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局:承德市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市局:承德市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承德市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承德市国土资源局依据《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5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35号)和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河北省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16—2020年)》等文件要求,现启动承德市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新变化,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树立底线思维,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区内与区外的关系。

坚持开发保护并重、保护为主,开源节流并举、节约优先,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储备等各项工作,切实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监管依据作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以承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谋划资源保障之策;紧紧围绕方式、调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的主线,谋划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的新举措;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气候变化、生态退化,特别是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地位,全面落实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统筹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共赢。

(三)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客观评价市第二轮规划的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的实施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三五”期间规划目标,从服务找矿突破、加快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坚持结合实际,体现承德特色。

承德市矿产资源规划要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在细化和落实省规划的前提下,体现承德特色,对全市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做出全面部署安排,明确总量、布局、结构、时序和准入要求。

着重研究铁、金、银、铜、钼、铅、锌和重要非金属矿产及重点矿区的突出问题,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布局、调整矿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坚持广泛参与,开门编规划。

规划编制过程是一个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只有让社会各界参与规划,认识规划,才能调动各方面和积极性,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把规划目标任务转化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

三、主要任务(一)对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和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开展基础地质调查。

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矿业经济发展情况、资源赋存特点和分布规律、资源储量和潜力、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区土地复垦潜力等进行调查评价。

(三)开展矿产资源形势分析、潜力评估和可供性分析,研究资源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问题和重点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论证。

(四)编制市本级规划,指导县级规划编制工作。

在充分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市本级规划,同时指导县级规划编制。

四、重大专题设置(一)承德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年)实施评估深入评估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总结规划实施成效。

评估工作包括对规划目标任务确定和实施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亦包括对政府相关部门执行规划情况的评价。

认真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包括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规划实施效益和规划管理制度建设等,总结找矿突破、矿山布局和规模结构调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进展和成效。

客观分析第二轮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指标设置、规划任务部署等的科学性和可操做性,规划管理措施建设情况、规划实施者的执行情况等。

要达到本轮规划有经验可借鉴,有对策可制定的目的。

规划评估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面评估的工作基础上,重点突出规划目标实现程度、推进规划实施重大行动和举措、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资源形势分析及下步工作建议等。

评估采用数据的起止时间点为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

调查数据尽量以调查表形式来反映调查成果。

(二)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主要分析研究承德市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现状,2011年以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相关投入、产量、价格等的变化规律,主要矿产品供需状况。

对影响矿产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如消费弹性、经常增长、产业发展水平与产业政策、人口、技术进步、产业调整等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分析预测模型,从而对第三轮规划期的主要矿产资源需求进行分析预测。

在对国际、国内矿产品市场价格变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承德市主要矿产资源开采量、保有储量、可开发的矿产地等方面的分析,结合矿产资源市场形势和价格变动趋势的分析,对主要矿产资源的可供性作出定量和半定量的分析。

通过对可供性分析结果的进一步研究,结合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和新增储量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通过可供性分析结果,结合矿产资源需求分析结果,提出主要矿产资源需求保障程度。

(三)主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和勘查选区研究在地质矿产、物化遥、资源潜力评价、储量利用调查、矿业权设置方案等地质矿产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铁、金、银、铜、钼、铅、锌等金属矿产和萤石、花岗岩、石灰岩等重要非金属矿成矿规律。

在此基础上,结合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考虑铁、金矿等重点矿种成因类型、矿床集中分布区、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近期地质勘查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按不同矿种、不同成因类型,从控矿地质规律及成矿时代、矿床成矿规律、资源潜力预测等方面入手,科学划分勘查区,为重点勘查规划区提供依据。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优化研究根据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和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主体功能区划等,研究确定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和矿业经济区,推进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科学划分不同功能的规划区块,明确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规模、准入条件和相应管理措施,有效指导矿业权合理设置;落实重要矿种和重点矿区的规划安排,对低风险矿产进行全面规划,对高风险矿产做好布局研究;研究提出对重点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开发的管理措施;根据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要求,统筹规划,促进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切实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按照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区储量规模相适应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不同矿种最低开采规模标准,促进矿山结构的优化调整。

(五)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研究按照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加强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研究。

研究强化企业资源消耗与利用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研究提出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实行规模开采和集约经营的政策措施,建立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特点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安排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研究提出主要矿种及其共伴生矿种的开发利用条件;提出推进低品位资源和尾矿、废石的开发利用政策措施。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研究重点收集现有矿山类型、规模、数量等总体变化情况,掌握重要矿区开采历史与现状。

了解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大、中型老矿山、闭坑矿山和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的重要矿山。

收集我市“五区两线一河”(“五区”即重要景区、自然保护区、城市规划区、水源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两线”即重要公路、铁路;“一河”即重要河流)周围矿山资料,调查其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现状。

收集矿业城镇建设规划和棚户区等矿业废弃土地利用规划。

收集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和矿山公园、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果及效果。

收集近年来全市备案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按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调查,调查内容为:矿山概况;地面塌陷、地裂缝对村庄、道路及农田造成的破坏,矿山存在的安全隐患;矿山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工业广场、塌陷区占用破坏土地情况、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情况;矿山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液排放及综合利用情况;矿山企业针对地质灾害及地下水均衡破坏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治理成效。

通过调查研究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矿山废弃地破坏区域与级别,提出规划控制指标和措施;研究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点区域,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废弃地复垦重点工程;区分新建矿山、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和废弃地复垦政策措施。

(七)承德市生态功能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与矿产勘查开发关系研究承德市于2003年在河北省率先开展了建设生态市建设,开启了生态承德的新篇章。

2005年,承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被提出并经人大审议,以立法的形式通过,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有序地推进生态市建设。

2007年,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承德市被列为京津水源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和丰宁满族自治县划为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防风固沙重要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将作为今后国家行业布局、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建设项目准入的重要依据。

2008年,承德市提出创建“华北最优、全国知名”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并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编制完成《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在河北省率先拥有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2009年4月,由河北师大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编制完成了《承德市生态功能区划》及《承德市重要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2009年8月,《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承德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及《承德市重点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通过论证。

2014年4月,由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编制的《河北承德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被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评审通过,承德市在全国55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

6月,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印发了《关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第一批)的公示》,正式将我市列为国家首批55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

根据区域承担的生态功能,将辖区划分为两个生态区、6个生态亚区和27个生态功能区。

本专题研究应充分收集承德市各项生态环境规划及相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研究,查明各生态功能区的位置和范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建设方向和保护措施;确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确定了优化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产业情况等。

探讨生态功能区矿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绿色矿业经济战略机遇与挑战,探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探讨生态功能区发展绿色矿业经济战略措施和建议,探索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