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班牙经济的发展与启示

西班牙经济的发展与启示

西班牙经济的发展与启示西班牙经济是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崛起的。

自1959年西班牙改变原闭关自守政策,开始执行开放政策以来,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西班牙已跃居成为工农业都较发达的国家。

据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1992年西班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3970美元。

一、西班牙经济的发展1959年佛朗哥政府改变了闭关锁国政策,制定并执行了“稳定发展计划”,开始对外国资本和商品实行开放政策。

自1963年至1975年又执行了3个发展计划,西班牙逐步走上现代化的轨道。

1960-1965年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19651974年,年均增长6.3%。

197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2704美元。

从1975年至1995年的20年是西班牙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20年。

从经济发展来看,这20年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975-1985年是经济危机和调整时期;1985-1989年是经济迅速增长时期;1990-1995年为平稳增长时期。

1.危机和调整时期(1975-1985)。

1973-1974年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使能源短缺的西班牙经济受到巨大冲击。

然而,西班牙政府不仅没有对以耗油量大的冶金、造船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及时进行调整,反而给予大量补贴。

能源危机和结构危机使西班牙经济陷入“滞胀”的泥潭,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率并存。

为扭转这一局面,1977年上台执政的中间偏右的民主中心联盟政府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

同年10月,政府同主要政党达成“蒙克洛亚协定”,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将本国货币比塞塔贬值;实施税收改革,增加个人所得税;工资的调整不再根据现有通胀率,而是根据预期的通胀率等。

这些措施曾一度使通胀率下降,使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顺差。

但是,由于没有对工业结构进行改革,反而将相当数量的私人亏损企业转为国有,致使公共开支剧增。

加上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西班牙通胀再度上升,外贸逆差增加,失业人数剧增,经济形势恶化。

1975198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只增长1.5%,而投资年均递减2.5%。

1982年10月28日工人社会党在大选中获胜并开始执政。

工社党政府接受了国际机构的建议,采取了中期逐步调整政策。

为刺激出口,将比塞塔贬值8%,压缩对私营部门的国内贷款,控制利率上涨。

政府还同企业主、工会就控制工资增长幅度达成协议。

为使西班牙早日加入欧共体,政府对工业结构、劳工市场等进行了改革。

政府颁布了全国能源计划,对能源部门进行了调整。

对耗能大的工业企业(冶金、造船业等)进行适当的关、停、并、转,优先发展耗能小的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政府不再将亏损的私营企业转为国有,开始将一些亏损的国有企业私有化。

政府对退休制度进行了改革,以减少社会保障费用的逆差。

政府还对金融体制进行了调整。

198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6%,通胀率下降到8.8%。

这些调整和改革措施为西班牙加入欧共体打下基础。

1986年1月1日,西班牙正式加入欧共体。

2.经济迅速增长时期(1986-1989)。

西班牙加入欧共体后,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开始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1986年大选中,工社党再次获胜,连续执政,使国内政局保持稳定,保证了调整与开放政策的连续性。

1986年世界石油价格从每桶原油27美元跌到15美元,这对石油进口国西班牙来说,十分有利。

根据欧共体对成员国的有关要求,工社党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以国营企业私有化、工业结构改革来提高生产率,创造条件使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比塞塔再度贬值,以扩大出口;紧缩政府开支,减少财政赤字;降低关税,放开金融市场,大力吸收外资,为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运转作准备。

1989年6月,西班牙货币比塞塔加入欧洲货币体系。

1986-1989年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4.8%,超过欧共体平均增长率(3.1%),被视为西班牙的“经济奇迹”。

经济形势好转还表现在:本国私人投资和外国私人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就业增加,失业率从1985年的21%下降到1989年的16.9%;同期,通货膨胀率从.2%降到6.9%,公共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6.9%降到5.9%。

3.平稳增长时期(1990-1995)。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西班牙出现了一些“过热”的征兆,如国内需求和进口增长过快,通胀重新抬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增加等。

为防止经济“过热”,政府加强了宏观经济的调控:采取紧缩的金融政策,限制公共开支;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改革措施,使本国经济既能保持适度增长,又能避免通货膨胀加剧,使西班牙经济能同欧洲联盟其他国家的经济接轨。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达成《马斯特里赫条约》(简称《马约》),12国将逐步实现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统一,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西班牙参议院于1992年11月25日批准《马约》。

西班牙同其他欧盟国家一样,进一步调整本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朝着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方向努力。

从最近6年的情况来看,西班牙经济增长速度放慢,1990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只有1.4%(其中1993年为1.1%),1994年和1995年逐渐回升,增长率分别为2%和3.2%。

通货膨胀率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6.7%降到1995年的4.8%。

公共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90年为4.1%,1993年和1994年分别上升到7.5%和6.7%,1995年略有下降到5.9%。

二、西班牙经济改革成功的原因、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纵观战后特别是近20年来西班牙经济调整和改革的历程,应该说西班牙的经济调整和改革是成功的。

西班牙政府特别是西班牙工社党政府执政13年来为振兴经济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有的已取得明显成效或初见成效。

西班牙已不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已跻身到工业发达国家的行列。

西班牙经济改革比较成功的主要原因有:①政局比较稳定。

1975年以来,除了在1981年2月曾发生过一次未遂政变以外,西班牙政局一直比较稳定。

自1982年以来,一直是工社党执政。

工社党执政期间,西班牙顺利地加入了欧共体(欧盟)和北约,经济持续增长,投资增加。

政局相对稳定,无疑有利经济发展。

②经济政策的目标比较明确: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提高企业的效率。

为此,政府采取了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公共开支、将部门国有企业私有化、进行税收和财政改革等措施。

这些措施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此外,政府、企业主和工会多次达成的有关工资的协定对抑制工资增加幅度过大,保障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和经济改革的进行起了重要作用。

③西班牙经济改革的国内外条件比较有利。

从国内条件来说,70年中期西班牙公共债务比较少,有利于采取财政税收改革措施。

从外部条件来看,19831985年世界经济的复苏和1985年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的下降对西班牙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均起了积极影响。

④欧共体(欧盟)效应。

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班牙为加入欧共体,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改革措施。

1986年加入欧共体后,欧共体、欧洲统一大市场和正在酝酿中的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分阶段对各成员国提出了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的日程表,因此,对西班牙来说,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与欧盟其他成员国接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进程。

目前西班牙经济发展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如近几年居高不下的公共财政赤字问题、私人消费回升乏力、社会福利问题、特别是长期困扰西班牙社会的严重结构性失业问题等等。

在欧盟各国和所有工业国家中,西班牙的失业问题最为严重。

失业率一直上升,1977年不到5%到1986年上升为21.6%。

1975-1985年丧失200万个就业机会。

80年代后期,失业率略有下降,但仍不低于15%。

1992年西班牙经济出现衰退,失业率又急剧上升,1994年达创纪录的24.2%,1995年失业率仍达23.1%。

西班牙高失业率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①经济自立人口特别是妇女从业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对就业的压力。

②西班牙经济迅速现代化使农业和传统基础工业中的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

③由于西班牙的地下经济规模相当大,失业救济金的发放范围和程度过于慷慨,致使西班牙“自愿”失业者的人数有所增加。

④劳动力市场比较僵化,设置了很多对功能性和地理流动的限制,提高了雇用工人的成本,从而减少了雇用工人的积极性。

此外,西班牙的工资也极为僵化,使在职人员有可能要求并获得较高工资,而不必担心被失业工人取代。

自1993年起,西班牙政府已开始对劳动力市场的规章进行一系列改革,如强化对失业补偿的资格审查,降低失业补贴的水平,缩短补贴的平均期限,对雇用程序和雇工条件作了若干修改,临时就业机构首次获准成立;使工作条件更加灵活,增加功能性流动,取消地理流动的限制等等。

所有这些改革措施的目的是减少扭曲现象和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僵化程度。

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为把西班牙的失业率进一步降到欧洲其他国家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5年西班牙经济增长率为3.2%,比1994年增长1.2%;通胀率为4.8%,公共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4%。

1995年保持了1994年的经济稳步增长的势头。

1996年3月3日西班牙即将举行大选。

大选中无论哪一个政党获胜,未来的西班牙政府将继续举行近十多年来西班牙工社党政府的基本经济政策,西班牙经济在今后几年内将保持2-4%低速稳定增长,其通胀率、公共预算赤字、失业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将逐步降低或减少。

三、西班牙经济发展的启示综观战后西班牙经济发展过程,可以说是在波浪起伏中不断前进,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的教训。

西班牙在发展生产力、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充分利用欧共体(欧盟)一体化条件等发展经济方面有不少经验,我们从中可得到有益的启示。

1.加速工业现代化,适时进行工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

战后西班牙加速工业现代化过程,也是工业结构不断向高层次调整的过程。

直至1959年,西班牙的工业一直在国家干预和保护之下发展,当时西班牙的工业生产率低,技术落后,缺乏竞争力。

1959年佛朗哥实施“稳定发展计划”,结束了闭关政策,开始实行开放政策。

从60年代初起,特别从70年代中期以来,西班牙历届政府通过国家的中期经济计划实施产业结构政策,规定不同时期内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或主导产业群,实行动态中的倾斜式增长,以诱导产业结构的转移。

对重点发展部门,政府给予保护和扶持,而对不希望发展的部门则采取限制政策。

在工业现代化不同阶段,政府根据欧洲工业国家的经验和欧共体的要求,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工业结构演进目标。

60年代和70年代为工业现代化起飞时期,新兴制造业如汽车、机械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产业群,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结构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