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有关庇护和引渡的实践

中国有关庇护和引渡的实践

中国有关庇护和引渡的实践:
(1)政治原因要求避难。尽管中国对
遭受迫害的外国人进行领土庇护,但很长时
期在国内立法中并没有使用“庇护”这一概
念。例如,1978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对于任何拥护正义事业、参加革命运动、
进行科学工作而受到迫害的外国人,给以居
留的权利。1982年宪法对庇护权予以明确规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
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2)引渡条约。中国自1993年8月26
日和泰国缔结引渡的双边条约以来,已相继
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哈萨克斯坦等国缔结了引渡的双边条约。
中国在未缔结引渡的双边条约之前,已
参加了一系列含有引渡条款的多边公约。例
如:
1980年加入《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
的公约》和《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
非法行为的公约》;
1988年12月20日签署《联合国禁止非
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1989年
9月4日批准该公约,并于1989年10月25
日交存批准书。
在缺乏条约的情况下,中国通常是通过
外交途径进行引渡。例如,1989年8月10
日,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在菲律宾移民
局等有关方面的合作下,将在中国犯罪后潜
逃至菲律宾马尼拉的中国公民张振忠从菲
律宾引渡回国交付审判。在有条约的情况
下,中国则按照条约规定,处理有关引渡问
题。1989年12月16日,中国公民张振海以
暴力劫持一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客机到
日本。尽管中日之间没有双边引渡条约,但
上述公约可以作为引渡张振海的法律根据。
日本于1990年4月28日同意中国的请求将
张振海引渡给中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