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课件声现象复习课PPT

教学课件声现象复习课PPT

(福建漳州2004 )
7、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
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 产生 空气 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的。
(南京2004)
8、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 什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枕头 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 枕头 表的“滴嗒”声,是靠 传播 的;(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 人的谈话声,是靠 水 传播的.
振动 _________产生的;
物体发声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

18、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抽气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 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 噪声污染
★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 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 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 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 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 超过50dB。
知识点:传递信息 传递能量
声音的产生 : 物体的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 声音的接收: 耳朵 ——人耳可听声的范围 ——20 Hz ~20000Hz 什么 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波 声速 : 空气中约340m/s——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慢,气体中最慢 回声定位:v=1/2St 响度 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声 现 象 声音的 特征 音调 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色 与物体本身有关——用示波器观察到不同音色声音的波形不同 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 危害:噪声的生理效应、噪声的心理效、噪声的物理效应 噪声 从声源处 ——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 控制 从传播过程 中 ——隔声、吸声和消声 从人耳处 ——戴耳罩、耳塞、头盔等 应用:噪声测温、除尘、除草、克敌、消声、探测病灶 定向性好——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等 超声波 的特点 穿透能力——无损探伤(超声波诊断仪) 人耳听不 对人体造成危害——产生恐惧、恶心、神经错乱 到的声音 危害 对机器设备、建筑物造成破坏 次声波 利用——监测次声波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吉林2004)
9、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 340 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 是 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 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 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 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快, 而且箭筒还可以起到共鸣箱的作用。
(河北2001 )
9、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 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 是因为它们的( C )
A.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苏州2004 )
B. 音调不同
D. 节奏不同
10、当火车进站时,工人师傅总 是用铁锤敲打火车轮上的部件,听了发出的声音,便分辨出部件 间是否有松动,他主要是依据声 音的( C ) (威海2004)
A.响度 C.音调 B.音色 D.频率
11、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 蚊子 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_叫声音 调高,_________叫声响度大。 (长春 水牛
(2004年河北省)
16、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 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物体(钟)振动产生声音(钟声) , 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判断是钟声 。 (写出两点)
(哈尔滨2004)
17、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
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 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 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 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 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
响度(强弱、大小)
单位为 分贝(dB)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跟人耳与发声体的距离有 关。
音调(高低)
频率的单位为 赫兹(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音品)
声音与众不同的原因
发声体
• 越长、粗、松、厚,音调越低; • 越短、细、紧、薄,音调越高;
知识点: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产生——声音的反射 声音遇到障碍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 定义: 就成了回声 回声 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应用: 测距离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2004)
12、老黄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嗡嗡声从 声音的三个特性进行比较,老黄牛发 出的声音________大,蚊子发出的声 响度 音调 音_______高. (大连2004 )
13、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 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 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 声音的 音色 ,台下观众听到 口 技 演 员 的 声 音 是 靠 空气传播的.(江西2004)
(江苏宿迁2004 )
2、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 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芜湖2004 )
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 中传播的速度
物质 物质的密度(Kg/m3)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空气 1.29 330 氧气 1.43 316 铝 2700 5100 铁 7900 5000 铅 11300 1300
知识点:
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
声音
声波 空气
鼓膜振动 大脑
颌骨、头骨
听小骨振动
听觉神经
声音
听觉神经 大脑
知识点: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乐音(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 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北京朝阳2004)
5、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 小的是( D )(长春市2004)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6、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表明 空气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 的声音吸引,表明 水 也能传声。
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 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 大(南京市2004)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连云港2004) ★
• 19. 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 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C )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 B.双耳效应 •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 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
• 20.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
• • • • 弱噪声的是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C )
14、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 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 辨,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 音色 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她 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 响度 _________不同.
(泰州市2004)
15 、 日 常 生 活 中 我 们 常 说 声 音 响度 “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 出 的 声 音 , 是 由 于音色们 的 它 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