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生物同步复习专题系统练:专题8.2神经调节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同步复习专题系统练:专题8.2神经调节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系统练专题8.2神经调节1、下列对膝跳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当膝盖下的韧带受刺激后,参与膝跳反射的所有肌肉都收缩B.膝跳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但是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控制C.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用电极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能引起膝跳反射2、下列有关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K+浓度明显低于膜外B.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以及受到刺激并恢复后的电位均为零C.神经纤维上,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会与相邻的部位产生电位差D.适当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所处液体中的Na+浓度,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会低于正常值3、研究不同浓度草甘膦胁迫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已兴奋神经纤维的电位总和)峰值的影响,实验期间未处理的坐骨神经能维持正常生理活性。

特定适宜刺激下测得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取决于神经纤维膜内外K+浓度差B.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C.对经不同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特定的适宜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各不相同D.若对未经处理的坐骨神经授以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峰值各不相同4、关于神经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外侧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膜内则相反B.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生理盐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的KC1浓度,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C.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生理盐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的NaCl浓度,其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D.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5、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为( )注:“○”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轴突末梢,且ab=bc、ac=de。

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在b点刺激,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在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6、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就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B.去甲肾上腺素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去甲肾上腺素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变化D.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7、科学家发现,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引起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从而增强血液流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乙酰胆碱受体C.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属于神经递质D.乙酰胆碱能催化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8、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C.神经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9、如图所示神经元N只接受来自两个独立神经末梢a和c释放的递质的作用,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

下列有关叙述最可能成立的( )A.若a、c不释放递质,则N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若a释放递质,则N内会检测到a释放的神经递质C.若c释放递质,则b处可记录到膜内外电位的反转D.若a、c同时释放递质,N的膜电位会变为外负内正10、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Na通过+Na通道进入神经细胞)。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γ-氨基丁酸和该局部麻醉药(有辣椒素存在)都能抑制神经元的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结合后,膜外电位由负变为正C.该局部麻醉药需进人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D.图中γ-氨基丁酸的释放需要消耗能量,而+Na的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11、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人体肥胖有关的蛋白质类激素。

下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已知瘦素可分别引起神经元A兴奋、B抑制;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下丘脑B.当图2中神经元B释放物质甲,并引起③的抑制时,③处的膜电位无变化C.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A、B分别兴奋、抑制,可能与其膜上瘦素的受体不同有关D.若人体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但神经元B上缺少相应受体,仍可能导致肥胖12、如图表示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1和突触2存在的相关作用机制,其中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是神经递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段表示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处表示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B.Gly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2对传来的兴奋起抑制作用Na内流C.乙酰胆碱和Gly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13、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

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织修复的实现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组成神经细胞膜的脂质包含磷脂、脂肪等C.损伤信号使神经干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细胞膜外D.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小分子,与胰岛素的分泌方式不同14、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

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A.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B. γ-氨基丁酸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D.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都是相同的1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C.高级动物的呼吸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16、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细胞C.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D.—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能形成多个突触小体17、研究表明,神经细胞膜上存在电敏感蛋白,当膜电位发生变化时,这类蛋白质分子的构型会发生改变。

研究人员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电压敏感蛋白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相连,当神经细胞兴企时,膜电位发生变化,蛋白A和GFP的构型发生改变,使GFP在紫外线下发出的荧光减弱,该过程示意图如图1,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研究人员对蛋白A进行了改造,这种改造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蛋白A发生由左至右的变化时,神经细胞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填“静息”或“兴奋”)状态,此时膜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3)GFP也可用于指示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钙离子在兴奋产生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静息时膜内钙离子浓度远小于膜外,神经细胞兴奋时,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 引起钙离子内流,钙离子可与神经细胞内的钙调蛋內CaM 及其亚基M13结合,而结合/钙离子的CaM和M13便会紧靠在一起。

基于这一原理,研究人员分别将M13、CaM连在GFP的两个位置上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结合题干信息判断,3神经细胞兴奋时,图中与CaM和M13相连的CFP发出的荧光会____________(填“较强”或“较弱”)。

(4)(3)中神经细胞兴奋时,钙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18、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体经递质,与开心、快乐等情绪有关。

毒品可卡因是较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多巴胺发挥作用后的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

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为探究多巴胺和可卡因联合使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利用某品系大鼠若干只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①比较两条曲线可知,多巴胺和可卡因联合使用时_______________对突触传递效率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②为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科研人员补充了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一组大鼠先注射多巴胺+溶剂M,1小时后再注射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组大鼠先注射可卡因+溶剂N,1小时后再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剥制神经一肌肉标本如图甲所示,将其浸注在可保持标本活性的液体A中。

图乙为神经一肌肉接头示意图。

1.液体A的成分应和_____________相似。

与神经细胞内液相比,液体A中钠离子、钾离子的浓度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渗透压应_____________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

2.当兴奋传导到图乙的突触前膜,引发__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Ach(乙酰胆碱),Ach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肌膜的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 (填“外正内负”或“外负内正”)。

3.分离标本中的神经纤维并按图丙、图丁分别连接灵敏电流计,则:①电流计按照图丙、图丁所示的连接方法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出该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h = k,同时在图丙、图丁中a、c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观察指针偏转,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图___________,原因是③受刺激时,刺激部位的膜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脊髓的SG区发生功能障碍所致,科研人员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1.据图1可知,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兴奋沿__________传导,传至位于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__________内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递质)释放。

谷氨酸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电位发生的改变是_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神经传递过程,最终在__________产生痛觉。

相关主题