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玩教具的再设计》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玩教具设计与制作》为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
生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必修课程。本课属于整门课程的技能实训部分,实用性、
操作性强。
(二)教学内容
本课使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本节课
程内容对应教材“第四单元第五节项目一”——《自制玩教具的再设计》,在教材使用上
我进行了创新性处理,将项目一的内容改为《木偶设计与制作》。这是学生在第四学期时
本门课程的第5节课,主要涉及自制玩教具再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美术、手工制作以及环境创设的知识与技能,见实习期
间接触过玩教具的制作,手工制作的能力较强,但是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薄弱,实际操作
中缺乏创新能力。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好奇心强,表现欲强。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依据本门课的课程标准和本节教材中的实训目标。包括知识目
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这三个方面。
1. 知识目标:了解玩教具再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玩教具再设
计的步骤与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玩教具设计的原则和构思方法,对教材提供的木偶玩教具设计
案例及制作方法进行分析,做出具有创造性的而且切实可行的再设计的方案。
3. 素质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培养积极的
审美情趣,学会用儿童的视角去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如何通过玩教具设
计原则对原设计进行分析,灵活运用构思方法对玩教具进行再设计。
难点确定为:找出原设计不足,在保留优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完成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操作性的设计方案。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本课。为了实现能力目标,把教和学统
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下,
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掌握玩教具再设计技能。
(二)学法
由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玩教具设计与制作技能的训练,技能的掌握必须以学生
为主体,通过“做”来学,因此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宜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法,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自觉预习教材上有关木偶设计与制作的内容,主动收集制
作素材,培养自主探索意识;结合前期所学的玩教具设计原则和构思方法等知识,来进行
创新设计;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对方案进行补充和加深。
五、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基本教学程序
(二)教学环节
1. 导入新课:观看木偶制作与表演视频并进行提问 (5分钟)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课程趣味性的同时提供玩教具制作素材,通过提问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玩教具设计原则对视频中的木偶进行分析,讨论其“趣味性、认知性、
安全性、开放性、层次性、对废旧材料的应用”,之后结合学生见实习的语言教育活动经
验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布置学习任务 (5分钟)
我将教学情境创建为:学前语言教学活动。
视频播放激发兴趣通过提问引发思考 创建情境 布置学习任务 独立分析创新设计 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 制定方案
课程小结
布置作业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反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