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越稳定。

同周期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单质的氧化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的越弱。

2.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

首先,氧气,是以克等质量单位计算的。

你说的应当是氧气分子的为32。

其次,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最后,告诉你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质子,中子是原子的核心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分别位于表面和内部,
电子是是原子的外围结构,在引力和离心力的平衡作用下围绕核心的原子核做高速运转
原子内部有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里是质子和中子。

质子带正电数目和电子相等,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所以从外部看原子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